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角真虧了?

遊戲葡萄 2024-05-06 17:35:49

因爲工作原因,我總是會去各種線下展會和活動,有時候我會覺得做線下的重點,不在于做了多少事,而是它能持續做多久。

3月的GDC、6月的E3、7月的CJ、8月的科隆、9月的東京電玩展,包括年底的TGA,每個行業總有很多這樣的“日曆事件”——不管你是否真的感興趣,但每年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去關注。而當它突然消失的時候,你會感到「不習慣」,比如說辦了近30年的E3。

而我現在發現有些手遊廠商也正打算這樣做,其中鷹角算是最積極的那個。

雖然明日方舟嘉年華今年才第二屆,不過算上音律聯覺的話,鷹角做這種線下大型活動已經4年——要知道《明日方舟》上線也不過才5年。

這4年裏,每屆投入都在加大:音律聯覺年年升級,即使2022年因爲不可抗力無法現線下觀影,他們還是做了場空無一人的演唱會,錄制到線上播放。去年周年慶期間,第一次同期舉辦了嘉年華,今年更是從一個館升級成兩個館。

年年虧卻年年做?前天稿子的評論區裏,不少人不相信這一點,難道鷹角是傻的?

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延續玩家的期待,並進而成爲一種只有通過時間才能積攢出來的力量——習慣。

不要小看習慣,一個人的時候叫習慣,但當一群人有著同樣習慣時,就會形成共識。而當這種共識變得足夠多時,它就會成爲一定範圍內的常識。

四年線下辦下來,我覺得鷹角可能有意把這種線下慶典做每年雷打不動的固定節日:保持連續、絕不斷更。

01 把事做長

用IP邏輯來做,而非産品邏輯,是這次嘉年華相比去年最大的變化。

館內不僅有《明日方舟》,還有《明日方舟:終末地》。

今年除了官方館,還有衍生館。在官方館你可以穿過謝拉格的雪國列車,擺弄維多利亞的蒸汽騎士,在卡西米爾的競技場爭個輸贏,亦或是到新汐斯塔參觀火山......就像周遊列國那樣,去感受各個國家地區的濃縮標識。

並且這次相比去年還足足增加了一整個館,來呈現明日方舟IP愈發龐大的內容。你可以遊覽明日方舟編年史長廊,邊逛邊回憶遊戲裏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內容;遊逛IP展示長廊,甚至還可以看到衍生動畫的角色設定稿,漫畫的分鏡過程等內容。

順著路線看完這一圈內容,即便是路人,大概也能對明日方舟這個IP有所感知。

現場我還看到了老帶新的情況:老刀客塔一邊帶著朋友逛,一邊按劇情順序給他安利這章的劇情亮點在哪,哪章是自己最喜歡的,爲什麽會喜歡這個角色等等。借著現場的各色物料,這位朋友被他安利的可能性明顯大了不少。

此前有一位公司創始人曾對我表示,一個事能不能成,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要看大家希不希望你成。當時我聽著感覺還有點抽象,但這次逛到五周年賀圖區域的時候,我似乎摸到了他的意思。

那種大家希望並且期待著遊戲能好,活動能繼續辦下去的願望,就很直白地彙聚在這些畫裏,字裏行間裏。明日方舟這個IP,大家是想它成的。

在整個森空島同人創作區域裏,你可以看到好幾面牆的同人畫作,現場大屏滾動放著玩家們上傳的各種梗圖,甚至還展出了玩家自己做的手辦。

以及玩家彙聚成牆的祝福、願望和愛。

更有意思的是,現場還有個允許玩家自由報名的“自由舞台”區域,這個舞台可以說是純粹的UGC內容,台上的表演者通過自己擅長的形式去演繹對IP愛。

台下觀衆喝彩的對象,也不是産品或者IP本身,而是身爲同好者的那種熱情。

幾場表演下來,我發現這個舞台的喝彩聲絕對不低于官方的主舞台。現場嗨的程度,合唱的聲浪,氛圍簡直就像是小音律聯覺,乃至五十米開外的休息區,都有人在鼓掌。

音律聯覺、嘉年華、地鐵特裝、各式各樣的線下活動......我認爲,這些都是整個明日方舟線下IP打造的一部分,同樣是努力把IP做長久的路徑之一。

可能會有人問,IP打造,線上和線下到底有什麽區別?不都是一個産品?

