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各地的元素和同位素組成都相同嗎?

超自然現象探索官 2024-05-11 08:14:38

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現象探索官,感謝您的觀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個"關注"

其他行星的化學成分主題已在之前的幾篇出版物中涉及過。簡而言之,這一領域不會出現任何意外。如果行星以此類天體的通常方式形成——由年輕恒星周圍殘留的氣塵盤形成——那麽該盤的化學成分,以及行星,將與恒星的成分相同,並且它誕生的星雲。對于星雲來說,一切都是可以預測的。重元素是在銀河系的燃燒和超新星爆炸過程中産生的。結果,它們以熱等離子體的形式進入銀河系物質。當爆炸産物冷卻時,産生的化學物質與銀河氫均勻混合。

可以看出星雲成分的恒定性——僅在旋臂和核心之間觀察到一些差異。然後,在行星誕生的過程中,物質的分裂就會發生。但只是在改變氫和氦的比例的意義上。巨行星保留了輕物質,而岩石行星幾乎完全失去了它們。在太陽系中形成水星的恒星附近,硅也可能部分屬于“輕物質”的定義,即將蒸發並留下環......

是的。等離子體的冷卻需要時間,但恒星和行星只能在黑暗、寒冷的星雲中誕生。因此,地球物質的平均年齡是70億年(在此期間所有可能腐爛的東西都已經腐爛了)。因此,其他行星上的放射性同位素並不比地球上的多……

此外,只有一些反對意見是不相關的。沒有“中子通量”可以影響同位素組成。盡管中子輻照導致地球大氣中出現放射性碳。但這根本“不算數”。由于該效應的微不足道和暫時性(誕生的同位素很快就會衰變)。中子的穿透能力很低——大氣層對它們來說不透明。土壤——更是如此。即使在某些假設條件下,蒸發一顆行星也比通過某種“流動”影響其同位素組成更容易。“太陽風”幾乎全是質子。自然發生的輻射中中子的比例非常小。

……與此同時,許多其他評論也相當公正。例如,“物質的平均年齡”將爲70億年……當然,僅適用于45億歲的行星。恒星誕生時,星雲中的塵埃被清除,但損失的部分會被新來的物質——“年輕”物質——不再含有衰變同位素——所補充。有必要這樣理解“同位素組成的相等性”,即在任何1-20億年的年輕星球上,天然核反應堆都會肆虐,轟鳴著噴出放射性蒸汽雲。但在一個生物圈發達、已將大氣中的氣體加工成氧氣和氮氣的星球上,它們將不再存在。

順便問一下,如果這個星球已經有 80 億年了怎麽辦?在這種情況下,其物質的年齡將等于105億年。這相當于星系的年齡。在這樣的天體上,鈾幾乎不含半衰期爲7億年的235同位素。但總體來說鈾含量很少。起初,銀河系中的重元素較少。

另一個頗爲合理的說法是關于行星出現的機制。畢竟,已經發現行星不是從殘余環中誕生的,而是以一種更奇怪的方式誕生的。我們談論的是“脈沖星行星”——由超新星爆炸的産物在中子星軌道上形成。像螃蟹這樣的星雲正在消散,但不是全部。一些重元素留在恒星的軌道上,冷卻下來,形成環並變成一個新的由鐵組成的行星系統。

惡作劇鬼體內是否含有很多放射性同位素?肯定很多。還有重金屬。但這不會産生太奇特的效果。就像濃縮鈾核心(235 同位素的 50%)一樣,它會自行爆炸。

...鐵行星看起來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麽奇怪。它們的樹皮仍然由硅酸鹽和碳化合物組成。在其之上甚至可以形成冰川或海洋。只有地幔完全由鐵組成。以地球標准來看,“大量”鈾仍然太少。

在區分底土時,分離的不是化學元素,而是礦物質——化合物和化合物的聚集體。如果我們談論的是鐵和硅的化合物,那麽它們會形成“介質”。鐵和硅含量過多。以至于連氧氣都不足以與它們形成化合物...其他元素會溶解在鐵和硅中,成爲化合物的一部分並充當雜質...

簡而言之,比鐵密度更大的金屬(鈾、金、汞)不會沉入鐵中,聚集在地球的核心中,在其他行星上也不會這樣做。雜質相對均勻地分布在地核和地幔的整個體積中,與比重沒有任何關系。通過對流維持均勻性。地殼中元素的濃縮在礦物形成過程中就已經發生了……特別是,鈾礦床是通過熱液形成的,通過分散的鈾轉變爲溶液,然後進行致密沉積。

0 阅读:21

超自然現象探索官

簡介:致力于超自然現象、星球科普、天體物理學、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