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補助熊本廠12060億日元,魏哲家棘手!台積電美國廠淪爲錢坑

一波說 2024-02-24 10:27:30

台積電在日本九州熊本縣菊陽町興建的熊本第一座工廠,于2月24日舉行開幕儀式。據台媒引述日本共同社消息,繼日本政府對熊本一廠補助4760億日元後,台積電未來在熊本縣建造的第二工廠,也將補助7300億日元(約合350億元人民幣),若此事成真,日本政府將爲台積電在熊本縣興建的二座工廠補助12060億日元。

反觀台積電美國廠,至今仍未拿到美國一分錢的補貼,美國政府去年通過價值53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的補助名單,依舊沒有台積電。台積電美國廠原先預估投資100億美元,如今都投入400億美元了,但仍是個在建工程,未來幾年,全球芯片市場供需可能發生變化,不具成本優勢的美國廠前景渺茫,恐淪爲“錢坑”。

台積電熊本廠開幕,日本將補助第二工廠7300億日元

台積電熊本廠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于2月24日揭幕,預計包括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將出席開幕典禮。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已于2月6日宣布將在日本熊本縣菊陽町興建第二座工廠。

台積電熊本廠于2022年開始興建,初期投入資本約90億美元,采用22納米和28納米制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完工投産,預計將于2024年底進入量産。據了解,台積電的熊本二廠,將與索尼(SONY)半導體、TOYOTA(豐田汽車)等日企合作,提升到7納米,投資150億美元,預計2027年投産。

對照之下,台積電美國廠“雷聲大雨點小”,雖然早早動工,但完工日子仍是遙遙無期,且一拖再拖。

張忠謀(中)與劉德音(右)、魏哲家(左)

2月24日揭幕的日本九州熊本廠,系台積電與日本企業的SONY半導體、電裝株式會社(DENSO)在2022年合資成立日本先進半導體制造公司(JASM),今年2月初又引入豐田汽車入股。

位于日本九州熊本縣菊陽町的熊本廠的JASM辦公大樓,是2023年8月初竣工的,當時台積電自台灣派駐400名工程師及其眷屬,據稱,熊本一廠預計在當地創造1700個工作機會。

目前,JASM的日資股東,均爲台積電的客戶,豐田汽車作爲日本傳統汽車第一大廠,此次注資JASM,也是聚焦于車用半導體芯片制造。

日本半導體曾一度輝煌,後在美國打壓下步入了衰落,但在半導體産業鏈的上遊仍具有基礎實力。比如,在電子被動元件領域,日本的村田和TDK兩家在全球市場占據近80%市場份額,在半導體材料中,有14種日本材料在全球份額過半,比如在EUV光刻膠方面,日本的優勢相當明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就在熊本廠即將揭幕的2月22日晚間,日本共同社采訪相關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基本決定向台積電將在熊本縣建設的第二工廠補貼約7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0億元)。

報道稱,此舉出于經濟安全保障,意在推動穩定的半導體供應體制,預計近期將公布此事。

報道稱,日本經濟産業省在2023年度補充預算申請擬向第二工廠提供最大約9000億日元補助,之後根據台積電方面出示的投資計劃調整了補貼金額。此前,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向熊本一廠提供最多4760億日元補助。

本月6日,台積電公布了熊本二廠興建計劃,預計加上第一工廠,總投資將超過2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此事,台媒的報道與共同社的熊本第一、二座工廠生産制程的報道稍有出入。共同社稱第一工廠的生産制程爲12-28納米,第二工廠可能生産更先進的6納米,而台媒《中國時報》報道則稱,一廠的生産制程是22-28納米,第二工廠是7納米。

順帶說一下,台積電熊本廠所在地的熊本縣菊陽町,是一個人口僅4.3萬人的農村小鎮,當地基本時薪898日元,在日本全國屬于較低水平。據稱,台積電給工廠夜班清潔員的時薪是1800日元,日班清潔工和餐廳員工時薪也有1300-1650日元。與三年前當地半導體工程師月薪25萬日元相比,如今已漲至每月約30萬日元。

魏哲家很棘手,台積電美國廠恐淪爲錢坑

拜登與劉德音、魏哲家及蘋果CEO庫克等出席台積電美國廠上機儀式

2022年底,在台積電美國廠的上機典禮上,當時出席儀式的美國總統拜登高興地說:“美國制造回來了!”此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夫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在基金會舉辦的公益記者會上,主動秀出自己與拜登49年前合照。

在那場上機儀式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喊出了“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觀點,也引發一片熱議。

二年來,台積電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晶圓廠,一直是台灣島內及半導體芯片業內熱議的話題,時過境遷,台積電美國廠量産依舊是尚未圓上的“美國夢”,量産時間一拖再拖,至今仍是個謎。

