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輸第二場,綠衫軍的防守問題是?

籃球盛世 2024-05-11 18:43:05

東部半決賽G2:騎士118-94凱爾特人

球員數據:

米切爾29分7籃板8助攻、莫布裏21分10籃板、勒維爾21分6籃板、加蘭14分7籃板、斯特魯斯12分6籃板

塔圖姆25分7籃板6助攻、懷特10分4籃板5助攻、布朗19分4籃板、霍福德11分2籃板、普裏查德13分

從常規賽階段開始,凱爾特人就已經展現出了明顯區別于其他球隊的能力,最終首輪輕松的邁過熱火,半決賽首戰以120-95的巨大優勢擊敗騎士,打出本賽季季後賽第三場20分分差的大勝比賽;原本以爲他們能夠繼續以壓倒性優勢前進,在系列賽第二場,綠衫軍又吞下24分的慘敗,這也是他們自季後賽以來單場輸掉的最大分差;算上上賽季的分區決賽,凱爾特人已經連續三輪系列賽沒有能夠贏下主場的系列賽第二場比賽了,冥冥之中,這好像也成了凱爾特人難以逾越的心魔了。

雖然是賽季的龍頭球隊,但是對于凱爾特人,外界的風評一直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他們看似擁有一套雙探花核心的六星核心陣容,但是當比賽進入塔圖姆和布朗的主攻狀態時,基本上就意味著失敗的結局。

兩位探花郎雖然是球隊核心,但是卻並非是聯盟頂級水平的側翼球員,至少在全能性上,二人很難將突投傳幾項集于一身,更多時候還是適合擔任球隊終結點的角色。所以,一旦凱爾特人的進攻在他們二人手中陷入停滯狀態時,那就意味這球隊進攻也進入死機局面,然後就是各種直面防守的高難度出手和連續的打鐵聲。

從比賽內容來看,一旦凱爾特人陷入進攻死局,雙探花不會把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防守上,而是會更多的集中在進攻得分部分。但是隨著進攻端過于急躁,整體的得分效率也不高,反而會給對手露出很多轉換反擊的機會,至于後續的快速回防,那就更不用提了。

本場比賽就是同樣的情況,他們沒有能夠延續上一場比賽針對米切爾、加蘭等人的高壓迫防守,反而讓騎士全隊投出了28中13的三分球表現,這就和首輪系列賽第二場被熱火以53.5%的命中率投進23記三分球,最終落敗的場景一模一樣。

簡而言之,凱爾特人在前兩輪系列賽的第一場比賽雖然都能夠大比分擊敗對手,但或許也是這種相對輕松的勝利非常容易讓他們出現松懈心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對于一輪七場四勝制的系列賽,每一場比賽的勝負都相當重要,而在這背後,最終球員能否在這段時間裏保證高度的求勝欲望和紀律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最終能否晉級。

這裏我們舉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回合:第二場比賽開局,凱爾特人得到一次多打少的快攻機會,持球進攻的布朗並沒有選擇直接把球傳給跟進的霍福德,而是以相當輕松的狀態來了一次背後傳球。

這個場景足以能夠看出凱爾特人的應敵狀態,最終輸掉第二場比賽也並沒有什麽意外的。

對于凱爾特人贏下的第一場比賽,表面上看最關鍵的是傑倫-布朗的32分,或者是德裏克-懷特的七記三分球;但是,實際上背後的功勞很大一部分應該給到替補陣容的普裏查德和科內特。而到了第二場比賽,雖然雙探花依然能夠在進攻端有保證輸出,但是隨著懷特進攻狀態熄火,科內特防守不足,整個角色陣容僅剩普裏查德能夠勉強輸出,球隊的敗局自然也就順應而來了。

結合第一場比賽,凱爾特人分別在首節中段和第三節中段陷入過一定的危機局面,開局打出12:2的領先優勢之後,騎士一方奧克羅和米切爾兩人聯手將比分反超;凱爾特人暫停後主動換上豪瑟和科內特等替補球員,場上局面立刻就有轉變了。

然後是第三節中的綠軍拿到16分的領先優勢時,米切爾在短短三分鍾之內獨得9分迅速縮小分差。爲了調整球隊攻防狀態,馬祖拉立刻換上普裏查德,豪瑟,科內特等角色陣容,球隊立刻在防守端重新找回狀態,特別是普裏查德,先是命中一記壓哨三分球幫助球隊拿回15分領先優勢,末節初段又在場上帶隊打出一波10:2的進攻高潮,徹底把分差擴大到20分之外的穩定狀態。

很顯然,對于綠軍而言,相比較于雙探花的瘋狂輸出,他們更需要的是懷特以及豪瑟,普裏查德,科內特等替補球員的挺身而出。像第一場比賽贏下騎士的狀態一樣,他們可以放任米切爾和加蘭在進攻端的得分,但只要其他球員沒有能夠打開進攻狀態,那麽勝利就屬于囊中之物。而相反的,如果其他角色球員也能夠加入得分大軍行列,那麽綠軍原本的陣容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甚至還會陷入第二場比賽這樣無法挽救的慘敗之中。

考慮到波爾津吉斯幾乎已經確定了缺席整個半決賽,接下來綠軍面對這點應該如何彌補,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畢竟老將霍福德現在已經很難承擔大量出場時間,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抵抗騎士首發的莫布裏以及替補席上的湯普森。

實際上馬祖拉還是短暫的找到過解決答案,甚至從比賽內容來看還取得了不錯效果。

在前兩場比賽的第二節開局階段,凱爾特人都選擇擺出蒂爾曼和霍福德搭檔的內線組合,用于緩解騎士在籃板球方面的威脅性,同時也減輕了蒂爾曼單人上場只會有淪爲底角配角的問題,甚至還能在進攻當中發揮出他高位的掩護策應能力。只不過對比機動性更加靈活的科內特,蒂爾曼在防守端似乎更加適合執行無限換防策略,這一點就看主教練馬祖拉如何選擇決策了。

結合球隊本賽季的防守體系調度,凱爾特人習慣性的讓霍勒迪和懷特雙後衛針對對手持球人執行壓迫防守,接著讓雙探花在第二線封堵對手分球路線,迫使進攻人只能選擇正面沖擊內線的波神或者霍福德。

這個防守策略在綠軍陣容齊整時確實打出了相當高水平的防守效率,但是由于沒有了波神,他們在季後賽的防守執行效率明顯不如常規賽階段,甚至結合首輪第二場比賽和本場比賽的防守選擇,他們經常會在是否選擇換防中陷入矛盾。

塔圖姆和傑倫-布朗爲了全力進攻會經常在防守上偷偷節省體力,自動選擇繞開對手掩護,而導致後場球員以及內線的大個子會承擔過重的防守負荷。而科內特和霍福德就會更高頻率的面對大防小的錯位回合,從而讓米切爾、加蘭等人非常輕松的就能夠借助掩護得到空檔進攻機會,這也是他們在第二場慘敗的關鍵原因。

0 阅读:74

籃球盛世

簡介:"教練,我想打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