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6個自然村“失聯”超70小時,10名武警官兵徒步搜救

潘鳳說曆史 2024-04-26 03:10:2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時節,人們應該是踏春而遊,沒想到廣東韶關卻遭受了一場猛烈的暴雨襲擊,引發了洪災,由于連續的強降雨,江灣鎮梁屋所屬的六個自然村,出現了“失蹤”的情況,與外界徹底地失去聯系。

這件事情非同小可,人們都籠罩在擔憂和焦慮之中,爲了能盡快找到這些“失蹤”的村莊居民,並及時向他們提供生活必需品,廣東韶關各級軍隊和政府部門迅速行動,組織展開了搜救行動。

在這六個“失蹤”的自然村中,大部分居民是老年人和兒童,還有一部分健康狀況不佳的留守人員,長時間失去聯系,這對他們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面臨這樣的緊急時刻,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擔憂,是需要馬上行動,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勇敢的武警官兵挺身而出,他們將參加搜救行動,立即奔赴前線。

很快戰士們就步行進入這些“失蹤”的村莊,展開前期勘察工作,在這樣的搜救工作中,他們所面臨的各種複雜且危險的自然環境,因爲暴雨過後,各個自然村莊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山體滑坡和道路塌方等災害,使得任何一段路程都充滿了各種危險。

進入失蹤70多個小時的村莊後,武警廣東總隊韶關支隊政治工作處主任張永建深有感觸地說道“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驗,每一秒都牽動著千萬人的心。”

4月23日上午,梁屋村支部書記許其威,立即向他們介紹了情況,截至目前,村裏應該沒有人員傷亡,但食物非常的匮乏,已經撐不了幾天了,他還告知武警官在暴雨開始時,瑤族練屋村有人來過梁屋村委會,山體滑坡後就再也聯系不上了。

目前的惡劣環境,給搜救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礙,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而這些武警戰士,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從小嬌生慣養從來沒有面對過這種惡劣的環境。

在出發前,機動二中隊排長甯子樂說道“說不害怕是欺騙自己,但我們越勇敢,人民就越安全。”

不得不說人民子弟兵的覺悟真的很高,他們也不過是父母庇護下還未長大的孩子,卻要來如此危險的地方救人,他們不敢告訴家人,也不敢在朋友圈裏發消息,不想讓父母跟著擔心。

通信股上士李科積坦言,“作爲軍人,我們的責任就是保家衛國,即使再艱苦再危險,也不能有絲毫猶豫,”這樣的話語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場搜救行動的緊迫性和官兵們面對的艱難情況。

不管前方有多危險,戰士們依舊在前行,走到在距離梁屋村委員會不遠的地方,一道不堪入目的景象映入眼簾,路旁積滿了厚厚的泥漿,其中夾雜著樹枝、廢棄物和日常用品。

一位正在清理泥漿的村民,看到武警官兵的到來,激動地表示:你們來了,我們的擔憂終于可以放下了,村民們也是激動萬分,因爲有了武警官兵的出現,他們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更有了信心,對未來生活物資的到來也抱有更多的希望。

救援行動遠比想象的更加艱難,沿著河邊的公路,近50米的路段坍塌了,官兵們只得繞道山林,艱難地前行,原本只需步行2分鍾的路程,卻因爲道路塌方而不得不繞行10分鍾。

領隊的偵察股長王闖大聲提醒大家:“一定系好鞋帶,小心陷進泥裏面!”山路陡峭,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泥潭之中,一旦進去就會把人淹沒。

村莊內到處是淤泥,一輛停在路邊的轎車已被泥土淹沒,左側是湍急的河水,右側是泥石流瀑布般傾瀉而下,戰士們只能用砍來的樹枝鋪路,經過9處塌方和泥石流的阻擋,終于在11時20分抵達了最近的梁屋瑤族練屋自然村。

村幹部邝偉帶領官兵們逐戶查看災情,協助解決困難,在確保村民生命安全後,官兵們緊急商議解決食物和藥品短缺的問題,可現在這裏到處一片狼藉,根本沒辦法精准地用飛機投放食物,于是戰士們迅速協助清理淤泥,標示直升機空投物資的區域。

到了4月23日晚上,10名武警戰士已經完成了6個自然村的勘察和搜救工作,重點解決了食物和藥品緊缺問題,眼看著任務已經完成,當天夜裏,他們又返回了江灣鎮政府。

到了次日,韶關支隊的武警,開始負責清理無法用機械處理的路段,確保大巴車能夠順利通行,然後對群衆進行安全轉移。

在這次緊急搜救行動中,這10名武警官兵展現了無畏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他們面對著重重困難,卻毫不示弱,團結一心,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了各種困難,無論前路多麽險阻,只要對搜救工作有所幫助,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向前邁進,正是憑借著他們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才最終取得了這一階段性的勝利。

他們也不過是初出茅廬的少年,可是他們毫不畏懼生命危險,舍小家顧大家,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對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責任感,讓人們深深地折服,他們的英勇行爲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成爲一段永恒的佳話,一種精神的象征。

對于這一次的突發事件,人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面臨村莊失聯的情況下,他們從容地面對救援,這不僅凸顯了武警官兵的專業素養和無私奉獻精神,也深刻彰顯了軍民魚水情的珍貴之處。

武警戰士的無私奉獻,讓當地民衆感動不已,要是沒有他們的及時出現,村民還生活在泥潭當中,正是因爲軍民的團結和不離不棄,才推動社會團結與進步。

自然災害無情,可人有情,村民的背後有人民子弟兵的支撐,定能戰勝一切困難,迎接未來的挑戰,這樣的精神力量,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讓我們向勇敢的武警戰士致敬。

0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