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用電價改爲優惠電價,用價格杠杆讓居民自覺在樓下充電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8 10:05:18

雖然很多小區都安裝了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樁,可“飛線”充電、拎電池上樓的現象仍屢禁不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除了充電樁數量不足之外,有居民還是覺得在家充電更便宜。爲了解決這一問題,西城區椿樹街道爲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申請了優惠電價,居民單次充電費用由原來的一至兩元,降到了0.5元至1元。

走進椿樹街道香爐營頭條33號院小區,在電動自行車充電車棚內,靠近欄杆處設置了一排共10個充電插座。掃描充電碼,顯示計費標准爲每小時0.13元。按8小時充滿電計算,充滿一次需要1.04元。

到車棚取車的李女士邊整理充電線邊告訴記者:“之前充電樁按照4小時1元錢收費,我的電動自行車充一次電要兩元左右。前段時間小區改裝了新設備,現在充一次電差不多1元錢,便宜了將近一半!”

椿樹街道的工作人員介紹,當初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時,由于居民的需求迫切,首先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讓居民們有的用。街道有3個點位接入公共設施電源困難較大,就先接了商業配電電源,解決了居民充電安全的問題,香爐營頭條33號院就是其中一處。可時間長了,居民發現在樓下充電比別的小區要貴一些,就開始反映充電價格的問題了。

“從物業接出的電源有兩類,一類是商業配電電源,一類是小區居民公共設施電源。公共設施電源供小區公共區域的照明、電梯、消防等設施使用,可享受優惠電價。將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由使用商業配電電源改爲使用公共設施電源,居民充電時能便宜不少。”街道工作人員立馬行動起來,聯系國網北京城區供電公司宣武供電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上門排查。

小區配電室裏有二十多個配電櫃,有的配電櫃裏還有兩三塊電表,工作人員逐一排查哪個是商業配電電源、哪個是公共設施電源、有沒有空余接口、後續使用計劃,和後台反複溝通確認後,終于將充電樁的電源由接商業配電改成了公共設施電源,讓居民享受到了優惠電價。

同在椿樹街道轄區的海格國際大廈,是商住兩用樓,樓裏既有商戶,也有居民,原本也是按照每4小時1元收取電動自行車充電費用的。起初,大廈也想通過線路改造的方式,將商業電價轉成優惠電價,可實地考察後發現,受客觀環境限制,改造並不現實。

“電動自行車充電樁若使用商業配電,可以直接從已有的電表就近取電。若想連接公共設施電源,得從地下走一兩百米的線,還要照著圖紙,小心避開水管、熱力等管道,到達地下二層,再繞到位于地下一層的配電室。施工難度大,成本也很高,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線路轉接。”街道工作人員說,在街道的協調溝通下,物業主動降低了收費標准,將居民充電的電費調整爲優惠電價,産生的電費價格差,由物業自己承擔了下來。

截至目前,椿樹街道配裝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已全部實現了優惠電價,充電樁的使用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