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以後,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的階段。李承晚極力反對美國參與和談,並揚言停戰協定若簽署,韓軍將脫離“聯合國軍”,單獨北進,但都被美國壓服。後來因戰俘問題的分歧而遲遲不能停戰,中國主張雙方戰俘全體遣返,美國主張自願遣返。到1953年5月25日,美國作出讓步,同意中朝戰俘移交印度爲首的中立國監

風雲曆史有荟萃 2024-04-23 01:25:40
1951年7月以後,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的階段。李承晚極力反對美國參與和談,並揚言停戰協定若簽署,韓軍將脫離“聯合國軍”,單獨北進,但都被美國壓服。後來因戰俘問題的分歧而遲遲不能停戰,中國主張雙方戰俘全體遣返,美國主張自願遣返。到1953年5月25日,美國作出讓步,同意中朝戰俘移交印度爲首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允許中朝對戰俘做解釋工作,中國也表示同意。眼看停戰協議即將達成,李承晚政權于1953年6月17日深夜釋放了關押在論山等四處的25000名朝鮮戰俘,並與看守戰俘的美軍交火。事後李承晚亦宣稱決不改變立場。此舉令美國大發雷霆,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等甚至討論除掉李承晚的“永備方案”。另一方面,中國也以此事件爲由果斷發起金城戰役,占領192平方公裏土地,並質問美國能否管住李承晚。此時美國面臨抛棄李承晚與拒絕停戰的兩難選擇,但美國認爲共産黨仍是主要敵人,李承晚也作出妥協,默認停戰,不過要求確保締結韓美攻守同盟和給韓國提供大量經援軍援。結果1953年7月停戰,同年10月《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簽訂,李承晚還是得償所願。

0 阅读:0

風雲曆史有荟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