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日報社百名記者走基層|撐起鄉村“幸福傘”

梅溪觀察 2024-04-03 16:50:39

“婦女老幼做雨傘,村村家家有活幹,領著娃子做著飯,一年多掙好幾萬。”這是記者3月31日在鄧州市腰店鎮探訪鄉村振興時聽到的。該鎮找准路子,因地制宜發展“家門口的産業”,形成了傘企遍地開花、群衆增收致富的好局面。

走進腰店鎮崔營村捷衆雨具有限公司,100多名村民正在忙著裁片、合片、打骨架,忙得不亦樂乎。大采縫邊,小采合片,打頂定帶,打珠縫線,安頂安把,質檢挂牌,捋齊裝袋,這是群衆總結的制傘工作流程。“飛機大炮不會造,針頭線腦總會幹”,農村人做起傘來一點也不含糊。這裏是腰店鎮制傘産業的“發祥地”。2021年,鄉賢高申勉在村民的舊宅基地上建成了第一家傘廠,並迅速開枝散葉,如今已開辦了8家傘廠。

“這是個強村富民振興鄉村的好項目。”腰店鎮黨委書記李宗萬說,用工多、門檻低、見效快,很適合作爲“家門口企業”來發展。目前,該鎮已建有制傘、零配件生産、絲網印刷企業10家,加工工坊20個,加工戶達500余戶,帶動2000余名群衆在家門口就業,年産雨傘2000萬把、傘架4000萬支,年産值近5億元,爲腰店鎮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制傘産業的發展,給腰店鎮帶來了全新氣象。“睜開眼,丟下碗,一路小跑來做傘”是當地群衆積極就業、靈活務工的真實寫照。銳宏傘業負責人說:“我們廠大門的鑰匙就在工人手裏放著,不論中午晚上,工人隨時都能過來幹活,想幹多久幹多久。”自從辦起了傘廠,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幹活掙錢,又不誤農時,還能照顧學生、老人,大家幹活的熱情高漲,鎮裏的社會風氣也好了起來,鄰裏矛盾大大減少。

“在家鄉辦廠,成本低、環境好,企業發展更快。”捷衆雨具有限公司負責人高申勉說,他原來在廣州辦企業,經鎮裏招引返鄉創業。爲了企業發展,黨員幹部主動靠前、全程服務,騰出閑置的村部、學校、廠房解決用地難,動員群衆積極參與解決用工難,確保企業快落地、快投産、快達效。

一花引得百花開。如今,腰店鎮緊緊圍繞制傘産業以商招商,産業鏈基本形成,“雨傘小鎮”的金字招牌越來越靓,撐起了鄉村振興路上“幸福傘”。

全媒體記者 王好學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