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偵察兵秘密潛伏,2人被毒蛇咬,堅忍不動中毒犧牲

曆史有小狼 2024-05-13 05:42:30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任務布置:緊急夜行動

1953年6月8日,28歲的志願軍偵察隊長張蘭亭接到了緊急任務。38軍第114師的師參謀長關豁明在指揮部的帳篷內,面對著張蘭亭和他的下屬,簡潔明了地布置了這次任務。關豁明的語氣堅定,每個字都仿佛重甸甸地落在了衆人耳中。他的命令清晰——夜間潛入敵方區域,必須帶回俘虜以獲取關于敵人的直接情報。

張蘭亭立刻組織了他的隊伍,一共三十名士兵,每人裝備了必要的行動裝備。他們檢查了手中的武器——主要是中國制造的56式沖鋒槍和手榴彈,以及每人配發的一張地圖和指北針。夜幕降臨時,天空沒有星光,月亮也躲在了厚厚的雲層後面,爲他們的秘密行動提供了掩護。

隱蔽前進:夜探敵營

深夜12點,月色朦胧中,張蘭亭率領的隊伍按照預定計劃開始了他們的行動。穿戴著暗色的迷彩服,每個士兵的步伐都異常輕盈,以最大程度減少聲響。他們首先遇到了一系列由近期炮火造成的深溝,每個人都必須小心地跨越,確保不觸動任何可能引起響聲的碎石或雜物。

行進中,他們經過多個被炮彈炸出的彈坑,彈坑中積水和爛泥令通過變得更加困難。士兵們利用手中的步槍作爲支撐,努力保持平衡,避免在泥濘中滑倒。每一步都顯得格外謹慎,似乎連夜風都能傳遞出他們的氣息。

接近敵方碉堡的路程充滿了挑戰。碉堡位于一處略高的地勢上,四周開闊,僅有少數灌木和矮樹作爲掩體。張蘭亭和他的隊伍必須利用這些稀疏的植被來掩蓋自己的行動。他們屏住呼吸,每移動一步,都需觀察四周環境,確保不被敵方哨兵發現。

在距離碉堡不遠的一個岔路口,張蘭亭安排了詳細的埋伏計劃。這個岔路口是進出村莊的重要通道,根據他的判斷,敵人的巡邏隊可能會從這三個方向中的任何一個過來。因此,他仔細地分配了每個小組的職責,確保全方位的覆蓋。

特別地,他將九班安排在面對榆井裏方向的正面,這裏是最可能遇到敵人的路線。九班的每個成員都被告知,一旦發現目標,必須迅速有效地行動,以確保能夠成功捕捉至少一名俘虜。他們在岔路口的灌木後匿藏,利用夜色和地形的優勢,准備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起攻擊。

爲了確保行動的高效與安靜,張蘭亭親自檢查了每位士兵的裝備,確認無任何松動的物件可能在移動中發出聲響。他們的武器都設置在安全模式,以防在不適當的時刻意外走火。

敵機偵察:臨危不亂

隨著黎明的臨近,天邊逐漸泛白,原本沉靜的夜空被兩架敵軍偵察機的轟鳴聲打破。這些機型顯然是爲低空飛行設計,它們的引擎聲在空中回蕩,造成了強烈的噪音和震動。隨著飛機一次次地從上空低空掠過,連地面上的樹葉和細小的枝條都被震落至地。

張蘭亭和他的隊伍藏身于岔路口附近的灌木叢中,偵察機的低飛直接加大了他們行動的風險。機翼下的觀察窗似乎不斷在搜索地面的任何異常,但由于士兵們的僞裝和靜止,偵察機並未發現他們的蹤迹。盡管如此,飛機的每一次掠過都讓局勢更加緊張。

不久,天完全亮了,敵軍顯然對空中偵察的結果並不滿意,開始實施更直接的火力偵察。首先是遠處的炮聲隆隆作響,接著,炮彈開始從天而降,有的高速掠過士兵們頭頂,發出尖銳的呼嘯聲,有的則准確地落在不遠處,爆炸聲與地面的震動交織在一起。

這些炮彈大多數落在了他們的前方和兩側,掀起一片片泥土和煙塵。張蘭亭指揮著士兵們保持位置不動,盡量壓低身體,融入周圍的環境。盡管火力偵察的炮彈離他們的隱蔽位置較近,但足夠的隱蔽和穩定的保持靜止,讓他們暫時避免了被敵人直接鎖定。

在這種極端緊張的環境下,張蘭亭通過手勢和低聲的指令保持著指揮鏈的流暢。他用手勢告訴每個小隊保持警覺,同時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注意的大動作。他們的耐心和訓練在這關鍵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敵軍的炮擊持續了一段時間,顯然是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迫使隱藏的敵人暴露位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進一步的發現,炮擊的密度逐漸減少,最終停止。張蘭亭和他的隊伍依然保持著最初的隱蔽狀態,沒有輕易移動。

苦熬潛伏:難耐白晝

在朝鮮半島的戰場上,隨著日出而來的不僅是光明,還有日漸增強的熱度。太陽自東方升起,很快就以它那無情的熱量炙烤著大地。張蘭亭和他的隊伍仍隱藏在岔路口附近的灌木叢中,他們的迷彩服已被汗水濕透,服貼在皮膚上,難以散熱。

