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義爲什麽失敗?17年後周總理找到了關鍵原因!

陳冠任 2024-03-16 17:58:06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南昌起義,率領3萬余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但是,南昌起義軍只存活了幾個月,除朱德率領的2000余人外,其他全部被敵人殲滅。

南昌起義爲什麽失敗?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說敵人太強大,有的說起義領導人第一次搞軍事鬥爭沒軍事經驗,等等。而最關鍵的原因是的什麽?

經過十幾年的思考,1944年6月,周恩來在延安時才有了答案。他說:

“南昌起義是反對國民黨的一種軍事行動的嘗試,中央雖指出了南昌起義五點錯誤,但沒有指出它的主要錯誤。我覺得它的主要錯誤是沒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針,起義後不應把軍隊拉走,即使要走,也不應走得太遠。當時如果就地進行土地革命,是可以把武漢被解散的軍校學生和兩湖起義尚存的一部分農民集合起來的,是可以更大地發展自己的力量的。但南昌起義後不是在當地進行土地革命,而是遠走汕頭;不是就地慢慢發展,而是單純的軍事進攻和到海港去,希望得到蘇聯的軍火接濟。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贛三省的形勢就會不同,並且能同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這個總結,找到了失敗的根源:如果當時起義軍“就地進行土地革命”,不是遠道去廣東,一、可以把散布在武漢和兩湖起義的軍事力量集合起來;二、可以與秋收起義軍進行呼應,甚至會合,形成強大的軍事割據力量。

周恩來的這個結論,是毛澤東秋收起義成功的經驗,也是南昌起義血的教訓。因此周恩來說:“毛澤東同志是正確的……毛澤東同志還沒有成爲全黨的領導,這是黨的不幸。”

正是這樣的反思和認識,周恩來更加堅定了跟毛澤東走、必須以毛主席爲全黨領導的信念。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爲什麽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爲什麽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周恩來等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曆程中朱兵認識到毛澤東思想的偉大以及追隨毛澤東的曆史過程。該書爲該社的年度暢銷書,爲讀者喜愛的紅色曆史暢銷書。

18 阅读:4297
评论列表
  • 2024-03-17 16:22

    革命道路就是這樣用血和生命摸索出來的。建國後搞經濟也是,從開始學蘇聯,到自力更生,到改革開放,到現在的走自主創新發展道路。都是在探索中前進

  • Sam 4
    2024-03-17 04:26

    路線不對。效仿歐洲革命攻打大城市。通過占領大城市來擴大影響。發現行不通。又掉頭回廣州,通過碼頭接收蘇俄的軍火,重新發動二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