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歐萊雅中國,集體糾偏的美妝巨頭|焦點分析

36氪 2024-02-20 12:20:39

作者|賀哲馨

編輯|喬芊

一則稍顯意外的數字幾乎讓人看到了國內美容市場複蘇的曙光。

市場調研公司伯恩斯坦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月中國在線美容銷售額同比激增了58%,與外資美妝集團2月份公布的不及預期的最新財報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這份報告指出,國內消費者對化妝品的熱情也許正在恢複。數據顯示,由于蘭蔻等品牌線上業績的推動,歐萊雅一月份的銷售額增長了 56%。路威酩軒集團(LVMH)的美容部門則增長了 47%,資生堂增長了 36%,雅詩蘭黛增長了 19%。

雖然增長的一部分要歸功于假日季促銷,但伯恩斯坦認爲,只要剔除了表現低迷但份額巨大的線下免稅市場,可以發現中國消費者對美妝産品的興趣正在逐漸複蘇。

電商一度是疫情期間外資香化集團在中國增長的引擎,2020年歐萊雅國內線上銷售增長幅度達到69%,直接拉動了集團北亞營收增長。

上周,歐萊雅集團CEO葉鴻慕(Nicolas Hieronimus)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盡管中國市場2023年表現“令人失望”,但一月份的銷售成績非常樂觀。去年歐萊雅中國銷售增長5.4%,略低于2022年的5.5%。

重新理解免稅市場

美妝集團對免稅市場依賴程度,可能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去年,北亞再次成爲歐萊雅“拖後腿”的存在,這家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在其他地區市場都實現了正增長,唯有北亞營收下跌了5.8%。在2022財年,歐萊雅北亞區銷售額僅增長6.6%,遠低于集團整體10.9%的增速。

對于北亞市場疲軟的業績,歐萊雅再次歸結到國內代購政策調整之後,恢複不及預期的亞洲旅遊零售業務,這部分業務通常由稅率更高的貴價香水和化妝産品構成,中國消費者外出旅行和代購産生的消費則是主要來源。

限制代購的電商法尚未完全落地的2019年,前三季度歐萊雅北亞市場增速接近30%,是所有地區中發展最爲迅猛的。

來源:歐萊雅官網

去年9月,歐萊雅集團大幅調整針對中國市場的人員設置,新任命中國首席執行官Vincent Boinay,此前他正是負責旅遊零售業務。

廣義的旅遊零售市場主要面向出國旅行的消費者。這一群消費者往往價格敏感度低,常常會在機場免稅店、目的地的可退稅商城“爆買”。

押注旅遊零售,對奢侈香化品牌而言也是一筆劃算買賣——由于幾乎不需要任何營銷投入,免稅渠道的利潤遠高于其他渠道。以化妝品爲例,普通渠道銷售香化産品的利潤一般在20%上下,而免稅商品則可能達到50%左右。

由于稅率原因,高端化妝品(生産(進口) 環節銷售(完稅)價格(不含增值稅)在 10 元/毫升(克)或 15 元/片 (張)及以上)在國內正價市場的價格優勢小。

因此,疫情之前高端化妝品的消費通常都發生在旅遊零售渠道——這一情況與奢侈品市場類似。

跨境平台的出現讓高端化妝品渠道更爲複雜

非正價市場的規模有多驚人?據零售媒體iziRetail逸芮引述內部人士的觀察,進口化妝品“免稅渠道再加非授權的銷售網點,産生的業績數字幾乎與品牌國內官方渠道持平”。

疫情期間,跨國旅行停擺,韓國和歐洲免稅市場的不少囤貨經過各種渠道流入國內,再經由各種平台和直播間賣給消費者,短期內給高端化妝品市場注入強心針,但長期看來無異于飲鸩止渴。

LVMH集團董事長Bernard Arnault曾在2023年初放話打擊代購。他透露,疫情期間旅遊零售業務出現逆向增長,原因是各類免稅産品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進入中國市場,這極大擾亂了品牌價格體系,標准化程度更高的化妝品首當其沖。

