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六中將結局:一個摔死,一個凍死,兩個進了戰犯管理所,另外兩個怎麽逃掉了?

半壺老酒半支煙 2024-05-01 11:29:31

軍統有沒有中將?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我們看戴笠的曆史照片,就會發現他的領章上有兩個金三角,那就是中將標志。

戴笠挂著中將軍銜站在老蔣身後,說明那兩個金三角,老蔣是承認的。戴笠雖然铨敘軍銜是少將,但因爲他當著軍統局副局長並主持工作,所以職務軍銜是中將,幾個挂名不管事的正局長,都是中將加上將銜或正授上將:中將加上將銜賀耀祖、中將加上將銜錢大鈞、陸軍二級上將林蔚。

賀、錢、林三人每年只在愚人節(4月1日)那天在軍統成立大會上念一下事先准備好的稿子,所以又被稱爲“一日局長”,軍統真正的“老板”還是戴笠。

白馬是馬,職務中將也是中將。老蔣讓戴笠挂中將軍銜,也有他自己的考量:戴笠的兩個副手都是中將,如果戴笠一直挂少將軍銜,軍統就不好管理了。

戴笠的兩個中將副手,當然不是毛人鳳和沈醉,沈醉甚至不能算“軍統中將”——毛人鳳在當保密局第二任局長的時候,還是個少見,沈醉是在被抓前才得了個“雲南遊擊總司令部中將總司令”的虛銜,手下並沒有正規部隊,而且還沒來得及組建司令部,就被起義的盧漢抓了起來。

沈醉雖然有中將軍銜,但那是在保密局時期,還算不得真正的“軍統中將”,所以咱們今天說的“軍統中將”,既不包括毛人鳳,也不包括沈醉。

戴笠活著的時候,除了他,軍統至少還有五個中將,其中兩個就是他的副手、軍統局主任秘書鄭介民和幫辦唐縱。

鄭介民原本也是特務處(軍統前身)處長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後來老蔣要用一個資曆較淺也更忠心的黃埔生來主管特務系統,這才選擇了戴笠當處長,而讓鄭介民當了副處長。

除了戴笠和鄭介民,老蔣還曾經想過讓另外一個人當處長,但是那人不肯幹——沈醉在《軍統內幕·我所知道的鄭介民》中回憶:“1932年3月,蔣召集複興社高幹們開會,決定成立特務處。會前,蔣先找康澤和桂永清談話,征詢他們的意見。蔣想要康任處長,康當時表示不相宜,蔣不做聲,也未再問桂。等到開會的時候,蔣提出複興社應當成立一個特務處,准備以戴笠爲處長、鄭介民爲副處長,征詢在場的人有什麽意見。大家一聽,人選已由他提出,只好表示同意。鄭當時默不作聲,不敢表示不願意,而心裏卻很不痛快。”

康澤在回憶錄《複興社緣起》中也證實了這一點:“蔣叫我和桂永清兩人到裏面房間去,對我說:‘特務處的職務很重要,現在還沒有適當的人,他們對我說,你很相宜。你擔任這個職務怎麽樣?’我事前一點不知道,沒有思想准備,感到很突然,因此我答複:‘不相宜,性情不相宜。’他沒有再說什麽,就讓我出來了。”

康澤之所以不想當特務處處長,後來也不想當軍統局局長,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他有一支可以跟軍統、中統並駕齊驅的武裝特務組織“別動總隊”;其二,此人野心極大,想接老蔣的班,不滿足于只當一個特務頭子。

康澤被抓的時候是中將,但他既不屬于中統,也不屬于軍統,“同學(戰犯在管理所互稱)”稱他爲大特務,他就掄板磚。

康澤雖然是中將,但不是軍統中將,他在功德林裏的另外兩個同學,則是正牌的“軍統中將”,其中一個是電視劇《特赦1959》中劉安國的曆史原型文強,另一個是沒在電視劇裏出現的張嚴佛。

