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早上吃,還是晚上吃好?醫生:差別太大,高血壓一定要聽

醫學原創故事會 2024-04-08 23:45:50

在我國,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慢性病,數據顯示,在我國成人裏,平均每4個人裏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産生的並發症。

很多高血壓患者會說,醫生,雖然我有高血壓,但我好像沒什麽症狀。

高血壓是無聲的殺手,血壓升高,也許一天兩天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麽影響,但是一年兩年,時間長了,如果血壓始終控制不好,對于身體的影響就會是致命的了,高血壓會産生一系列慢性並發症,包括高血壓腎病、高血壓心髒病和中風,這些並發症一旦出現,往往不可逆轉。

所以,很多人平時不重視高血壓,等到發現並發症的時候才重視,殊不知,這個時候,往往爲時已晚。

如何來控制好血壓呢?醫生會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同時還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堅持運動,不要熬夜,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條,按時服用降壓藥物,這是治療高血壓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但是服藥,不是說吃一天兩天就夠了,要長期吃。

至于服用降壓藥物,同樣要講究科學,有些高血壓患者,只要服用一種降壓藥物就行了,有些則需要幾種降壓藥聯合使用。

但是形形色色的降壓藥物,究竟應該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爲早上吃好,因爲白天的血壓總得來說比晚上要高,控制高血壓,自然是控制白天的血壓,也有人認爲晚上吃好,一是方面,吃完藥直接就去睡了,早上吃的話,很多人由于工作、學習或是忙其他的事情,可能會忘記服藥。

2019年發布的Hygia時間療法試驗是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的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了19084名高血壓患者(10614名男性/8470名女性,60.5±13.7歲),按照1:1比例將患者分爲兩組,分別在晚上睡前(n=9552)或早晨起床(n=9532)服用≥1種抗高血壓藥物的每日總劑量。

在中位隨訪6.3年中,有1752名患者經曆了主要心血管疾病結局(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心力衰竭或卒中的複合事件)。在調整了年齡、性別、2型糖尿病、慢性腎病、吸煙、HDL-C、平均睡眠收縮壓、睡眠時間相對收縮壓下降以及先前CVD事件後,結果顯示晚上睡前服藥的患者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下降45%,卒中風險降低49%,心梗風險降低34%,冠狀動脈血運重建風險降低40%,心衰風險降低42%,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56%。

這項研究的建議是,晚上吃降壓藥效果會更好。

不過這項研究發布以後,很快引起了醫學界的激烈討論,有人認同,有人反對。

而ESC2022上發布的TIME研究則發現了不一樣的結果,該研究共納入21104例高血壓患者,其中10503例晚上睡前服藥藥,10601例早晨起床服藥,參與者平均年齡65歲,58%爲男性,98%爲白人。研究結果表明,與早晨起床服藥相比,晚上睡前服藥並沒有改善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而住院的主要終點,也就是說晚上睡前服藥暫未發現對身體的損害。鑒于給藥時間對心血管結局沒有影響,患者可在早晨或晚上服用降壓藥物。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到底是早上服藥還是晚上服藥,其實醫學界也爭論不休。

作爲醫生,我常常對我管理的高血壓患者說,建議早上服藥。

我之所以建議早上服藥,是因爲早上是個特殊的時間段,早上的時候交感神經興奮,所以很快會迎來第一個血壓高峰階段,在早上及時服用降壓藥物,就能很好地應對急劇升高的血壓。

爲什麽不建議晚上服用?原因是人晚上的血壓比白天要低,有些高血壓患者,白天的血壓高,但晚上的血壓正常,如果睡前服用降壓藥物,可能會讓血壓降得更低,這容易帶來風險。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動態監測血壓,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最好測三次血壓,第一次血壓是在晨起的時候,第二次血壓是在下午兩點這個時候,第三次血壓是在睡前的時候。

爲什麽要動態監測血壓?

目的就是更好地發現血壓的變化,以便采取更好地幹預措施。

1 阅读:532
评论列表
  • 2024-04-09 11:44

    降壓藥,阿司匹林,雙抗的波立維都是早上飯前半小時以上吃。

  • 2024-04-09 01:26

    對長期上夜班的人什麽時間服用好呢?

醫學原創故事會

簡介:我們是患者的暖寶寶,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