像辛追夫人這類古屍,照片很恐怖爲何很多報道都說“栩栩如生”?

聰征說社會 2024-05-11 20:16:41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冼顔

編輯|t

引言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一具漢代古屍,震驚世界考古界。外國學者不單把這具古屍稱爲“東方睡美人”,日本人更是三番兩次向我國索要她的頭發標本,這就是馬王堆漢墓古屍辛追夫人。

(馬王堆漢墓古屍複原雕像)

我們今天看到的辛追夫人照片是一具滿身褶皺甚至有些恐怖的“幹癟老太”,與“睡美人”毫不搭界,但辛追夫人剛出土時就連我國考古學者都稱贊其“栩栩如生”。那麽到底是考古界的審美與衆不同,還是另有隱情呢?

(馬王堆墓室)

一、無名古墓,十余家重量級單位參與發掘

1972年,周總理親自批示,國家文物局、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解放軍軍醫科學院、上海科技組、中科院生物化學所、央視紀錄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人民畫報社,湖南氣象、地質、化工、微生物等近二十家重量級單位工作人員趕赴湖南,就是爲了一座古墓的發掘保護研究,這就是長沙馬王堆漢墓。

長沙東郊有五代十國時期的楚王馬殷墓地,所以那一帶被稱爲“馬王堆”,這是當地人盡皆知的事情。但1972年發掘的這座古墓僅爲漢代古墓,又爲什麽得到國家這麽大的重視呢?

一切要從一個普通的防空洞施工工程說起。

(70年代防空洞)

5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60年代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同時蔣介石趁大陸自然災害蠢蠢欲動。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各地都在備戰備荒。70年代初,長沙一家部隊醫院在馬王堆附近的的兩座土坡上開挖防空洞,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

剛開始大家以爲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墓葬,畢竟相傳這一帶是楚王馬殷的家族墓地,周邊有幾個族人或者官員墓不足爲奇。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南省博物館的考古人員趕到現場後,卻很快挖掘出漢代古墓封墓的標配材料白膏泥。

(漢墓墓壁結構示意圖)

隨著進一步挖掘,考古人員發現了豐富的陪葬品,服飾、日用品、藥材、兵器等,單記載隨葬物品的竹簡就有312枚。棺椁被打開後,女屍保存完好,甚至能清晰地看清她皮膚上的細紋。更令人震驚的是,工作人員還在附近發現了二號墓、三號墓。

報中央後,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不但撥款20萬元作爲項目經費,還親自批示湖南省委書記親自出任項目組長,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等行業泰鬥擔任副局長,這個項目組的配置堪稱豪華陣容。

(馬王堆漢墓棺椁)

當然,隨後的馬王堆漢墓考古成果也震驚世界,甚至惹得日本人觊觎了幾十年,多次企圖向我國索要馬王堆漢墓女屍頭發用于研究。

二、是“栩栩如生”,是審美太重口味?

馬王堆漢墓一共有3座古墓,其中一號墓就是我們熟知的辛追夫人墓,二號墓是辛追夫人的丈夫長沙國丞相利蒼,三號墓埋葬的則是兩人的兒子。

三座墓葬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栩栩如生”的辛追夫人古屍,西方考古界甚至稱其爲“東方睡美人”。在普通人看來,兩千年前的古屍再怎麽栩栩如生,被稱爲“美人”貌似都有點重口味,其實不然。

(馬王堆漢代古屍)

現在馬王堆漢墓古屍已經停止展出,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之前的照片。照片中的古屍皮膚幹癟布滿褶皺,也就比普通的古屍看上去稍微好一些,和“栩栩如生”毫不沾邊。

這是因爲當時一號墓挖掘完成後,馬王堆發掘出不朽女屍的消息不胫而走,社會各界紛紛要求開放參觀。

時任湖南省革委會在沒有做好文物登記整理,甚至沒有對古屍做嚴密保護的情況下,就擅自決定立即陳列開放。

雖然等到周總理看到報告做出保護批示時,古屍被保護起來,但破壞不可逆轉,加上當時的保護條件有限,古屍出現嚴重的脫鈣現象。

雖然專家們及時的采取最好的保護措施,但也不可逆的成爲現在的樣子。

(馬王堆漢墓挖掘現場)

而根據當時的考古工作人員描述,開棺時古屍的狀態被稱爲“栩栩如生”毫不誇張,跟新的屍體差不了多少。

古屍的皮膚柔軟而有彈性,關節可以靈活轉動,甚至腳上皮膚的紋路都清晰可見;肌肉和軟骨組織都沒有溶解腐化,即便在我們現在看到的照片中,古屍的頭發仍然烏黑發亮。

(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

古屍被轉入湖南醫學院保護後,專家對古屍進行了臨床檢測,還能清晰地檢查出古屍生前吃過大量的甜瓜,患有冠心病和結核病等。

相較于其他考古發掘中,古屍只能提供一些身高、體型等數據,馬王堆漢墓古屍甚至對中國古代的病理學、疾病和醫學發展研究都有很大貢獻,這也就是爲什麽馬王堆漢墓古屍一直被日本人觊觎。

(辛追夫人)

三、不朽女屍全靠科技與狠活

以現代的科技水平遺體至多冷凍保存20年不變樣,而2000年前的漢代是怎麽做到的呢?

傳統停靈數天的習俗,往往會讓屍體在下葬時已經開始腐壞。而專家研究發現,辛追夫人是短時間內吃了大量甜瓜,誘發突發冠狀動脈痙攣猝死的。因爲去世時爲夏天,爲了防止屍體腐壞,辛追夫人很快被下葬。

辛追夫人棺材出土時密封完好,一共有四層榫卯嚴實的套棺。從裏到外依次被帛束、松木椁室、26張竹席包裹,墓室是夯築出來的墓壁。墓室竹席外填埋了多達5噸木炭,最後又用厚達1.3米的白膏泥封存。

(馬王堆素紗襌衣)

松木套棺本身就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榫卯工藝好,就形成了一個近似真空的環境;木炭和白膏泥都有吸水防潮的作用,深埋地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無菌、厭氧、恒溫、恒濕箱。雖然古人不懂氧化、無菌的原理,但是他們長期積累的經驗,堪稱古代墓葬的科技與狠貨。

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和後續研究,同樣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紡織界一直把圈絨織公認爲唐代以後出現的、由外國傳入的,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衣服邊緣就裝飾有圈絨棉,這就直接顛覆了世界紡織曆史中的織絨技術史。

(還原的辛追夫人)

近代植物學家認爲中國的甜瓜是從印度和非洲傳入的,但辛追夫人腸胃裏有100多顆甜瓜子,狠狠打了甜瓜外來說的臉。

近代日本學者稱1904年日本的血吸蟲病例,是醫學史上最早發現和治療血吸蟲的,但辛追夫人身上發現了血吸蟲卵,印證了古代中醫書籍中對血吸蟲病的診斷,把對血吸蟲病的發現研究提前了2000年。

(馬王堆轪侯之印)

馬王堆漢墓古屍保存之完好世界僅存,吸引了大部分人對馬王堆漢墓的目光。而馬王堆三座古墓出土文物種類之豐富、研究價值之高,才是真正震驚世界各行各業的“科技與狠活”,給各行業常識性認知帶來的顛覆,才是馬王堆漢墓的真正價值。

參考資料:

侯良.上海求援記——爲了馬王堆漢墓的發掘[J].上海文博論叢,2004,(03):86-89.

鄒永水,徐永慶.引人注目的我國古屍[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81,(03):34-37.

3 阅读:930

聰征說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