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造車,爲什麽蘋果砸了幾百億打水漂,小米汽車卻成功了?

車有梗 2024-04-15 12:06:04

這段時間的車圈大新聞,想必有兩件事情是可以拿出來細細品味的,那便是蘋果放棄造車業務,全力專攻AI方面的技術,而另外的事情,就是小米汽車首款車小米SU7上市的事情了,這兩件事情本來是沒有什麽關聯的,細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兩件事情本質上是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同樣是造車,爲啥小米汽車成功了,而蘋果砸了幾百億都打水漂了?

首先,不是小米汽車實力太強了,事實上,蘋果的技術和實力一點都比小米差,甚至財大氣粗,畢竟蘋果光往汽車裏面砸的錢就多達幾百億,小米造車那點錢,真的不夠蘋果看的,蘋果的實力根本不差錢,此時,得益于蘋果人才的吸引力,怎麽可能造不出一款車?而造成蘋果造車撲街的真實原因,恐怕也跟體量太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這裏得益于兩大原因,一方面是內部競爭激烈,蘋果發展到現如今一個超級科技公司後,早就已經不是庫克能夠獨自站出來說話的,的確蘋果造車不差錢,可問題在于蘋果造車就必然會得罪內部的勢力,內部的競爭對手那麽多,不可能因爲庫克一句話,大筆一揮就能把車造出來的,他們不但不會幫忙,甚至有可能給蘋果造車項目挖坑也不一定。

其次,就是過去的輝煌給蘋果絆了一跤,啥意思?蘋果的實力很強,這一點是不假的,但也因爲太強了,導致他們不得不把目標定得很大,就拿自動駕駛來說,目前國內的自動駕駛技術依然是停留在了L2級別,哪怕是華爲的智能駕駛,也勉強算是技術做得比較好的了,可他們依然停留在了L2級別左右徘徊,可蘋果一出場就給自己定個L4級別的自動駕駛目標。

這樣的技術目標,實現起來的難度有多大?恐怕是不言而喻的,說白點,蘋果把目標定太大,步子邁太大扯到自己,更要命的是蘋果和華爲造車面臨的情況差不多,他們也在造車和智能駕駛方面左右徘徊,華爲采取的解題思路是造車兩手抓,可蘋果卻形成了競爭關系,在造車和不造車之間左右徘徊,結果就是蘋果造車項目管理層隨意改變目標。

而小米這邊卻不一樣了,小米盡管也有一些毛病和問題,但他們的優點也值得一說,那便是說幹就幹,阻力並不是很大,雖然,內部也存在一些爭議,但雷軍的話語權還是很重的,不像庫克那樣,也因爲雷軍的話語權重,使得造車項目能夠在小米內部落地速度非常快,哪怕是雷軍本人也一樣,他能夠直接讓項目不至于死在某些地方。

其次就是對智能駕駛和造車的目標明確,他們采取兩手抓,同時又兩手都能伸得開的方式,說白點,就是小米一開始就不像蘋果那樣把目標定得太死,非要L4和跨時代的産品出現,這也讓小米汽車的研發壓力不至于那麽大,最終,使得小米的落地和進展速度都非常不錯,落地也只不過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小米沒有過去輝煌的絆腳石,蘋果太希望重塑當年智能手機時代的輝煌了,總覺得自己也能在造車這方面也跟之前一樣,可小米卻不存在這樣的事情,特別是小米發展多年後,使得小米早就已經不是當年的小米了,但他們依然能夠保留造手機時的那種初心,這一點就是蘋果所欠缺的。

0 阅读:236
评论列表
  • 2024-04-16 11:42

    蘋果要求過于完美

  • 2024-04-15 20:39

    百度這方面比蘋果造得更多,毛都沒看到😃

  • 2024-04-15 13:59

    蘋果造車是什麽都想要自己自研的東西,不想用供應商的,而小米恰恰相反

    用戶10xxx07 回覆:
    蘋果不是想全用自己的,是美國的産業空心化導致了美國的汽車産業鏈斷裂,缺失,所以湊不齊能夠給蘋果提供零部件的供應商…
  • 2024-04-15 18:12

    根本都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 2024-04-15 18:06

    瞎扯,蘋果失敗是因爲美國産業空心化,沒辦法提供汽車全生態零件供給蘋果用,如果非要造,就得自己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全生態産業鏈… 小米爲什麽能造車出來?同樣是因爲産業鏈,不一樣的是:小米依托于國內強大的工業制造力,和完備的汽車全生態産業鏈,建立了一個簡單粗暴的組裝廠。這就是小米和蘋果的區別!!!

  • 2024-04-15 20:00

    因爲小米有科技,可以了吧[呲牙笑]

  • 2024-04-15 13:08

    說了半天都沒說到點,人家蘋果是真的造車,雷米是找人造米時捷。

    用戶10xxx07 回覆:
    蘋果倒是想和雷總一樣找人提供各種零部件,自己組裝一台車,但很遺憾的是美國産業空心化,美國國內沒辦法湊夠較爲廉價的汽車全生態産業鏈,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自研,最後遺憾的發現,汽車全生態産業鏈不是它們一家公司能玩得起的…

車有梗

簡介:獨立車評人,分享汽車冷知識,沒有任何車企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