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組部副部長,1954年被撤職,1983年被鄧公提拔爲遼甯省委書記

雅可談過去 2024-05-10 13:27:27

1954年,“高饒事件”東窗事發,一大批同志受到牽連,包括東北局的五位高級幹部,分別是張秀山、張明遠、趙德尊、馬洪和郭峰,這五位被稱爲高崗的“五虎上將”,雖然郭峰在“五虎”中排在最後,卻是目前出版的有關高崗的著述中被提到次數最多的一位。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郭峰的故事。

1915年3月14日,郭峰出生于吉林省德惠縣郭家鎮西劉家屯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時期,郭峰主要在家鄉讀書,先後就讀于長春私立自強中學與吉林省立第一師範,于1932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學。

當時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看到家鄉被日寇占領,郭峰無比心痛,他樹立一個信念,一定要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然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卻實行不作爲政策,這讓有志青年大失所望,正在此時,郭峰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那就是共産主義。

1933年4月,郭峰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並積極參與抗日宣傳活動,卻被僞警逮捕入獄,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郭峰沒有屈服,經過保釋逃出生天,前往北平繼續進行抗日救亡鬥爭。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對華北地區的觊觎,郭峰參加了著名的“一二九運動”,並在193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隨後,郭峰化名爲高翔到東北軍做地下黨工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郭峰回到國內,來到冀西地區,擔任冀西遊擊隊第四大隊政治指導員,1940年3月,冀西遊擊隊改編爲八路軍129師第11旅,郭峰出任旅政治部主任,成爲劉伯承與鄧小平的部下,筆者認爲,這份履曆對于郭峰後來的複出産生了重大影響。

在此期間,郭峰堅持在太行山區戰鬥,爲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將目光聚焦東北地區,作爲吉林人的郭峰也被派到吉黑邊區做開辟新區工作,1947年,郭峰調任遼吉省第三地委書記兼軍分區司令員,爲東北地區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東北獲得解放後,郭峰擔任遼北省委書記。

1949年5月,遼北、遼西合並組成遼西省委,郭峰擔任遼西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新中國成立後,郭峰先後擔任東北局組織部長與東北局委員等職務,爲東北地區的經濟恢複與抗美援朝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2年到1953年,地方行政區的五位書記被調到中央工作,包括東北局的書記高崗與華東局書記饒漱石,高崗的新職務是計委主席,饒漱石的新職務是中組部部長。

令人沒想到的是,身爲中組部部長的饒漱石有意將郭峰召入中組部任副部長,並說:“今後中央組織部要以郭峰爲核心”,這成爲“高饒反黨集團”存在的有力證據之一。

“高饒事件”發生後,雖然郭峰努力地檢討自己和高崗的關系,但還是沒能避免被撤銷黨內職務的命運,還成爲“五虎”中第一個被下放到基層的。

從1954年開始,郭峰先後擔任旅大機械五金總廠副廠長、機械工業公司副經理、柴油機廠廠長等職務,雖然與之前的職務不能相比,但郭峰沒有自暴自棄,依然兢兢業業地爲黨和國家工作。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郭峰再次受到沖擊,被下放到五七幹校進行監督勞動,停止工作達十年之久。

1978年1月,隨著小平同志的複出,郭峰的人生也出現了轉機,這一年,郭峰被任命爲遼甯省財貿辦副主任,隨後又升任遼甯省委書記兼沈陽市委第一書記。

1983年,郭峰被任命爲遼甯省委第一書記,並當選爲中顧委委員,1985年,由于年齡偏大,郭峰響應中央號召,打破幹部任職終身制,主動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

2005年4月7日,郭峰病逝于沈陽,享年90歲。

5 阅读: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