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大代表江陰行丨無錫人大代表吳敏東:鄉村振興敢爲先,履職爲民辦實事

揚眼 2024-05-11 18:26:34

“你們看咱紅豆樹下的環境多好,能生活在這世外桃源般的新農村裏,以前連做夢也想不到,這些與吳代表、吳書記的擔當分不開!”日前,“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聚焦人大代表系列報道江陰行來到江陰市顧山鎮紅豆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中遇到了當地村民周老伯,他指著不遠處一望無際的桃花和油菜花,激動地講述當地這些年的巨大變化。

學以致用,爭當稱職好代表

老人說的“吳代表”,是紅豆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無錫市第17屆人大代表吳敏東。

自當選人大代表以來,他深感肩上的責任無比神聖。爲勝任角色,他訂閱《代表與人民》《人民與權力》《人民代表報》、常常登錄各級人大網站學習等方式,力求從理論學習中拓寬視野,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履職水平。同時,注重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有的放矢地應用到工作實踐中。

去年以來,爲配合做好和美鄉村立法工作,他積極參加市人大組織的專題調研活動,赴上海崇明、浙江麗水、福建福州等地調研,不僅進一步拓寬了思路,也讓他對本村的“和美鄉村”建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他的統籌下,“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美麗農居建設項目、水蜜桃交易市場提升項目等一系列的行動和項目的有序開展,讓紅豆村的“和美鄉村”建設邁上新台階。

生態紅豆村。張建波 攝

和美紅豆村。張建波 攝

和美紅豆村。張建波 攝

66歲的紅豆村古塘巷村民郭建東一家,剛搬進裝修一新的三層樓房沒多久,大家都很開心,樓前還有個專門的院子,可以種點花,讓家園美起來。與此同時,整個村子裏,一棟棟的新房整齊排列,穿過村子的道路全部是柏油路面,還配套專門存放農具的設施,綠化等也在跟上,與城市小區相比,這個相對偏遠的小村莊並不差。

村民郭建東家。張建波 攝

自小生活在此的老郭說,他家房子所在地原先是髒兮兮的河道,旁邊還有化工廠,經過村裏的規劃、建設,河道清理幹淨,化工廠已搬遷,老破房原地拆除後,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粉牆黛瓦的江南風格,讓人感覺舒服,“村裏說搞和美鄉村建設,如今這裏翻天覆地的變好了。我兒子他們住在市區,但經常大人小孩一起回來過周末,覺得老家住著比城裏還寬敞、舒服,更願意回來了!”

敢闖敢爲,躬耕産業促發展

吳敏東當選無錫市人大代表的時間還不長,但是作爲一名共産黨員、從2010起就擔任紅豆村村書記的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和使命、自覺當好人民公仆;始終不忘選民的信任和希望,一切以民生爲重,傾力抓好工業經濟、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努力爲民多辦實事。

黨建長廊。張建波 攝

在村兩委班子全體成員的密切配合下,吳敏東帶領全村6200多位村民,既紮實苦幹又開拓創新、敢闖敢爲,一心一意謀發展,紅豆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23年全村的工商開票收入突破20億,村級有效收入超1300萬元,人均純收入、上交稅收同比均有較大增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是紅豆的“桃産業”和“桃經濟”。

紅豆村擁有3500多畝水蜜桃園,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吳敏東開始思考如何做活“桃經濟”,做足“桃文章”,爲桃農搞好産前産中産後的配套服務。

在種植技術上,紅豆村聯合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共建桃産學研合作推廣基地,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在推廣營銷方面,每年舉辦紅豆文化旅遊節和金顧山水蜜桃節,爲金顧山水蜜桃宣傳造勢擴大影響,還開展鎮長來帶貨、網紅來助農等系列活動,使水蜜桃銷售搭上了電商“快車”走向全國。

村鎮搭建直播平台爲村民賣水蜜桃。(資料圖)

爲了滿足廣大桃農和市民需求,今年紅豆村投入專項資金,對水蜜桃交易市場原有大棚進行了改造提升,建成交易大廳、新建水蜜桃分揀中心,增加了冷庫、電子屏等配套設施。此舉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桃農們的廣泛好評。

