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清政府腐朽不堪,爲何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沒有取勝?

史上風雲 2024-04-04 23:46:19

太平天國沒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其一,太平天國內鬥。

太平天國攻取南京後,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逐漸加劇。天王洪秀全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東王楊秀清地位僅次于天王,又假借“天父上身”起到壓過洪秀全的權威,是實際上大權在握的領導人。

在取得南京之前,地位僅次于楊秀清的西王和南王戰死,東王更是失去牽制,不斷集權。1856年,這場內鬥演化成流血鬥爭,先是東王和支持東王的大量官員將領遭到屠戮,之後北王韋昌輝又被殺,經過天京事變,太平天國核心領導層只剩翼王石達開和洪秀全,之後石達開又被逼出走,帶走了大量精銳。

從此以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在戰場上也開始顯現頹勢,高級領導的隕落和濫封王,造成領導層的混亂不堪,再也無力組織起強大的力量,支撐幾年後,最終覆滅。

其二,太平天國戰略上的失誤。

太平天國奪取南京後,一方面進行了西征,另一方面派軍北伐。由于西征大軍有後方根據地連接,不斷進取,打的比較順利。然而,北征大軍雖然一路破竹,卻成了一支深入的孤軍。

由于京津是清王朝的京師重地,不容有失,清王朝派遣大量精銳圍剿,包括當時的精銳曾格林沁部。北伐援軍多次失敗,後勤補給被掐斷,北伐軍堅持了兩年,最後以失敗告終,2萬北伐軍全軍覆沒,這可是當時的太平天國精銳。

由于戰略上的失誤,北伐白白葬送了大量百戰老兵,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損失。

其三,拜上帝教並不符合傳統的儒釋道思想。

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爲“國教“,其宣傳的思想和傳統的儒釋道思想不符合,這使得太平天國運動的精神動力不足,尤其是和傳統儒學有沖突,得不到廣大讀書人支持。

政治理想的局限性,限制了太平天國的進一步發展。

其四,中外聯合絞殺。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朝又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出賣了大量主權權益。與此同時,太平天國卻堅持維護自己的利益,西方列強開始撕下僞裝的面紗,聯合攻擊太平天國。

西方列強除了組織洋槍隊支援清軍作戰,在太平天國打上海時還直接出兵。在中外聯合絞殺下,太平天國最終失敗。

其五,地方團練等新生力量的崛起。

清朝八旗兵和綠營兵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顯現出的戰鬥力讓統治者認識到,此時的八旗兵和綠營兵已經腐朽不堪,無力阻擋太平天國。

爲了維護統治,不得不支持漢人組建地方武裝來對抗太平軍。于是乎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先後崛起,這些新生的武裝力量遠比八旗、綠營要強,最終打敗了太平天國。

對此,大家認爲呢?

1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