太陽爬升至中天,溫度持續攀升,使得藏身的士兵們感到皮膚仿佛被火烤,疼痛難忍。他們的位置雖有少量樹蔭遮蔽,但仍難以完全遮擋住烈日的炎熱。士兵們不敢多動,因爲任何大的動作都可能引起敵方的注意,他們只能盡量保持靜止,讓汗水沿著額頭和脊背流淌。

除了炎熱,戰士們還必須應對蚊蟲的叮咬和地面上的其他威脅。蚊子在這種濕熱的環境中尤其活躍,它們繞著士兵們嗡嗡作響,貪婪地吸食著每一個人的血液。士兵們用盡量不引起注意的方式,偶爾用手輕輕拍打,嘗試驅趕這些討厭的昆蟲。

更爲嚴重的是,這片區域還有毒蛇的出沒。在之前的潛伏行動中,隊伍已有兩位戰士不幸遭遇毒蛇攻擊。這些蛇通常隱藏在草叢或石堆中,難以察覺,一旦接近,它們會迅速攻擊。當時,被蛇咬傷的戰士由于擔心引起聲響而未能立即報告,他們選擇忍受劇烈的疼痛,繼續保持任務位置。不幸的是,毒性發作後,這兩位士兵最終因爲未能及時獲得抗蛇毒血清而犧牲。

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張蘭亭的隊伍仍舊堅守崗位,他們用濕毛巾覆蓋在臉上和脖頸處,試圖緩解炎熱帶來的不適。食水已經開始短缺,每個人的水壺裏只剩下少量的水,他們必須節約使用。

成功俘虜:猝不及防的攻擊

經過一天的艱苦潛伏和持續的烈日炙烤,張蘭亭的部隊已處在極限狀態,當兩個韓軍士兵突然出現在小道上時,這無疑給了他們一線希望。這兩名士兵顯然是進行日常巡邏或特定任務,一個士兵背著鐵鍬,看起來像是負責維護工作,而另一個則扛著一支美式自動步槍,保持警惕的姿態,兩人沿著向榆井裏方向的小道快步前進。

張蘭亭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他迅速發出射擊信號,這是一個事先約定好的手勢,簡單卻明確。他身邊的士兵迅速響應,其中操控六零迫擊炮的組開始調整射擊角度,而輕機槍手也迅速就位,對准了預計敵人會經過的路線。

迫擊炮首先開火,發射的炮彈准確地落在了小道旁邊的空地上,巨大的爆炸聲和飛濺的泥土瞬間吸引了韓軍士兵的注意。幾乎同時,輕機槍組也開始射擊,密集的子彈覆蓋了小道,制造出一道致命的阻擊線。兩名韓軍士兵被突如其來的火力完全壓制,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做出任何有效反應。

其中背著鐵鍬的士兵被迫機槍的第一波射擊壓倒,他迅速趴在地上,試圖找到掩體。另一名持槍的士兵則試圖回擊,但迫擊炮的連續轟擊讓他難以准確瞄准,只能盲目地朝著火力來源方向還擊幾槍,然後也被迫躲避。

隨著張蘭亭的指揮,火力持續施加在兩名士兵的可能藏身之處,直到確認他們已無法繼續抵抗。張蘭亭隨即下達了捕俘的命令,幾名士兵迅速從掩體中沖出,利用已經抑制住的敵軍,迅速接近並制服了這兩名韓軍士兵。

安全撤離:脫險歸隊

伏擊成功後,張蘭亭迅速地組織了撤退,各班嚴格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路線進行快速撤離。戰士們迅速收拾起裝備,確保每一件武器和必需品都未留下,然後在迫擊炮和輕機槍的掩護下,有序地撤離了伏擊地點。他們利用地形的遮蔽,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從敵人視線中消失。

隨著張蘭亭和他的隊伍逐漸遠離戰鬥區,敵軍的炮兵部隊開始意識到伏擊的情況,並急忙組織了報複性炮擊。天空中響起了密集的炮火聲,大片土地被炮彈撕裂,爆炸聲不斷在他們撤退路線的後方回蕩。然而,由于張蘭亭事先計劃周密,他們的撤離路線避開了主要道路和可能成爲炮擊目標的開闊地區,因此這些炮火並未對他們構成直接威脅。

士兵們沿著山脊、穿過小樹林,一路向回己方控制區域快速移動。爲了保證撤退的隱蔽性和安全性,他們盡量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注意的設備,甚至連通訊器材也僅在必要時使用,以免被敵方截獲信號。

在快速且安靜地行進數公裏後,張蘭亭和他的隊伍終于抵達了友軍陣地。這裏的士兵們已經得知他們的成功行動,並爲他們的安全返回而松了一口氣。被俘的敵軍士兵也被安排了專人看守,等待進一步的審訊和情報搜集。

回到陣地後,張蘭亭立即向上級彙報了行動的詳細過程和結果。他詳細地說明了伏擊的策劃和執行,以及如何成功捕獲敵方士兵並安全撤回。上級對此次行動的成功表示贊揚,並對張蘭亭的指揮能力和戰術安排給予了高度評價。

參考資料:來自 姚兆編著. 力量懸殊下的對抗 上[M]. 10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