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致命錯誤導致虎門清軍最強火力網一敗塗地

文叔逗號 2024-03-17 23:24:43
前言

1840年7月6日,大清帝國曆史上第一次在軍事上遭外國政權徹底碾壓。大不列顛帝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奪走浙江外海的軍事重鎮定海鎮,也就是今天的舟山群島。以此爲基地,英國將南方的貿易重鎮廣州與京師的門戶天津,都納入了其艦隊的武力威脅之下。8月,道光帝下令和談。但和談在1841年的1月5日正式破局,大英帝國全權代表義律下令進攻大清最強火力網,虎門。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大清是怎麽輸掉虎門戰役以及英國如何兵臨廣州城的。

英軍的火力與廣州的布防

首先,在談論虎門戰役之前,我們必須先稍微了解一下雙方的軍事實力,鴉片戰爭中,英國派來的戰艦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是三級戰艦鐵公爵號,配有74門火炮,還有一些四級至六級的船艦,但大部份的船是輕艇。

有些不太熟悉軍事和史學的”曆史網紅”,以此來嘲笑當時英國是派了三流的部隊來到中國。

但事實上,英國艦隊之所以輕艇爲主,是經過仔細盤算的結果,印度總督奧克蘭公爵很清楚知道,中國水師不足以對抗英國的船堅炮利,所以海戰絕對不會是雙方交戰的重點,重點是要向北京直接施壓。

因此,能否在陸面上取得成功,對英國來說,是重中之重的關鍵,英國不可能派高級別、高噸位的戰船來到中國沿海進行河道作戰,因爲吃水深的大型戰船根本無法在這樣的地形上行動,派遣低級別、吃水淺的戰艦與輕艇,才是有邏輯的選擇,循著這個思路,我們能理解爲什麽英國會派以輕艇爲主,戰艦只是作爲陸軍的火力支持罷了。

更關鍵的是,大英帝國還派遣了皇家海軍第一艘蒸汽動力的鐵殼戰船女神號,來到中國,這艘戰艦是蒸汽動力,意味著不像英國其它戰艦一般依靠風力推動,對于風向不穩的沿海作戰來說,是最佳的選擇,複仇女神號配有9磅型與32磅型的火炮。

還有英國當時最前沿的火箭,康格裏夫火箭,射程更長,機動性與准確度更高。

康格裏夫火箭

複仇女神號在接下來的虎門戰役中,在廣州海域如入無人之境,摧毀多座中國炮台與無數水師戰船,被當時的大清軍人稱爲”惡魔之船”。

陸戰部分,大英帝國派遣皇家第18、26、49步兵團,皇家海軍陸戰隊、兩支皇家炮兵連,以及孟加拉國國步兵團和兩支印度工兵連,用于地面作戰。

廣州海防的配置

1834年律勞卑事件中,虎門絕大部分的炮台都給英國戰艦炸毀了,事件之後,道光帝任命關天培,爲新任廣東水師提督。

關天培

關天培一手規劃了最新的虎門海防,首先,虎門是廣州的門戶,必須嚴加死守。

關天培設計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沙角與大角炮台,這兩座炮台都在律勞卑事件中被摧毀,關天培以爲是因爲兩處相距甚遠,難以交叉火力掩護,所以在新的虎門布防中,沙角與大角主要是作爲信炮台使用,一旦有敵人自海上進犯,雖然大角、沙角炮台做一定程度的防禦,但主要是爲後面的防線作斥侯之用。

第一道防線

第二條防線在這裏,主要通道就兩處,上橫檔島右邊的東水道,與左邊的西水道

在東水道部分,亞娘鞋島西側建有威遠、鎮遠與靖遠炮台。

在上橫檔島東邊,則設有橫檔炮台,組成180位火炮的交叉火力網,上橫檔島西邊則有永安炮台,搭配蘆灣的鞏固炮台,共60位火炮,兩者中間的海面還架有排煉阻擋戰船進入。

第二道防線

第三重防線則在大虎山島,設有32門火炮,是廣州城的最後屏障,此外,廣州水師戰船也分布在獅子洋和伶仃洋上,隨時准備支持抗敵。

林則徐上任後,又加強了部分炮台的組建,稱虎門爲當時中國海防火炮最爲綿密之處完全不爲過。

全部三道防線

虎門火力網的關鍵是第二重防線,只要上橫檔島的防線一破,第三重防線也很難支撐。

然而,如此綿密的火力網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這個設計預設了”英軍不善陸戰”這個假設,如果英國人只能打海戰,三重防線或許會帶給英國艦隊一定程度的麻煩,但是,如果英國能從側面實行陸面打擊,整個防線就會崩潰。

1841年1月7日清晨,義律確認了談判無果,下令英軍往虎門進攻,由英國當時最先進的鐵殼戰船複仇女神號打頭陣,進攻虎門海防的第一道防線,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

