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斯拉更慘,美國造車新勢力們集體“撲街”!

東東觀點 2024-04-30 23:16:12

據說中國的新能源車被“卷到死”了,各大廠商在拼價格的同時,也在賠錢。

除了比亞迪和理想這兩家公司還能賺點錢之外,其他的車企,基本上都是一部接著一部地賠錢,每一年的財報都是虧的一塌糊塗。南京的拜騰,如臯的邁邁,杭州的長江電動轎車,都有不少人被騙了錢,破産了,跑了!

這豈不是說,美國的新勢力,在市場上的競爭,都是井然有序的,他們的盈利能力,他們的財務狀況,都非常的好?

1.特斯拉這個號稱“電車之王”的家夥,要完蛋了?

特斯拉,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品牌,已經很久沒有推出過新的家用車型了, Cybertruck的銷量也不是很好。

此外,特斯拉的總體銷售也出現了"滑鐵盧"的情況。該公司在一季度共生産433000台汽車,售出387,000台汽車,較上年同期下滑8.5%,較上年同期下滑20.1%。

(照片描述:由于電池不足,無法批量生産電動車)

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這一數字首次低于400,000台,自2020年二季度以來,該數字首次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在中國,特斯拉的銷售情況更加糟糕。三月份,特斯拉在中國的零售銷售達到62,000台,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8.6%;第一季度的銷售量爲132,000台,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6%。特斯拉中國公司在第一季度的銷售成績排在比亞迪、吉利之後,位列第三。

在美國,由于電池短缺和難以交貨,新型電驅型小貨車只是一個噱頭;在歐洲,一月紅海危機使柏林的超級工廠産量下降,兩個月之後,由于環境保護主義者放火,柏林的一家工廠也不得不停止生産。

在印度,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原本打算于四月二十一日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商談合作事宜,但由于許多細節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所以行程被延後。而特斯拉針對低端市場推出的經濟型轎車—— Model 2,也讓公司內部的決定變得猶豫起來。看起來,印度並沒有馬上就能跟上。

于是,特斯拉在銷售下滑,生意慘淡,推出新車失敗後,不得不在全世界裁員10%,並眼睜睜地看著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對其股票進行了降級處理,最後,它的股價繼續下跌。

(特斯拉的股票今年已經下跌了三成。)

即便是特斯拉這樣的世界電動車巨頭,美國的新能源企業也是一樣。

接下來,讓我們開始討論美國四大新勢力,他們的處境甚至比特斯拉還要糟糕。

2.美國氫能源新勢力,以“短視頻”斂財

樂視賈躍亭憑借“PPT造車”而聞名,美國尼古拉(NicolasNikolaMotors)的米爾頓(Milton)則憑借“短視頻制造汽車”而聞名。

賈躍亭可是投資了好幾家汽車公司的,其中就有“特斯拉殺手”,還有美國的“Lucid”,還有美國法拉第未來,據說已經生産了十一台,不過美國的尼古拉,根本就是騙人的,專門騙美國的通用汽車等大公司。

就我個人而言,尼古拉汽車公司是一個更大的騙局,甚至超過了賈躍亭。

米爾頓是學市場營銷的,和汽車工程學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從一所被稱爲“美國三流野鳥”的大學裏,最重要的是,他連本科都沒上就退學了。

不過米爾頓也不是吃素的,他能讓一衆投資人入股,自然有他的殺手锏,那就是日本汽車公司最得意的氫燃料電池。

米爾頓剛起步時,特斯拉就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了,除了特斯拉之外,美國還有菲斯克汽車、 Lucid汽車等品牌的電動車,米爾頓知道,想要說服投資商投資電車,那是不可能的!以他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很容易就能看穿他的謊言。

所以他將賭注壓在了“氫能源”上,日本對锂離子電池並不感興趣,一直在研究氫氣電池,但卻無法在世界範圍內推廣,爲什麽?首先價格昂貴;第二,氫的危險性;第三,它的用途,比轎車更適用于大貨車。

(照片描述:尼古拉公司生産的小貨車)