時過境遷,台積電也于去年12月19日突然宣布,劉德音董事長將于今年股東會後退休,接任者是現任台積電副董事長、總裁魏哲家。假如是年齡因素考慮,魏哲家還比劉德音大了一歲。

備受矚目的台積電美國建廠進程,已經一再拖沓。2023年7月,劉德音曾坦承“遇到一些挑戰”,其量産時間由原定的2024年底,延後至2025年,而爲了美國建廠,台積電曾下修年度營收預估。

拜登與劉德音、魏哲家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CEO季辛格在聖荷西舉辦的IFS Direct connect活動中宣布,英特爾將爲微軟代工新芯片,並強調期望在2025年前重返制程領先地位,于2023年成爲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廠,他甚至誇口,預計在2025年前在先進芯片制程上挑戰台積電的龍頭地位。

真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國芯片法案第三筆補助確定,2月19日,美國政府表示,作爲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一部分,它打算向芯片制造商格芯提供15億美元資金;此前外媒也報道,美國政府可能向英特爾提供超過100億美元的補貼。

據悉,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總共將提供530億美元用于推動美國芯片行業的發展,目前共有超500家企業申請補貼;第一筆補貼給了BAE系統(BAESY.US)的美國子公司和微芯科技(MCHP.US)兩家美國企業。

“僧多粥少”是個問題,可此前轟轟烈烈宣布赴美建廠的台積電和韓國三星,迄今仍是“撲空”,分文未得,他們會不會感到“失望”?此前,三星等韓國企業宣布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設廠,台積電在鳳凰城興建美國工廠,可他們爲何還拿不到補貼,無法分享“一碗水端平”待遇?

不少人以爲,與2021年美國政府宣布此芯片法案相比,眼下已經是時空背景不同的,全球芯片短缺局面早“一去不複返”了,在此狀況下,在美國投資更多的芯片廠,競爭將更爲激烈。況且,美國方面也不希望“外來戶”擠垮諸如英特爾等美國本土企業,憑什麽給台積電、三星“添柴熱竈”?

張忠謀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交談

衆所周知,台積電美國廠原定投資規模爲100億美元,如今投入400億美元,如今英特爾CEO季辛格也于近日毫不避諱地提出想幹芯片先進制程的雄心了,中國大陸這邊在先進制程上也有長足進步,華爲P60“橫空出世”即爲證明;未來,台積電美國廠即便建成量産,考慮其成本及市場因素,它將來的日子會舒坦地過嗎?

眼下,台積電在美國建廠投資大增、建設周期過長,加上勞工因素限制,即便建成量産,會不會賺錢也是個未知數。假如今後要不斷掏錢補貼美國廠虧損的“窟窿”,市場投資者會願意嗎?

以往特朗普政府時期,郭台銘的鴻海也高調宣布赴美設廠,可如今,鴻海美國廠的那塊園區,見到的更多是綠油油的蒿草吧!

劉德音幾個月後將退休,有“小張忠謀”的魏哲家接任台積電董事長後,魏哲家會如何處理美國工廠,面對芯片代工更爲激烈的競爭態勢,在建設進程上會不會大念“拖字訣”,也未可知。昔日郭台銘是這麽做的,他不會“如法炮制”嗎?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

台積電的鳳凰城工廠,是2020年5月宣布設廠的,而日本熊本廠是隔年11月宣布投資的,台積電德國廠是2023年8月宣布計劃的,如今,最早執行計劃的美國廠,最快要等到2025年上半年才可能量産,也可能這個時間也會延宕,這僅是效率問題嗎?

此前,對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退休,島內就有不少說法。當時台積電宣布此消息時,有人認爲“失敗的美國政策下台正常”,也有的質疑“美國廠不是劉在運作?難道有問題”,也有的說“跟美國喬到心累了嗎?”

劉德音是1993年加入台積電,後在2019年6月張忠謀退休後,接任台積電董事長。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透露,赴美開設新廠,是美國政府敦促下的結果,當時他已經退休,決策是現任董事長劉德音作的。

有別于劉德音,出生于南投縣鹿谷鄉的魏哲家,1998年就進入台積電。在劉德音下台後,美國建廠問題就會浮現在他眼前,而外界預期,台積電美國廠可能淪爲“錢坑”,會讓魏哲家很棘手,未來恐怕是魏哲家的“燙手山芋”。

美國芯片法案提供的530億美元補助,眼下是“只聞樓梯響”,到現在還拿不到補助款的台積電,除了補助問題,今後還可能遇到沙漠缺水、企業管理、成本高企、勞資矛盾等一大堆煩心事,將是魏哲家就任董事長後的一大挑戰。

版權聲明:《一波說》所發布文章及圖片之版權屬作者本人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作者及/或相關權利人單獨授權,任何網站、平面媒體不得予以轉載。

0 阅读:12

一波說

簡介:爲有産家庭(家族)提供後代教育和後世傳承的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