虎門戰役

複仇女神號與其它兩艘輕型戰船接近虎門的第一道防線,沙角炮台,英國戰艦不與炮台多作糾纏,直接將地面部隊放到沙角炮台火力不及的南邊。

很快,英軍的五個步兵團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就完成了登陸作戰,由第26步兵團少校普拉特指揮這次行動。

由陸戰隊打頭陣,五個步兵團與炮兵連跟隨其後,在行走一個多英裏之後,普拉特率軍登上了炮台南邊的丘陵,並在丘陵制高點上建起野戰火炮陣地,中國軍隊發現英吉利地面部隊後立刻開炮。

藍色標識爲英軍抄襲清軍後方

普拉特回憶說道:

整個沙角地區都被中國士兵牢牢占據,他們一見到我方就

呼喊起來,揮舞著旗幟表示挑釁,並從他們的胞台上開火。

我們迅速在山脊上布置好火炮反擊。在接下來的20分鍾內,

中國軍隊都在回擊。在這次遭遇戰中,公正地說,他們表現的很勇敢。

然而,這時的皇家海軍陸戰隊穿過了山的右肩,從東邊襲擊中國陣地,中國軍隊開始向後撤,英軍占領第一座炮台。

同時37步兵團的兩個連也趕到炮台東側,大清軍隊損失慘重。

普拉特下令山丘上的部分英軍向前推進,水上方面,複仇女神號像鬼一樣在沿岸炮擊,炸毀水師戰船與沖散中國守軍。

陸面與海面的交叉火力網之下,中國守軍陣型徹底被破壞,海軍陸戰隊的兩支連率先搶進炮台,挂上英國軍旗,至此,沙角炮台失守。

另一方面, 4艘英國戰艦逼近西邊的大角炮台,接近正午時,一支英軍從南端登陸,一支從北端登陸,在海面上還有英國戰艦炮擊,三面夾攻之下,大角炮台也失守,至此,虎門海防第一道防線徹底崩潰。

清軍大角炮台被三名夾擊

英軍0人死亡,38人受傷,清軍則150人被俘,傷亡744人,11艘戰船被毀,損失了一共82位炮台。

接著,英軍逼近第二道防線。

隔天,1月8日,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派人請求停戰。英國艦隊司令伯麥同意停戰。

但私底下仍然進行關天培已經知道英軍的陸戰能力也是壓倒性的強大,爲了防止談判破裂,提前強化第二道防線的防禦工事。開始在亞娘鞋島的東南側興建隱蔽式的炮台,共80門火炮,以保護靖遠、威遠、鎮遠炮台的腹背。

琦善與義律的第二輪談判最終也無果,而且英軍也發現清軍正在偷偷地加強防禦工事。

黃色爲關天培加築的炮台

2月23日,由皇家海軍上校、後來官至皇家海軍中將的赫伯特,率領複仇女神號與四艘輕艇從晏臣灣北上三門口,驅走清軍水師戰船和兵勇,並破壞尚未完成的炮台

2月25日,英國艦隊在下橫檔島集結,晚間,一小支工兵連與步兵登陸下橫檔島,開始建築野戰火炮陣地,設有三尊最先進的榴彈炮,清軍雖然也發現英國的行動,但完全無能爲力。

26日清晨,英國方面的火炮向上橫檔島的炮台發起進攻,接近正午時,兩艘英國驅逐艦向威遠炮台附近逼近,一艘則停留在下橫檔島。

在西水道部分,配有74門火炮的韋爾斯利號與其它兩艘戰船,在上橫檔島西邊集結,並排成戰列線,兩側的舷炮准備向兩邊的炮台展開攻勢。

12點整,英軍戰艦開火,中國炮台予以反擊。

同時,第26步兵團少校普拉特再次領軍登陸上橫檔島,很快就從後方奪下橫檔與永安炮台,在亞娘鞋島部分,三艘英國戰艦輾壓鎮遠、靖遠、威遠三炮台。

同時又有一支陸戰隊從南方登陸,從側翼包抄,下午兩點,亞娘鞋島全面被英軍控制住,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戰死,中國最強的火力網被徹底毀掉,虎門第二重防線崩毀。

關天培

清軍傷亡350人,1300名士兵遭俘虜,英國方面僅有5人受傷。

隔天27日,赫伯特率領複仇女神號與數艘輕艇,逼近第三條防線的大虎山島附近,清軍在黃浦江的左岸布置了40艘的水師戰船,還有一艘由林則徐買過來的英國退役戰艦,充當炮台使用。

