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遊戲主播中風,別拿年輕當資本丨每日話題

大河健康報 2024-04-10 18:20:27

4月8日晚,36歲前LOL職業選手、遊戲主播孫亞龍確診中風相關話題詞沖上熱搜第一。

日前,孫亞龍因身體不適而進入醫院搶救室,4月8日下午他再次透露病情:確診中風。孫亞龍表示:“醫生要求我立馬必須住院!一星期左右。醫生說我這毛病都是50歲以上人得的,我得就離譜,大概原因疲勞過度,常熬夜,心力交瘁。”

孫亞龍表示自己睡眠時間和夜班工作者差不多,但白天有事經常被喊起來處理,睡眠質量差,一起來就睡不著了。

4月6日,孫亞龍曾發微博表示雙眼看東西重影、舌頭左臉發麻,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還進了醫院搶救室。

不少網友感慨:這麽年輕就中風了。

腦血管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範圍來看,25歲以上人群罹患中風(腦卒中)的終生風險爲24.9%,我國這一數字接近40%。

中風也叫做腦卒中,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經濟負擔重,讓不少人談“風”色變。

中風年輕化趨勢明顯

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中風的年輕化是個全球趨勢,我國更爲明顯。①精神壓力問題年輕人因壓力導致情緒不好,從而出現應激狀態,這是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過量飲酒、抽煙等。數據顯示,35歲以下人群發生中風占總數的9.77%,45歲以下人群占10%-14%。這意味著,第一批90後已經是中風高發人群,中風真的不再是“老年病”。

中風前身體會“報警”

大腦是人體的總司令部,人體的感覺、運動以及語言、記憶等多種功能,都歸它管。中風是由于大腦血管堵塞導致大腦缺血(腦梗),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腦出血)引起的腦組織損傷。

通俗來說就是腦血管破了、堵了。

在中風發作前,大腦有些功能可能“出差錯”,當患者突然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應考慮中風可能:

一側肢體(伴隨或不伴隨面部)無力或麻木; 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 雙眼向一側凝視; 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 眩暈伴嘔吐; 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 意識障礙或抽搐。

中風並非突如其來,而是蓄謀已久。

中風發作前會多次給出預警信號,盡早識別、及早送醫是關鍵。

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

研究表明,中風患者每延誤治療1分鍾,會死亡190萬個神經細胞,並且延誤治療導致的腦神經細胞損害是不可逆的。

因此,腦卒中的救治,就是一場“大腦與時間的賽跑”。

如何預防腦卒中發生?

腦卒中的預防要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爲主要內容。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防治腦卒中。

① 日常生活行爲要注意

清淡飲食; 適度增強體育鍛煉; 克服不良習慣,如戒煙限酒、避免久坐等; 防止過度勞累; 注意氣候變化; 保持情緒平穩;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防早治。

② 有相關疾病的患者應重點注意

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物; 高脂血症患者,應注意控制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堅持服用降血脂藥物; 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應積極控制血糖; 房顫或有其他心髒疾病者,應控制心髒病相關危險因素。

中風是一種急性發作的慢性病。

兩大權威期刊《柳葉刀》和《美國心髒病學會》均表示,九成中風由危險因素所致,控好危險因素即可防中風:

本文來源 成都商報 東莞疾控 生命時報 廣東疾控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