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對外東北的多次入侵均爲趁火打劫,在清朝多事之秋侵犯

史海撷英 2024-04-30 17:40:37

鹹豐八年(1858年),後來被印在了5000盧布的紙幣上的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開著軍艦來到瑷珲城下,要求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奕山盡快解決黑龍江問題。

奕山有點摸不著頭腦,什麽叫黑龍江問題?黑龍江一直擺在那裏,哪有什麽問題呢?穆拉維約夫直言不諱地告訴奕山,黑龍江流域是沙俄的領土,他們需要保衛自己的領土。這可把奕山給整懵了,畢竟早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就跟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雙方在東部的邊界在外興安嶺,爲什麽沙俄會對黑龍江流域提出領土要求?

沙俄覺得當年吃虧了,所以要撕毀條約

沙俄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就已經派遣大量探險隊前往黑龍江流域探險。由于清軍入關以後,康熙帝宣布對東北采取封禁政策,所以關內很少有人前往關外定居。尤其是外東北地區,除了當地的原住民外,很少能找到其他人。這個時候沙俄的探險隊來了,他們發現這裏到處都是茂密的森林,偶爾能發現幾個小村子,當場就給收拾了。抵抗沙俄入侵的,除了當地的村民,基本沒看到清軍。一直到順治九年(1652年),沙俄的探險隊才遭遇了零星的清軍,規模也不大。雙方真正大規模對抗是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雅克薩之戰。

那沙俄當局肯定會考慮一個問題,黑龍江流域到底是不是清朝的領土呢?還是說,這裏原來是無主之地,是沙俄和清朝同時發現了這裏,所以看誰實力強,就可以爭奪這裏?

心裏種下了這顆種子以後,沙俄的野心就膨脹了。拿下黑龍江流域便成了彼得一世及其以後所有沙皇的夢想。

實際上他們根本不了解情況,東北包括外東北,那是清朝的老家,屬于龍興之地。那時候清軍恰好入關,所以把這裏給封了,這才造成了這種情況。

戈洛文和索額圖簽訂《尼布楚條約》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爲雙方的東部邊界。

實際上沙俄已經占了不少便宜,因爲按照清朝的說法,應該要以勒拿河爲界才對,畢竟外興安嶺以北的大片土地,憑什麽給沙俄呢?而且尼布楚周圍的蒙古草原,也被沙俄給強行霸占了。而沙俄反倒覺得自己吃了虧。因爲他們覺得黑龍江流域原本是無主之地,就是因爲當時沙俄打了敗仗,所以沒搶到這塊地盤。

這事一直被沙俄曆代沙皇深埋心底,直到鹹豐八年(1858年),他們果斷撕毀了《尼布楚條約》,要求清朝就黑龍江問題重新談判,從而通過鹹豐十年(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獲得了黑龍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就連黑龍江也被他們分走了一大半。

3次對外東北的領土要求,都是趁人之危

沙俄第一次入侵外東北時,恰好是清軍入關的時候。那時候清朝根本沒空搭理沙俄在外東北地區胡作非爲的事情。這事直接導致當地的民衆慘遭沙俄探險隊的毒手,甚至有大量百姓成爲了沙俄探險隊的口糧。這一次或許他們是誤打誤撞,但的確是趁人之危。

沙俄第二次入侵外東北的時候,在當地興建了尼布楚、雅克薩等城堡,打算以這些城堡爲據點,進一步染指黑龍江流域。

沙俄爲啥要挑這個時候呢?因爲他們已經打探了消息,清朝陷入了三藩之亂,一時半會兒還搞不定,他們當然要趁人之危。

清初形勢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搞定三藩以後,這才有了收拾沙俄的機會。但沒過多久,又出了新意外,在沙俄的慫恿下,西北的准噶爾汗國開始對喀爾喀蒙古發起進攻。

清聖祖又忙著對付噶爾丹去了,只能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與沙俄草草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那時候清朝戰鬥力比較強,就算是沙俄也得避其鋒芒,所以說沙俄只能暫時答應退出黑龍江流域。

條約在沙俄眼裏就是廢紙。到了鹹豐八年(1858年),第三次入侵外東北的機會又來了。其實早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開始,沙俄就已經安排了不少俄軍悄悄進入外東北打探消息,安營紮寨。等到了鹹豐八年(1858年),沙俄趁著清軍和英法聯軍正在交戰的機會,果斷趁人之危,逼迫清廷交出了黑龍江以北的領土。

沙俄割占外東北示意圖

其實這次沙俄只得到了黑龍江以北,還不能讓他們徹底滿意,他們要的是整條黑龍江。因此在入侵完外東北以後,他們還在謀劃奪取東北,只是一直沒找到趁人之危的機會罷了。

這事一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才得以實現,當時八國聯軍侵華,正是沙俄入侵的大好時機,所以17萬俄軍才在這種情況下,趁人之危,入侵了東北。

由此可見,沙俄每次入侵東方,都是在東方無暇北顧的情況下進行的。從他們的角度來說,自然是時機恰當,但從我們角度來看,絕對是趁人之危。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