我認爲,做IP的本質是制造共同的記憶,而玩家在線下産生的回憶和線上完全不同。

02 讓情更久

在前天我們關于音律聯覺的推文底下,有不少人表示自己已是多次參加。

在今天現場,我還遇到一個號稱自己是連續4年搶到票的四冠王,他說自己明年也有信心搶到。

其實4年音律聯覺辦下來,只要你參與其中的次數不止一次,就能感知到這種“連續”的力量:玩家們的記憶正在被連起來,進而形成一種共識與習慣。

比如說在音律聯覺裏,大家會非常有默契的大喊“畫了不賣,心胸狹隘”等梗內容,在最終結束時會合唱“達咩達咩”。、包括“不如多索雷斯”、“並購”、“主播人呢”等等,這些組成了只屬于現場的玩家記憶。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默契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像我參加的這場,就聽到玩家們齊唱《Radiant》、《Monster》等歌曲,乃至到某些部分,歌手直接將麥對給玩家,就能收獲全場大合唱的回應。

參加過演唱會或者看過現場演出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除了台上的賣力演出,台下現場觀衆們的那種情緒釋放,同樣打動人心:整齊劃一的應援棒,震耳欲聾的呐喊喝彩,會心一笑的玩梗吐槽……對很多人來說,這正是現場的核心魅力。

所以也就不奇怪有的一年到頭可能也不怎麽在遊戲裏充值,但爲了參加一次現場活動,不惜車馬路途的折騰。

就比如說嘉年華。你說展台搭建有多牛逼,確實牛逼,但更讓人動容的是,現場有那麽多人在和你一樣爲同一款遊戲、同一件事投入熱愛。

在現場遊玩時,幾位素不相識的玩家幾句話聊開後,就變得像大學室友一樣熟絡;還有海豹玩家會拿著平板,曬他的300抽滿潛logos和四潛W。

乃至一位天津來的小哥,帶著快板,在現場就給大家表演了起來,大家也很默契地散開,圍著他拍起了視頻。最後大家還給他取了個新藝名:物理zc目錄。

來到這裏的玩家通常關注的不是産品,而是IP。不管是已經棄坑多時,還是半棄坑狀態的玩家,都可以享受現場的快樂。這次鷹角還給玩家們准備了打卡手環與對應的小程序互動玩法,給現場本身提供了新的"可玩性"。

我在現場拿了不少無料,可能相比産品玩法本身,整個IP內容和社群生態才是自己留念《明日方舟》的原因。

甚至我還遇到個極端情況:平時基本長草,但新活動推出時,總是會想上去抽抽喜歡的角色,買買心儀的衣服。

包括我自己,坦白說遊戲也玩得時斷時續的,但我仍然會被《明日方舟》線下的這種氛圍所打動,並暗暗心想,要把自己的熱情留給未來的《明日方舟:終末地》——雖然我現在稱不上是《明日方舟》的核心玩家了,但在持續參與線下活動的影響下,仍是IP的用戶。

如今4年過去,我想不管你是連續參加,是中間沒去成,還是從來沒有去過,在全方位的同好記憶轟炸下,大概都對《明日方舟》的線下內容有一定的認知:

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未來就算出現鷹角嘉年華,我也不會覺得奇怪。

03 成爲習慣

看到這你會發現,線下活動的IP邏輯相比産品IP而言,天然具有更強的,制造回憶的能力。

畢竟它直接來自于現實,有著從嗅覺到觸覺的全面記憶。

你也許會忘記某個具體的世界觀設定,但你大概率能回想起參加活動時的體感:被人群聲浪震得發麻的頭皮,以及長時間跑場導致的腳痛,以及這次明日方舟嘉年華現場時突然出現的求婚現場。

而對更多人來說,可能這次最記憶深刻的點,就是星鐵嘉年華和方舟嘉年華在上海徐泾東地鐵站的"碰面"了。

這種全身心的深度參與,會讓人獲得更強的反饋,以及更重要的,讓大家形成對同一件事的習慣、共識——線上要做到這事,要難得多。

不過要把這事持續地做下去當然也不會那麽容易,未來還有很多挑戰:産品數據衰退了,還要不要做?産品被新品叠代了,還要不要做?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還要不要做?

雖然這些問題短時間看,都不是問題。但如果活動要再做個三五年,乃至更長久的時間,問題總是會發生的。這也是爲什麽市場上能堅持且連續地做大型線下活動的遊戲,少之又少。誰還沒個意外呢?

更何況,以音律聯覺舉例,這個年年虧卻年年做的項目,沒有足夠強的理由,很難說服上上下下的人。

那麽理由在哪?可能就在于這事它只有持續做,才有機會成爲二次元文化圈裏,一種固定存在的流行節日。

有風險但更有回報。因爲一旦成爲節日,就意味著它從一個人的習慣,一群人的共識,進化爲了"某種共同的常識",一種年年都普遍存在的常識。這時無需任何強調和宣發,在這個文化圈裏的所有人,都會知道它的存在,並會對其展開或多或少的期待。

說得更直白點,就像當雙11成爲常識性的消費節日後,每年都有不少人會不自覺劃出預算,把消費行爲改到這天,乃至在9、10月時看到想要的東西時,都會下意識勸自己再忍忍,忍到雙11再買。

當然,線下的文娛展會和這種線上電商節並不一樣,可能更好的例子是曾經的暴雪嘉年華。

如果有一天,不用官方PUSH,非核心、非方舟用戶的二次元玩家們,每年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去關注今年的明日方舟嘉年華、音律聯覺在哪辦、什麽時候辦、打算怎麽辦的時候,那麽就說明鷹角成功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