然而,英國偵查部隊發現右岸的防禦比較弱,于是計劃從右岸登陸大虎山島,從後方包抄大虎炮台,中國守軍發現後,希望阻止英軍,但被英戰艦的火力優勢給打退。

接著,赫伯特率領陸戰隊登上大虎山島,兩千名精銳清軍殺過來,英軍再度以絕對的優勢火力碾壓,至少300清兵戰死。

至此,清軍傷亡至少1394人,1450人遭俘虜,英軍0人死亡,受傷43人,虎門戰役基本上結束,英軍准備往廣州城推進。

兵臨廣州城

3月2日,皇軍海軍的赫伯特上校,再次率艦深入黃埔江首先,赫伯特的艦隊在黃埔島遇到中國炮台炮擊,赫伯特令海軍陸戰隊從後方登陸,包抄中國炮台,這次行動造成中國守軍20人死亡,英軍1人戰死。

隔天,廣州當局再次請求停戰和談,大英帝國全權代表義律同意了,令英軍停止推進,然而,根本的歧異始終沒得到解決,道光帝只能接受恢複通商,英國仍然要求全額賠償、開放口岸,談判再一次破局。

3月7日,二沙尾被赫伯特軍隊拿下18日,南邊的河南島上的海珠炮台遭攻破

其中,複仇女神號在此役中如入無人之境。

該戰艦由于吃水淺,能夠在澳門與廣州之間的河域航行,全面摧毀中國炮台,至此,廣州城的防禦設施完全遭到癱瘓。

英軍登陸廣州南岸,重新回到英國商館,升起英國國旗。

當日,在廣州待罪的林則徐紀錄說英國軍隊”開放飛炮、火箭各數十”,廣州城全境已在大英帝國的火力壟罩之下,對英國遠征軍的領導層來說,已經很清楚了。

開放飛炮、火箭各數十

和廣州當局談判沒有任何意義,當時的欽差大臣琦善已經被道光帝撤職。

靖逆將軍、禦前大臣奕山與戰功彪炳的楊芳成爲廣州最高的負責人,然而,義律很清楚知道他們沒有實權。

對義律來說,他知道唯一向北京施壓的方式,就是北上作戰,但是,英國遠征軍的兵力在1841年的當口,已經被分散了,一部分在廣州,一部分在舟山的定海,另外一部分士兵因爲各種疾病被送回了印度。

換句話說,英國需要更多陸面支持,新任陸軍指揮官郭富(中文翻譯名稱)建議先控制住廣州局勢,並同時派人到印度求援,等到能投入地面作戰的部隊集結完畢,在北上進攻。

所以關鍵是,新的廣州領導層是如何看待停戰協議呢?楊芳在3月5日就已經抵達廣州,還親自布署了河南島的防務工作,但皆被英軍勢如破竹一般殲滅。

楊芳徹底意識到這場仗是不能打的,但奕山呢?奕山來自愛新覺羅家族,是道光帝的侄子輩,深得皇帝信賴,此次南下,道光帝給了他一萬七千大軍的增援,可稱得上清廷主剿派的代表人物,道光給奕山的旨意是:”大兵兜剿,擒獲夷首”。

要他活捉英吉利指揮官,奕山在4月中才抵達廣州,不曾親眼目睹英軍的強大,奕山一到廣州,便找林則徐等有經驗的人咨詢,設法計劃出一套可行的反攻計劃

5月,增援的大軍趕到廣州,5月21日,清軍計劃大舉反攻,大量火船在夜間逼近大英帝國艦隊。

下一篇文章,文叔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大清將第一次吹起反攻的號角。

27 阅读:8072
评论列表
  • 2024-03-19 05:03

    滿清王朝1840年時候,其大炮技術竟然還停留在康熙時代,落後太多,鑄造工業水平太差,砂眼太多,容易炸膛!怎麽打??

  • 2024-03-18 20:41

    本來就不是中英之戰,而是英鞑之戰

  • 2024-04-08 13:30

    什麽致命錯誤,主要是軍事裝備差距太大,有代差[得瑟]

  • 哇哦 10
    2024-03-21 09:41

    什麽大英帝國的?英帝國的可以了,你還在清朝的仰視嗎?是不是還要用著稱呼大日本帝國的?[摳鼻]

  • 2024-03-23 20:57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 2024-05-21 15:00

    武器還麽有差別那麽大,根本還是戰術太死板

    天朝用戶 回覆:
    一鴉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的武器差距比朝鮮戰爭時期中美雙方的武器差距還大。
  • 2024-03-22 15:28

    🇨🇳家強大!靠的🇨🇳民團結一❤️!!!

  • 2024-03-20 21:03

    什麽錯誤也比不上人家大炮比你打得遠,放風筝也能把你放死。

    用戶15xxx99 回覆:
    就算不放風筝,射程之外轟你就夠嗆了
  • 2024-05-30 16:09

    岸炮對付不了艦隊,世界曆史上岸炮從未打敗過艦隊,就如同現在槍炮打不了F35

  • 2024-05-25 12:28

    英艦極其堅固,船殼有一米厚,炮彈根本打不透

  • 2024-05-27 12:40

    傷亡數據能信麽?不要拿英夷的數據胡說八道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