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高規格接待普京到訪,西方媒體卻挑撥中俄關系,他們在怕什麽

袁周院長 2024-05-16 18:49:27

5月16日淩晨,俄羅斯總統專機抵達北京,展開爲期2天的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這也是普京第二十次訪華,也是自2018年之後,普京首次將連任後的對外出訪首站放在中國,這足以說明普京對中俄關系的重視程度。

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場雙向的奔赴,因爲中國也拿出了十分之高的接待規格。從央視新聞公布的普京專機抵達畫面來看,機場鋪設了迎賓的紅地毯,同時也出動了國賓護衛隊迎接,這既體現了中方對普京訪華的格外重視,印證了中俄關系無上限的表述。

無論對中方還是對俄方而言,普京的訪華都凸顯了更多的特殊意義。2018年,中俄雙方共同制定了目標,希望在2024年中俄貿易總額翻倍,達到2000億美元的大關。但在2023年,中俄貿易額就已經超過2400億美元,遠超最初制定的目標。2023年,對俄羅進出口貿易占據中國對外貿易的4%,成爲中國第六大貿易合作夥伴,而俄羅斯的對華貿易占據俄羅斯對外進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進口額爲41%,出口額爲26%。

普京訪華抵達北京機場‍

而到了今年1至4月,中俄貿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速放緩,但依舊保持了4.7%的增速。

因此,普京的此次訪華行程,繼續推動中俄之間的外貿發展依舊將會是一個關鍵性的議題。而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所發布的信息,中方也明確表示希望推動中俄雙邊貿易由量到質的轉變。未來合作的領域將會涉及技術産業、信息産業、制造業以及農業等領域,隨著中俄合作的進一步加深,中俄未來的經貿合作將有著更大的潛能。

很顯然,中俄合作大方向值得期待,但也由此讓西方國家感到十分擔憂,不少西方媒體就在挑撥中俄關系。

中俄關系

比如法國廣播電視台發文表示,普京的這次訪華,再次展現出了中俄之間的“團結”,但是這種“團結”的關系已經出現了實力上的顛倒,俄羅斯這個曾經的大哥變成了小弟。

法廣還表示,因爲俄羅斯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廣泛制裁,導致俄羅斯爲了保證自身的經濟安全和利益,不得不全方位地尋求中國的支持。中俄兩個國家也憑借著美國這個共同的“對手”,結成了統一戰線。

但法廣認爲中俄的這種關系並“不平等”,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已經越來越嚴重,因此中國正在中俄關系中占據主導權。因爲現在俄羅斯能夠提供的商品中國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替代品,但是在俄羅斯需要的很多商品上,俄羅斯並沒有其他選擇。比如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資源型商品。而俄羅斯向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光學設備、微電子設備以及無人機組件等。

俄羅斯華出口和俄羅斯對華進口之間的差異,導致俄羅斯在對華出口並不具有定價權,從而不得不大幅降低對華出口價格。

這種論調明顯存在巨大的問題,因爲中俄市場存在較大互補性,雙邊貿易本身就是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所謂的中俄經貿關系不平等明顯邏輯不通,而且中俄雙方也達成了共識,未來合作還會進一步加深,由量到質。

另外除了法媒發表挑撥言論之外,美國《新聞周刊》也發文稱,中俄之間的經貿正在朝著越來越來越不公平的方向發展,還說什麽中國在中俄貿易上正展現出一種越來越強硬的姿態,因爲現在中國具有巨大的議價權,這種市場地位上的不公平,會讓俄羅斯不得不降價出售。美國一直喊著並做著制裁俄羅斯的事,如今美媒卻一副爲了俄羅斯利益著想、生怕俄羅斯吃虧的模樣,濃濃的挑撥意味溢于言表。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還在利用美國對中國爲中俄貿易提供結算的金融機構進行“二級制裁”做文章,稱中國相關金融機構擔心遭到美國的二級制裁,這將會導致中國銀行收緊結算的業務內容,這將會給中俄之間的經貿關系帶來一定的沖擊,這也從間接證明,中俄之間的關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鐵”。

總而言之,西方媒體在普京訪華時的一系列表態,想要起到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就是希望中俄之間産生間隙,尤其是希望中俄不要走得那麽近,他們擔憂害怕中俄貿易合作的加深,會讓他們對俄羅斯的制裁效果大幅降低。同時中俄戰略關系的走近,也不利于美西方“各個擊破”,更不利于美國維持自身霸權地位,畢竟中俄都是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的世界引領者。

2 阅读:844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3:08

    鬼子們害怕了!

  • 2024-05-17 18:49

    原來美,西方就沒安好心,眼見著兩國在政治,軍事,經貿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心生恐懼。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