海南免稅市場的迅速崛起,對巨頭來講也不完全是好事。

相比出國更便利的購物體驗,曾讓品牌的內地有稅市場倍感壓力。曾有多個奢侈香化品牌的管理人員對36氪表示,由于折扣幅度巨大,海南免稅市場已經影響到品牌有稅渠道營收。

海南市場屬于境內消費,業績卻歸于旅遊零售的架構矛盾,也令不少品牌的有稅團隊感到不合理,短時間內對公司的人員架構調整提出挑戰。

從消費者體驗層面,機場店和離島免稅店由于由免稅商負責主要采購和運營,屬于批發模式,因此難以提供直營店標准的門店服務。這方面較爲敏感的奢侈品公司已經先行一步布局海南市場,LVMH繞過中免,在海南大手筆建立自家的免稅商城DFS就是最好證明。

疫情之後,免稅渠道也逐漸從品牌難以放手的香饽饽,變成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骨頭。

有多位消費者向我們表示,即使有購買香化産品的需求,也會選擇在目的地的商店完成購物,不會特地因爲囤貨而前往某一商城,機場免稅店也不再是必逛的購物地點。

多家趨勢預測機構顯示,後疫情時代,出國旅客體驗型消費居多,“打卡”、“爆買”消費成爲過去式。這意味著,存在意義僅限于購物交易的免稅店吸引力也將進一步降低,深耕海南,聚焦國內消費者的中免集團2023年陡跌的業績表現也是側面注腳。

奢侈集團尚且能夠通過布局酒店、SPA、沙龍型業態增強消費黏性,這方面布局較弱的美妝集團需要重新思考高端産品的銷售渠道。

集體糾偏

品牌價位分布均衡、渠道布局多元、下沉市場滲透率高曾被認爲是歐萊雅在2023下半年至今以來表現更好的主要原因。

但當消費環境整體遇冷,木桶效應開始顯現,任意一塊短板造成的長遠影響可能遠超過預期。2024年,美妝巨頭的關鍵詞恐怕將變成“揚長補短”。

以Beauty Tech爲發展核心、奢侈基因不足的歐萊雅,最近開始重視奢侈高端業務的布局。

去年下半年以來,歐萊雅明顯加快與奢侈品牌香化業務的合作。繼收購Prada的美妝香水業務之後,上周,歐萊雅宣布買下miu miu美妝香水業務的運營權。歐萊雅集團爲Valentino首次推出的高級香水系列,也將于今年春季晚些時候正式推出。

歐萊雅奢侈品牌部門版塊負責人Cyril Chapuy在與分析師和媒體的通話中表示,奢侈部門目標是通過其獨特的品牌組合穩步提升消費者體驗,因此沒有放諸四海而皆准的産品。“aesop和miu miu都是我們歡迎的品牌。”據悉,歐萊雅生産的miu miu香水最快將于2025年問世。

奢侈業務是強項的雅詩蘭黛繼續揚長,奢侈産品線白金系列在去年年底推出更新。此外,集團旗下倩碧等功效品牌的重啓也被集團視爲開年以來的布局重點。

負責倩碧全球業務的Michelle Freyre向我們獨家透露,倩碧未來將會以中國市場爲重心,積極與年輕消費者進行溝通。 履新不過兩年的Michelle Freyre,曾在強生集團管理多個個人護理和美妝品牌。

除了倩碧,Michelle Freyre管理的品牌還包括悅木之源,據悉該品牌的重啓也在規劃當中。

不過,短時間內奢侈還是美妝公司要想安全過冬,很難僅指望消費回暖。對國內美妝市場做出樂觀預測的伯恩斯坦,也在調研最後提出了委婉的預警,認爲長期隱患仍來自亟待振興的消費者信心。上周公布1 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 0.8%,創下15年來最快年度降幅,這也是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下降。

“投資中國”也成爲巨頭的統一動作。歐萊雅近日宣布對國産香水品牌觀夏進行少數股權融資,至此,中國三個高端香水品牌都獲得了外資美妝的背書。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