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高等教育和沒有的,他們誰更有創造力,誰更有機會成功

阿標阿秒 2024-03-19 22:38:35

如今這個社會判斷成功的標准變成了誰能擁有更多的財富誰就更成功,在大部分人眼裏甚至變成了唯一標准,不管對錯,暫且按此標准去評判吧。從孩子上學就開始討論規劃怎麽上最好的學校,上大學選什麽專業最好就業、最有前景,最終目的就是畢業後掙的工資要高,至于個人的專長、愛好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等到按部就班重複每天的工作維持一份生活的時候,發現有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某個領域也混的不錯,比自己要自由和有錢,不禁會想這些人怎麽會比自己成功,難道讀書錯了嗎?

身在職場的中年人,每每回顧以往總是意難平,覺得錯過了好些機會,就如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在讀書的期間放棄了在社會摸索成長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在現在的他們看來收益肯定要遠大于大學畢業之後工作帶來的收入或者生活狀態,當然對標對象是沒有受過大學教育而成功的那些人。

大部分人總是要在正當的年紀做相當的事情,如果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走出校園進入社會之前,你的任務就是讀書,顯然大部分大學生的學習狀態過來人都知道是怎麽樣的,大部分人的創造力完全依賴于愛好,這種驅動力下的創造源動力是不足的,當然不乏有幾個成功的鳳毛麟角,因爲沒有壓力,校園的環境很難讓他們預見到生活的艱難,所以就意識不到與之對應的緊迫感,如果意識到了,那是幸運的事情,會讓人很快走出迷茫,學習生活有了方向,不至于將這種迷茫一直延續到畢業,進而對進入社會産生恐懼。在這段時間沒有形成這種觀念和意識就很難成功。

同樣的,這段時期沒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他們早早走上社會,見識到社會的殘酷,生活的壓力逼著他們去爭取學習更多的謀生技藝,當然大部分沒有上進心的,腦子不靈活的也就只有在普通的一線崗位幹著枯燥無味的工作,這部分人只能當鹹魚,暫且不論。而其中的少數,他們較受過高等教育的優勢就是有時間去抓住上大學的人失去的機會成本,這些人有試錯成本,也有生活的壓力作爲源動力催促他們去改變思進,他們的創造是在試錯中尋找到某個領域從此紮根,然後不斷的學習深耕,在芸芸衆生的競爭壓力中不斷的壯大充實自己,在相對漫長的時間中汲取點點滴滴的資源,最後在社會生産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這樣當你從象牙塔中出來的時候,除了一紙文憑和沒有學紮實的理論空談,什麽也沒有,進入社會一切從零開始,不管你進入了什麽樣的一個平台和行業,我們知道沒有一直興盛不衰的行業,當今絕大多數也沒有了鐵飯碗,當工作遇到瓶頸,年齡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花銷變大,正是需要生活改善或者說提高收入的剛需的時候,有可能失業的危機就會讓人患得患失,但再怎麽說受過教育的大部分比沒有的鹹魚要好些。相同年紀的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又有創造力的人相比之下就不是從零開始了,他們已經成家立業,生活穩定。

總的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脫不去的長衫,讀了那麽多書出來後還要接地氣去創業,而且沒有了年齡優勢,也不敢去折騰,試錯成本太大,一晃就到而立之年,所以創造力意識和行動都要在走出校園開始,這種能力是需要自身的內力和家庭、學校的外力共同完成的,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需要自身的內力和在社會環境的壓力中養成,最重要的都是內力,所以說受高等教育和沒有受高等教育誰最先擁有這種能力誰就能夠成功,至于誰更有創造力,單從環境看是後者,從資源看是前者,沒有優劣,只緣自身。

0 阅读:1

阿標阿秒

簡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熱愛,渴望探索新的地方和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