很多人都說文強是調任長沙綏署辦公室主任才晉升的中將,這顯然是沒看過《文強口述自傳》和《文強傳》:文強是1946年初、、戴笠還沒有墜機前,在擔任軍統東北辦事處處長兼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處長時晉升的中將,爲戴笠晉升中將出力的,就是胡宗南、孫連仲和戴笠。

熟悉那段曆史的讀者諸君都,軍中的“督察處”和“情報處”其實就是軍統的機構,處長均由軍統人員擔任,所以不管怎麽說,文強都是正經的“軍統中將”。

與文強在戰犯管理所互稱同學的,還有一個張嚴佛,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此人參加了程潛、陳明仁領導的湖南和平起義,最後卻跟沈醉一樣進了戰犯管理所。

張嚴佛當過力行社特務處本部書記室書記長、軍統局副主任秘書、主任秘書,因爲資曆較深,所以很早就成了“軍統中將”,這可能是鄭介民出了大力——當年戴笠在軍統局一手遮天,但是鄭介民心不服口也不服,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張嚴佛也算“鄭介民的人”。

鄭介民在當軍統局主任秘書、軍統局最後一任正局長、保密局第一任局長期間,還兼任“國防部二廳”廳長、“國防部”常務次長,所以給親信晉升軍銜比較方便——軍統屬于軍隊建制,保密局的全稱叫“國防部保密局”,相當于一個廳級單位。

沈醉在《戰犯改造所見聞》中稱張嚴佛爲“老資格大特務”:“在軍統系統當中,地位僅次于毛人鳳、而資格卻比毛人鳳老得多的張嚴佛,又名張毅夫,鼻子歪在一邊,所以,第一次和他見面的人都會對他産生一種不明確的看法:‘鼻歪心不正’,此人肯定不可和他打交道。”

張嚴佛在1946年3月升任軍統局本部中將主任秘書,而軍統是在同年6月在分家,公開武裝特務部分劃歸國防部第二廳,秘密核心部分改組爲國防部保密局,所以張嚴佛也是真正的“軍統中將”,而沈醉只能算半個“保密局中將”。

文強和張嚴佛這兩個軍統中將,一個在1975年才最後一批特赦,另一個則沒能走出來,沒能走出來的那個,自然就是張嚴佛。

這樣盤算下來,除了戴笠,軍統局還有文強和張嚴佛這兩個進了戰犯管理所的中將,剩下的三個,前面咱們已經說了兩個:鄭介民(1944年2月升任軍令部第二廳中將廳長)和老蔣侍從室第六組(情報組)組長兼軍統局幫辦、政府參軍處中將參軍(1946年)、內政部政務次長唐縱。

在戴笠墜機之後、鄭介民擔任軍統局正局長之前,唐縱代理過一段時間軍統局局長,但是他對公開的警察工作更感興趣,所以就退出了局長之爭,去當了“警察總署署長”,沈醉還一度表示過要跟著唐縱幹:“唐主持警察總署工作,我當時也很想轉入警察部門,又加上是湖南人,與唐接近更多。全國解放,蔣幫逃台後,毛人鳳、鄭介民相繼死去,過去軍統時期的大頭子只有唐一人尚在繼續爲蔣主持特務活動。”

鄭介民和唐縱這兩個正牌軍統中將都逃掉了,職務軍銜爲中將的戴笠摔死了,還有一個中將最後凍死了——凍死的那個“軍統中將”,要是不叛變的話,最後的職務有多高,筆者根本就不敢寫。

凍死的那個軍統中將姓張,沈醉回憶:“張在紅軍中是二三號人物,而且差一點點便是第一號了。他過去在國內外總算還是有點名氣的,看來還可以遺臭幾十年,似乎也可以閑話他一陣子。”

張叛變後當了軍統局“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室”主任、軍事委員會中將委員(沈醉說那是一個“無權的空頭委員”),在失去利用價值後被老蔣一腳踢開,最後于1979年寒冬凍死于多倫多的一家養老院。

除了戴、鄭、唐、文和二張,軍統局可能還有其他大特務也是中將,但筆者手頭資料不多,所以可能會有遺漏:據您所知,在軍統時期,還有哪些特務授銜中將?姓張的那個軍統中將,您知道他的名字吧?

4 阅读: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