米爾頓很快就意識到了氫能源的重要性,他在 PPT上做了一張 PPT,聲稱自己可以在十五分鍾內行駛一千公裏,米爾頓還在給資本家們打著廣告,說尼古拉要超過特斯拉。

米爾頓還拍了一些花裏胡哨的“短視頻”,比如將一輛空的汽車停在山上,然後順著山道滑行,就像是一場盛大的廣告,吸引了大量的觀衆,而媒體們也喜歡看熱鬧,對尼古拉進行了大量的報道。這便是尼古拉“短視頻”的汽車制造理念。

米爾頓也是用“短視頻”做廣告賺來的錢,在美國收購了一些空殼公司,並將其包裝起來,讓其在市場上大肆宣傳。

什麽要在美國建設700座加氫站,要到2021年才能盈利之類的大話,更是直接以特斯拉研發出的 Semi電動車侵權爲由,將特斯拉告上法庭,聲稱特斯拉生産的“Semi”電動車侵犯了尼古拉公司的專利權,並爲此索賠二十億美金。

尼古拉公司的核心專利是什麽?尼古拉表示,特斯拉的貨車跟他的車很像。

這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但也正因爲如此,福特的市值才會直線上升,比福特還要高,就連福特的競爭對手通用,都願意注資,唯恐錯過了這個曆史性的機會。

有消息稱,通用汽車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尼古拉公司的新普通股,而尼古拉公司則持有11%的股份,兩家公司都打算在2022年之前推出一款名爲“Badger”的氫燃料電池皮卡,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尼古拉的車事件,很快就被有心人發現了,然後被媒體曝光。米爾頓的騙局,讓投資者們看的眼花缭亂,尼古拉的股票,從2020年六月的65美元,跌落到了2024年的6美分。

(圖片描述:尼古拉公司的股票下跌至大約50美分。)

美國檢方于2023年12月13日對米爾頓的指控成立,並提議判處尼古拉公司的創始人米爾頓入獄十一年。

3.特斯拉被稱爲“殺手”,損失慘重!

而 Lucid汽車,則是一批特斯拉的前員工,在馬斯克的帶領下,從他們手中奪走了一大筆錢。

去年,美國彭博社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Lucid今年的銷量,至少損失了33.8萬美元,即使有中東財團的支持,但這麽虧下去,也是個大問題。

(照片描述: Lucid Air,與特斯拉 S級車型相當)

也正因爲如此, Lucid公司的市值一度超過了美國的福特公司,其股票從57美元的最高點下跌到了3美元。

(照片描述:魯奇的股票下跌到了3美元以下。)

這倒不是說 Lucid的産品不好,他們的 air系列電動車,在行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他們生産的都是特斯拉的 Model S車型。但現在,華爲推出了25000 rpm的馬達,小米27200 rpm的馬達,這讓業內再也沒有人敢質疑美國 Lucid的馬達了!

此外,該公司的前老板就是賈躍亭這個大騙子,這裏面的資金博弈很有意思。

最早的時候,這家公司是特斯拉的一位華裔科學家謝家鵬創辦的,名爲 Atieva,專注于動力電池的研發。

(圖片描述:該公司的兩個華裔創始人)

2009年以後,中國青雲創投成立的中國環保基金、美國洛克菲勒(Rockefeller)的 Venrock公司(Venrock Inc.)、日本三井(Mitsui)等公司相繼對 Atieva進行了注資。

2013年,彼得·羅林森(Peter Rogerson)加盟,他是特斯拉 S型車的負責人,並以特斯拉 S型爲目標,制造一款超過特斯拉的超跑跑車。

那時候,賈躍亭用 PPT在中國制造汽車,用自己的資金,投資了一家叫 Atieva的公司,那就是 Lucid還沒更名的時候, Atieva就是 Lucid的二大股東,最大的股東是中國的北汽,已經豪投了一億美元。

北汽(北汽),中國資本,對 Atieva的動力電池系統感興趣,想要共同開拓中國市場;而美國華裔謝家鵬及其團隊,卻更看好美國國內的機遇,或許,更多的是因爲他和其他“複仇者們”,從特斯拉離職後,想要在美國打敗特斯拉,挽回他們的顔面。

