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調的入侵物種:成功入侵南方40多年,卻跟草魚撞了臉

德溫科學分享 2024-03-23 12:13:50

當我們談論入侵物種時,往往會想到它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只要物種被加上“入侵”這兩個字,往往都是生態災難的預兆,

但在中國,能成爲入侵物種的最大原因可能是不太好吃!就拿小龍蝦和牛蛙來說,這兩種曾經的“外來者”如今已成爲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們的存在並沒有引起生態的恐慌。

但今天我們說的這位,卻成了入侵屆的超級臥底,悄咪咪的在南方水域繁衍了40多年,硬生生的被人當成了草魚的平替,它就是麥鲮魚。

麥鲮魚原本棲息在印度和孟加拉的河流中,是一種典型的底棲魚類,也是那裏四大養殖魚類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國爲了豐富水産資源和提高經濟效益,開始引進外國的高效益魚種。1982年,麥鲮魚被引入中國,並在珠江水産研究所進行了試養。經過三年的研究和實驗,麥鲮魚的養殖取得了成功,並在廣東和廣西等南方地區得到了推廣。

90年代,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需求,麥鲮魚在南方地區如海南、福建和雲南省開始大規模養殖。它們以其快速的生長速度和強大的適應能力,很快在這些地區紮根。

可現實往往出人意料,市場對麥鲮魚的接受度並不高。結果,許多養殖戶放棄飼養麥鲮魚,有些被放生到野外,這也標志著它們入侵之旅的開始。再加上一些養殖管理的漏洞、自然災害如洪水的頻發,以及人爲的放生行爲,麥鲮魚開始從養殖場逃逸到自然水域,它們的入侵之路越走越順,最後成災。

麥鲮魚的外觀與中國本土的草魚相似,但它們的眼角泛紅,這是與草魚區分的一個細微特征。它們的適應能力極強,在7℃的水溫下仍能正常活動,這使得它們能夠在長江流域也能生存。

麥鲮魚的繁殖力驚人,一只一公斤左右的雌魚可以産卵10至15萬枚,隨著體重的增加,繁殖能力也隨之增強。這種高效的繁殖策略,使得麥鲮魚在南方水域迅速擴散,成爲常見的魚類之一,據統計,麥鲮魚的族群已經成了入侵物種中名副其實的扛把子。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長江以北的水域中,麥鲮魚的生存和繁衍遇到了挑戰。北方地區的冬季溫度通常低于麥鲮魚能夠忍受的最低溫度,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在寒冷的水域中存活。此外,北方水域的食物資源可能不如南方豐富,這也限制了麥鲮魚種群的擴張。

雖然同草魚長的很難區分,但麥鲮魚的口感可比草魚差多了!草魚以其肉質鮮美、刺少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而麥鲮魚卻因肉質粗糙、刺多而鮮有人問津。

麥鲮魚的肉質較爲松散,口感欠佳,不像草魚那樣細嫩滑爽。在烹饪過程中,麥鲮魚的肉容易碎裂,不易保持完整的魚塊形態,這對于追求美觀盛宴的美食家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更何況,麥鲮魚體內的刺異常發達,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廚師也難以完全去除,這使得食用時的口感大打折扣。

在市場上,麥鲮魚的價格通常低于草魚,這反映了它們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即使價格低廉,麥鲮魚也很少成爲人們購買的選擇。在魚販的攤位上,麥鲮魚往往默默無聞,而旁邊的草魚則是顧客爭相購買的對象。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麥鲮魚在水産市場的流通和銷售。

作爲入侵物種,麥鲮魚的存在是對本土生態的潛在威脅。大量繁衍的麥鲮魚大大增加了對本土魚類的競爭壓力。它們不僅占據了大量的生存空間,還與本土物種爭奪有限的食物資源。

這種競爭可能導致某些本土魚類數量的減少,甚至是物種的消失,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生物多樣性平衡。

而且麥鲮魚的大量繁殖和生活活動,對水質造成了負面影響。它們的排泄物和死亡個體可能會增加水體中的營養物質,這不僅會引發水華和藻類過度繁殖,還可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進而影響水域的整體健康。

所以,野釣時遇到麥鲮魚,該如何選擇呢?

感謝你看完我的文章,如果覺得知識有趣,還請:

1:爲我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

2:關注公衆號:[德溫知識君],只分享有趣的科學知識,讓我們一路同行!

0 阅读:70

德溫科學分享

簡介:努力讓思維變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