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謀反失敗的同時,也加速了劉邦的死亡

人文之光 2024-01-19 16:59:17

提到秦漢時期的英布,很多人會想起英布最後被劉邦討伐而喪生。但其實,英布的謀反雖然失敗了,但是劉邦的死,其實也和英布有關——英布的謀反,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劉邦的死亡。

1、英布謀反

西元前202年,楚漢相爭結束,劉邦帶領部分諸侯群毆之下,項羽兵敗身亡。因爲劉邦在反對秦二世和項羽的暴政過程裏“功勞極大”(當然也因爲實力最大),因此被諸侯們推舉爲新的皇帝。小編經常在別的文章裏說,劉邦成爲天子的情況,和八百年前周武王的情況頗爲類似。

劉邦稱帝後對諸侯進行了冊封——當然這個冊封很大程度上算是對各方勢力既得利益的一種肯定。但是,宛如當年秦始皇不願意冊封諸侯是擔心秦朝會成爲周朝第二一樣,劉邦當然也擔心自己的漢朝會成爲另一個周朝,但劉邦也知道,如果學嬴老哥(秦始皇)那樣玩一刀切,不分封諸侯,那漢朝估計也會和秦朝一樣,比周朝還慘(二世而亡),所以劉邦冊封諸侯,其實是緩兵之計。

隨著劉邦坐穩了皇位以後,劉邦對異姓諸侯王進行了大範圍的清洗,並冊封劉家子弟做諸侯王(就連劉邦的侄兒劉濞都被冊封爲吳王)。

劉邦的大清洗,也驚動了英布:英布看著韓信、彭越等人相繼被劉邦借故殺死,也很清楚,劉邦肯定會對自己下手,于是英布決定先下手爲強:不用等劉邦來害自己,自己先推翻劉邦。

2、英布的戰略眼光

英布的保密工作沒做好,因此籌備造反的事情很快被朝廷知道。于是劉邦召集朝廷的將領研究如何應對英布的謀反。劉邦對于英布的謀反,其實也感到棘手:因爲英布的軍事才幹自己很清楚。如果用韓信、彭越去彈壓英布,那自己一點顧慮都沒有。但現在韓信和彭越都被自己弄死了,自己能否短期內消滅英布,其實劉邦倒也沒太大把握。就在劉邦焦慮的時候,有謀士給劉邦做出了預判,認爲英布的叛亂很難成功。

因爲理論上說,英布可以依靠軍事優勢(包括軍隊戰鬥力強,以及英布本身就是名將)的優勢,擊潰朝廷的軍隊,但這些頂多是戰術方面的勝利,軍事層面暫時的勝利,但是對大環境來說,沒太大影響——當然這個是個人的理解。因爲謀士認爲,英布有三個選擇:

第一,是以九江爲根據地,向東突擊吳國,向西占領楚國,而後橫掃齊魯,並要求燕趙一帶的實力不得繼續服從漢廷,如果這樣的話,漢廷能做的就是依靠函谷關的優勢,守住關中,和英布做長期對峙。

第二,依舊是向東突擊吳國,向西占領楚國,而後固守韓魏故地以南的地盤,和漢廷分庭抗禮。不過如果采取這個策略,英布未必能取勝,但什麽時候會被平定,也是未知數。

第三,依舊向東突擊吳國,但是西部是攻下下蔡,然後在越地經營,應對漢廷討伐。如果英布采取這個策略,英布的失敗是必然的。

謀士認爲,英布的戰略眼光,肯定選擇第三個方案,所以,漢廷必然勝券在握。

之後的戰爭形勢,大體和謀士判斷的差不多。其實英布之所以選擇第三個方案,是因爲前兩個方案不在英布的駕馭範圍內——尤其是帶兵遠征,橫掃齊魯這些,雖然說起來容易,但一旦執行過程中有纰漏,很可能導致精銳出現折壽。所以英布考慮到駕馭能力以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做的就是收縮兵力。但這個決策也意味著,沒能切斷漢廷對各地財力、物質的獲取,對英布很不利——畢竟,戰爭本身也是資源的比拼。

3、同歸于盡

前文說過,英布雖然戰略眼光不強,駕馭全局的能力不具備,但是帶兵打仗的能力很強。所以英布的軍隊多次擊潰漢廷的軍隊。劉邦于是親自帶兵討伐英布,在雙方交戰的過程中,劉邦也弓箭射中,受了重傷。

英布經不起長期戰爭,隨著交戰頻次增多,英布的隊伍很快潰敗,英布只好選擇逃亡,最終被長沙王派人誘殺,英布叛亂平息。

不過,劉邦的重傷遲遲沒能醫治好,在第二年也隨之去世了。英布的謀反雖然失敗了,但也加速了劉邦的死亡。

2 阅读: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