北汽爲像謝家鵬這樣的人提供了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機遇,但他卻沒有把握住。在阿蒂耶瓦的開發道路上,資方和創辦者之間的爭鬥最終以兩敗俱傷告終,北汽和謝家鵬憤怒地離開了該公司。這樣,二大股東賈躍亭就有可能從中獲利。

(圖:賈躍亭入主北汽,成爲阿蒂伊瓦的大股東)

創始團隊找上了樂視賈躍亭,而賈躍亭則接手了北汽對阿蒂耶瓦的收購,以40%的股權成爲了最大的股東,並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Lucid,瞄准了一款新的豪華電動車。

但2015年後,老賈陷入了債務危機,他把 Lucid的股票賣掉了, Lucid最終選擇了中東的石油公司,後者迫切的想要將新能源行業變成自己的公司。

羅林森,這位特斯拉的前任 CEO,曾經設計過一款 Lucid Air,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但在北美,他的銷量根本無法跟特斯拉相比,一年才能賣出幾千輛,每一輛都是虧本的。

(圖片解釋:沙特的資金也很難拯救盧塞德。)

不久前, Lucid還說,到2024年,沙特的産量將會達到9000台左右,這與三年前預計的2024年的産量相差甚遠,而中東國家的沙特阿拉伯政府,也開始蠢蠢欲動,據說是打算將 Lucid的所有股份都買下來,然後自己動手。

4.美國新勢力,賣一輛車虧4輛小米Su7

而與 Lucid一樣倒黴的,還有一家美國新勢力,名爲 Rivian。

按照彭博社的說法,每一輛車損失十一萬美元,也就是八十萬人民幣,差不多能買四輛小米SU7了,不過相對于 Lucid的損失, Rivian已經很不錯了。

(圖片解釋:瑞維安同時在美國股票和消費品市場挂牌。)

而且,裏維安和盧塞德不同,裏維安不是公司內部鬥爭和資金遊戲的産物,也不是尼古拉的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他只是一個營銷天才,對汽車工程一竅不通。

瑞維安公司的創辦人是美國年輕人才俊斯卡林吉,他的父親是一名汽車工程師,並且擁有著麻省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博士學位。

(照片描述:斯卡林吉,裏維安公司的創立者)

斯卡林吉在2009年成立了一家名爲 Mainstream的汽車公司,原本是做汽油車的,那時候特斯拉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而馬斯克作爲硅谷的一名青年投資人也加入了進來,兩年後,斯卡林吉將自己的業務轉向了軌道交通,並將其命名爲“Rivian”。

2015年,裏維安小組設計了首輛電動多功能越野車,並于2017年從日本伊利諾伊州買下一家三菱汽車制造廠,開始大規模生産。

一年之後,瑞維安公司在洛杉矶汽車展上展示了他們的兩款概念車,R1T電動皮卡車,以及一款名爲R1S的電動越野車。

(照片描述:瑞維安電力小貨車,專爲北美市場而設計)

Rivian一直在做産品的研發,但從2018年開始,公司就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問題,無法量産。沒有穩定的資金,只靠燒錢的話, Rivian的産品根本不可能量産。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網絡購物巨人亞馬遜和美國福特公司分別注資了七億和五億美元, Rivian起死回生,即使是在這場災難中,亞馬遜、福特兩大財團,以及華爾街的各大財團,也都在不遺余力地幫助 Rivian。

最終,在2021年,福特推出了一款電動多功能越野車,並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上市一個月內,該公司的股票從每股106美元飙升至接近180美元,令投資者喜出望外。

當然,如果沒有銷量的支持,公司的股票還會繼續下跌,從180美元的高點開始,公司的股票就一直在下跌,到了2024年4月16日,公司的股票價格就降到了8.26美元,和2021年11月的最高點相比,市值縮水了95%。

所以,裏維安在二月份就宣布了大量的裁員計劃,他們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實現盈利,但在我看來,這並不容易,因爲未來24年,美國的電動汽車行業很可能會減速。

(圖片描述:瑞維安的股票下跌了90%以上。)