如今,來自紅豆村的金顧山品牌水蜜桃已形成了統一技術、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生産營銷模式,紅豆村逐步走出了一條水蜜桃産業發展的新路徑。

廣納建言,爲工作集聚智慧

村級經濟日漸增長,吳敏東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加大和美鄉村的投入力度、加快振興鄉村的建設步伐,來進一步提高村裏的生態環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紅豆村共投入6000多萬元,建成了8000m2的新農村美麗農居項目,高標准打造了紅豆浜景觀帶,整治了白水泾浜,並先後完成了對村內主幹道的提升改造或新鋪工程。如今,條條村道都與市內外主幹道相銜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路網框架,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給紅豆村大力發展“農文旅”鄉村旅遊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態和美紅豆村。張建波 攝

紅豆院,就是當地特色文旅的代表。紅豆院內有千余年曆史的紅豆樹,由著名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親手所植,記錄著他與心愛女子的愛情,如今也是無數對愛情充滿向往的情侶們心中的“聖地”,紅豆村“愛情鄉村”的美名由此而來。每年,這裏都會迎來衆多一睹紅豆芳容的遊客來參觀、合影,“紅豆院”成爲紅豆村文旅的關鍵詞之一。

紅豆院內的紅豆樹是文保單位。張建波 攝

恰巧從外地回鄉住幾天的村民周曉方告訴記者,和美鄉村建設帶來了村莊環境的變化,由讓村民的精神面貌的煥然一新,還實實在在帶動了村民的收入增加。

他建議,打造一些更有網紅特質的人文體驗點,比如建設紅豆庵,訪客參訪會更有體驗感、實在感,紅豆文化的傳揚也更有說服力。對此,吳敏東現場表示,在下一步的文旅工作推進中,一定悉心研究,把大家的意見都考慮進去。

千年紅豆樹,書寫紅豆文化傳奇。張建波 攝

積極履職,執政爲民辦實事

如何在村書記的崗位上,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當好一名合格的無錫市人大代表,贏得廣大選民的擁護和信任,是吳敏東一直以來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

作爲一名村幹部,他天天在村裏走、田間轉,每天都在和村民打交道,用心傾聽群衆呼聲、用腳丈量民情,深入選民中間,與選民們心貼心交流。就廣大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一起深入探討、分析根源、找出原因,並積極向上反映,切實履行好一名人大代表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吳敏東(中)在村中議事亭與村民議事。孫權 攝

前幾年,因受疫情影響,當地桃農趕著保鮮期抛售,互相打價格戰,有的甚至虧本銷售,還出現大片水蜜桃爛在果園的情況。吳敏東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他通過深入調研,及時以閉會建議的形式,在顧山鎮人大代表APP履職平台上做了提交辦理。

建議得到了當地鎮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認真辦理,迅速建立了以原水蜜桃交易市場爲主體的線下銷售平台,並扶持和引導桃農通過拼多多、淘寶、抖音、短視頻等線上平台,在網上直接銷售,有效解決了桃農們的燃眉之急和後顧之憂。 “有了村裏、鎮裏幫助建設的平台,我們再也不怕水蜜桃滯銷了!”桃農夏玉芬說,隨著金顧山水蜜桃品牌的打響,他們的桃子越來越好賣,桃農的日子也越來越富裕。

近年來,吳敏東代表還先後向人代會遞交了《關于全面實施清潔家河行動的建議》《關于要盡快實行農藥統一配送》《農村宅基地規範管理建設》《關于切實搞好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設想》等多條建議,建言獻策無不與廣大群衆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都引起了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視,交由政府相關部門辦理,如今大部分已經得到了落實和解決。

吳敏東(中)在人大代表服務點聽取村民反映情況。張建波 攝

“每次爲百姓做一件事,我心裏總有一種喜悅之情。作爲一名在村幹部崗位上當選的市人大代表,我深感肩負的責任很重,我要做一個廣大選民信得過的代言人,多聽民意,多辦實事!”吳敏東謙虛又樸實地說。

通訊員 談榮春 周春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建波

校對 李海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