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東北!私搭浮橋再惹事端,女子收費遭質疑,真相比想象的簡單

烽葉戲事 2024-04-27 03:49:08

一個女人在入橋口站著,手裏拉著一根繩子,不給錢,就不讓車子過橋。

這樣的一個場景,是不是大家有些似曾相識?

沒錯,去年鬧哄哄的吉林白城的浮橋案,也是這個場景,只是它跟今天我們要講的遼甯浮橋,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

爲了更好地理清兩起浮橋事件的不同之處,不妨先來看看去年爭議很大的吉林浮橋案一些內幕。

吉林浮橋案

吉林浮橋案的主人公叫黃德義,他當初可不止在河道上建了1座浮橋,前前後後牽頭一共造了三座橋,其中有兩座是固定橋,浮橋僅僅是其中一座。

東北河流有這樣一個特點,它們大都是季節性河流,枯水期很長,那段時間河底都是幹涸的,也是可以通車的。

洮兒河就是季節性河流,在修橋的那個路段還有這樣一個現象:

河底都是沙石,河底和河堤又相對平坦,原則上只要不被人爲的破壞,在枯水期,人能過,車也能走。

所以,那裏原先就有一條過河路。

但爲了獲取更多的生意,黃德義等人以“修河道”之名,故意破壞了原先的河堤道路,讓人和車不得不從他們的橋上通過!

這,也就形成了利益鏈。

水利部門前前後後一共給他們下了11次行政處罰,而他們給出的反應:

要麽交錢,握手言和;要麽當作沒看到,又或幹脆把橋面給拆了,等過了風頭後,再次給安裝上!好一招“瞞天過海”。

直到2018年,橋才被真正意義上強制拆除了,但關于黃德義等人的判罰,直到2023年年底才算正式結束。

說完吉林的浮橋案,咱們言歸正傳,再來看看本文中的浮橋,到底和黃德義的浮橋有哪些不同?

遼甯的浮橋案

4月23日,一段攔路收錢的視頻出現在了網上,一位身穿黑色棉襖,頭戴黑色帽子的女子正在問司機收費。

司機感到很疑惑,這不就是“去年的那起吉林收費案”的翻版麽,于是就把這前後過程,給拍攝了下來。

具體內容如下:

女子看這位司機問了半天,也沒有想過河的意思,就回怼他:

這橋是他們家出錢修建的,收費合情合理,不想過橋就直接掉頭,不要影響其他司機過河。

隨後,不光渡口的管理人員,當地的村民也表示:這橋確實他們家出錢建造的,經常過河的居民不收過路費,同時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收費也因車子的載重量不同而不同,如果不想從這裏過橋,就要繞60公裏的遠路,那就很不劃算了。

記者采訪

視頻經過曝光後,有記者前去探訪這座橋的底細。

修橋的這家,他們從前幾代人開始都是擺渡人,靠河營生,幫助河對岸的村民往來,但以前因爲船小只能過人,不能過車。

記者隨後又找到了當地河道所的丁所長,他表示:

這座橋確實是他們自己借錢,大約100多萬籌建起來的,平時也就收個基本的維護費用,老百姓口碑很好;最重要一點,他們家建橋手續齊全,並且每年都有相關部門過來檢查,爲“防洪要求”層層把關。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都明白了,遼甯這個浮橋和吉林的浮橋有哪些不同了吧,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通過了審批,手續齊全,而且每年都會接受安全檢查。

這樣一來,很多人表示理解了:

既然收費有正規手續,收點維護保養的錢也是理所應當,如果你不想走,可以不走。

但還是會有人認爲:

收費只能交給公家,交給個人算什麽事?既然不是公家修的,那你就應該轉給公家,要不然車輛過河,就不應該收過橋費。

說實話,這就有點強詞奪理了,既然有當地的批文和正規手續,再加上年年都檢查,安全上肯定是有保障的。

我們還可以這樣反推,這座橋爲什麽不是當地部門來修呢?

或許是受限于當地的經濟困難,既然有民間資本願意來修這個橋,這樣的利國利民,何樂而不爲呢!

既然在監管之內,當地同意了,百姓也同意了,就不能因爲小部分人的反對,去改變現狀。

網友們的不同看法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

這路是國家修的,怎麽到了你這個橋就要另外收費呢?太不合理了!你這個橋也應該讓國家收回才行!

話是不錯,道理也說得通,但也要給當地一個緩沖的過程。

這座橋在建造之初,他們也是借錢建造的,不僅方便了居民,一定程度上還減輕了當地財政的壓力;爲了讓建橋者收回一點成本,適當收點費用,也實屬應當。

大家說,是不是這樣的邏輯?

最後,我們再回過頭來說:

如果在這邊沒有修一座橋,那司機麽豈不是要多繞路60公裏?

孰輕孰重,大家都分得清!

所以,這位報警的網友也該歇一歇了,“過河拆橋”的鬧劇也可以散場了。

大家對這起事件,是什麽看法呢?

0 阅读:5

烽葉戲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