但 Rivian仍在爲交貨而奮鬥,在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生産了23000多部汽車,超過20000部,較去年同期翻了兩番,到現在爲止,該季度的銷量仍然保持在一萬部左右。

雖然還在賠錢,股價也在暴跌,但有亞馬遜和福特做後盾, Rivian的處境還是比較安全的。因此,不僅僅是中國的汽車新勢力,就連美國也是如此。

5.菲斯克,這個曾經和特斯拉並駕齊驅的家夥,竟然“又”要倒閉了

最後,菲斯克公司也在2015年推出了電動車,和特斯拉一樣,都是一家新勢力。

其創始人亨利克·菲斯克曾爲寶馬Z8,阿斯頓馬丁DB9以及V8V8V8跑車做過設計。

(配圖:阿斯頓馬丁V8 Vantage

一個設計師,能不能自己創業?

不過從外形上來看,這款車還是很可靠的,08年就上市了卡瑪,硅谷的凱鵬華盈也對它進行了注資,並且還從美國的能源部那裏得到了一筆資金,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産。

(照片描述:亨利克·菲斯克,菲斯克公司的創立者)

2012年,卡瑪正式投産,但是沒過多久,菲斯克公司就宣布,將239台卡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召回,原因是該公司生産的A123系統公司生産的一款電池模組,有可能造成電池組短路,數月之後,菲斯克公司宣布將召回2400台電動車,原因是散熱風扇的某個部件有問題,有可能引發火災。

2013年,公司申請了破産,一年後,中國浙江一家萬向集團收購了萬向,改名爲卡瑪,盡管萬向是知名企業家魯冠球創立的,但他也沒辦法讓美國公司在中國起死回生。

但菲斯克並沒有放棄,2016年,亨利克·菲斯克發現萬向集團已經放棄了菲斯克,便重新成立了菲斯克,並在2020年以 SPAC的方式上市,菲斯克很清楚中國最強大的供應鏈,也是市場最大的市場,他決定加入進來。

菲斯克汽車公司今年已經制造了10,000台,其中4700台已經交付,並將于2023年6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將在上海建立其第一個交貨中心。

不過,即使菲斯克能夠批量生産,進入中國市場,也改變不了命運,從2021年的30美元,到現在的1美元。二月份,由于其股票價格在30個交易日中的平均值都不到1美元,紐約股票交易所收到了一份關于“不遵守規則”的通知。

除此之外,外界對菲斯克造車廠的質疑聲也是不絕于耳。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正對菲斯克“Ocean” SUV汽車“意外漂移”一事展開調查,這款車近期受到美國 YouTube博客馬奎斯·布朗利的差評,網絡口碑大撲街。

(照片描述:備受爭議的菲斯克海洋 SUV)

一些傳統的汽車制造商,看到菲斯克陷入困境,都想要趁機撈一筆。這一舉動是在日本日産公司和菲斯克公司高層會談之後做出的,並且對菲斯克的經濟援助很感興趣。在這項交易中,日本車企將投入四億美元用于菲斯克公司的貨車平台,並且計劃自2026年起制造阿拉斯卡牌小貨車。

但是本身正在下滑的日本汽車公司能否挽救菲斯克?很難說。

四月下旬,美國一家上市公司菲斯克向美國證交會遞交了它每年一次的10- K報表,而這個麻煩纏身的電動車生産商也宣布,由于二月份沒有償還一項重要的利息付款,它必須延遲遞交2023年的財務報表。

美國新汽車制造商稱,若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以償還其債務,將于30天內正式提出破産申請。

最後,爲了表示對賈躍亭的尊重,賈躍亭在美國的法拉第未來,股票下跌到0.045美元,這是爲了表示對賈躍亭的尊重。

(賈躍亭手中法拉第未來的股票只剩下4.5美分了)

總而言之,我們經常抱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賠錢不賺錢,銷量增加不多,但是美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不也是一樣嗎?

各位,請再給我們一些時間和耐心,我們的新能源汽車並不遜色于任何一家車企,但是,我同樣不贊成‘無底線內鬥’,國産汽車行業的價格戰,也到了該停止的時候了!

0 阅读:0

東東觀點

簡介:歡迎大家來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