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就,雄安新區承接疏解有序推進

雄安發布 2024-02-28 11:09:59

2月2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在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中央區域辦會同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與中央有關部門一起,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2023年11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雄安新區首批疏解標志性項目有序落地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河北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相結合,項目和政策兩手抓,雄安新區承接疏解有序推進。

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疏解政策環境。用好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出台住房、戶籍、教育、醫療等10個配套方案,新區醫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公積金繳存標准實現了與北京同步。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建立政策直達機制,開辟疏解服務綠色通道,提供注冊、供地、審批、建設“一站式”綜合服務,讓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打造高品質的生産生活環境。新區的啓動區、起步區加快建設,首批疏解標志性項目有序落地。統籌“職住平衡”,雄安商服中心等一批高品質的商業辦公住宅配套設施投入使用,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經開學開診,優化交通不堵車、小型足球場等雄安場景,把“妙不可言”融入了生活,讓“心向往之”成爲現實。

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推動籌建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啓動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彙,吸引最新科技成果到雄安孵化轉化産業化,雄安的創新氛圍越來越濃。發布“雄才16條”,舉辦百校百所千企、萬名首都大學生“雄安行”,雄安的人氣越來越旺。

白洋澱治理成效持續鞏固。河北出台《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壓實全流域38個縣(市、區)責任,一體推進補水、治汙、防洪。澱區水質持續保持在Ⅲ類水平,野生鳥類達到了276種,比新區設立前增加了70種,再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的勝景。

1月15日拍攝的建設中的廠通路潮白河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重點區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通州區與北三縣是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撐部分,經濟社會聯系十分緊密。北京和河北聯合成立了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理事會、執委會。通州區與北三縣跨界道路已有10條,廠通路今年年底也將建成通車,軌道交通平谷線全面建設。北京實驗學校和北三縣合作辦學,10多家北京醫院與北三縣醫療機構開展合作。連續五年舉辦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210余個,意向投資額超1500億元。

此外,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加快建設,成爲區域空氣質量最優城市。唐山提前完成了單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標任務。

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交通、生態環保、産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個率先突破領域。

目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網絡加快構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2023年區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産業鏈上下遊協作持續強化,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已經達到1萬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800億元。

同時,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推進,9900余家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直接結算。

推動跨區域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的突破是重中之重。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項資質資格相互認證,230余項高頻特色便民服務實現了“自助辦”,自貿試驗區51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制推廣。

2月2日,來自北京的遊客在崇禮太舞滑雪小鎮冰雪樂園舉行娛雪團建活動。河北日報記者楊明靜攝

“這麽近,那麽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成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成果

河北省精心打造的文旅品牌“這麽近,那麽美,周末到河北”,産生了廣泛影響,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

河北依托豐厚的文旅資源,聚焦京津及周邊省份重點客源市場,發揮“近”的優勢,做足“美”的文章,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讓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

實施“旅遊包車”周末和節假日免費通行河北高速、“樂遊京津冀一碼通”、建設河北旅遊名片等舉措,推動文旅市場持續向好;深化文旅融合,推出世界遺産、古城古韻、趕考之路等旅遊線路;加強與京津資源共享,攜手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長城文化旅遊帶、大運河文化旅遊帶,用好冬奧遺産,培育冰雪、康養、研學等旅遊新産品、新業態、新場景。

2023年,全省接待遊客達到8.4億人次,其中京津遊客達到1.2億人次,占比持續提升。

來源:河北日報(記者馮陽)

0 阅读:16

雄安發布

簡介:雄安新區唯一官方大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