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新的盈利模式:刹車付費服務年産值逾4萬億

丁叔說車 2024-04-12 15:03:20

近期,汽車行業向軟件服務領域轉型趨勢顯著。汽車制造商們紛紛推出具有付費性質的功能及服務項目,使得汽車競爭格局正悄然轉變。特別是一些新興的汽車制造商,他們致力于發展具有軟件定義汽車屬性的商業模式。

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商中的奔馳公司,便以旗下後輪轉向技術服務作爲試點,成功開啓了汽車服務付費的先河。這項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價值4,998元,但能爲消費者提供長達一年的後輪轉向功能體驗。此種服務旨在提高車輛制動穩定性,減輕向前傾斜點頭帶來的不適感,提高駕駛及乘坐的舒適度與穩定性。

不僅如此,寶馬公司的部分座椅加熱功能也采用了試用階段後付費制度。這項功能每月收費18美元,與上述奔馳的服務有所區別,雖然價格稍低,但也引發了消費群體關于付費服務的爭議。

而那些由創新人士創建的“新型汽車制造商”,如特斯拉,則以軟件功能作爲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提出了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力求實現盈利目標。這些廠商著重打造實用軟件,爲潛在客戶提供優質的駕駛體驗。

盡管許多新型汽車制造商目前仍處虧損狀態,但基于蘋果公司在2022年創下的高達1.1萬億美元的開發者營業額,超過90%的這筆巨額收益均來源于開發人員與企業,這無疑預示著汽車制造商們在軟件方面獲利的巨大潛力。進一步考察這些收益細節,發現其中約有11百億美元來自APP內置廣告收入,其余9千億美元則主要來自軟件開發,盡管後者僅占據總收入的90%,但其利潤空間仍然十分可觀。

依據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汽車行業的軟件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到2030年會擴大至90兆日元,相當于人民幣4.36萬億元。這表明,隨著技術進步引領的智能汽車時代來臨,主機廠不再將重心置于硬件研發上,而是著力開發更多的軟性應用。全球知名咨詢機構,如美國汽車行業研究協會等,同樣給出了類似的預期。據估計,到2030年,美國汽車行業在類似于刹車付費的汽車軟件服務方面的收入有望增長至2300億美元。

顯然,汽車産業正在逐步融入先進科技元素,軟件市場將成爲新的盈利焦點所在。爲實現這一戰略布局,汽車制造商們必須全力打造自主操作系統,以擺脫對Android OS的依賴,由此分羹更多利潤。

對中國市場而言,華爲以及小米的案例頗具啓發性。華爲始終堅持“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定位,選擇專注于鴻蒙OS的開發與推廣,而小米則選擇走“生態造車”的路線,兩家廠商都試圖通過構建自有操作系統來增加自身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競爭力。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下,汽車制造商們需不斷拓展盈利渠道,通過合理調整資源配置增強市場競爭力。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了解並接受這種新型商業模式,無疑將對我們的出行方式産生深遠影響。

0 阅读:82

丁叔說車

簡介:一個愛好汽車的大叔,不定期更新汽車資訊及保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