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130H不堪重負,美軍極地運輸機機隊會被重組?

看航空 2024-04-07 12:16:16

據飛行國際3月23日報道,美國參議員近日向美國空軍呼籲,要求重組負責南北極地區運輸任務的LC-130H特種飛機機隊,以確保美國對北極和南極地區投送力量的能力不會衰退。

LC-130H

美國負責極地運輸的機隊是美國紐約州空中國民警衛隊109聯隊下的139中隊。該中隊擁有全部10架LC-130H,以及3架用于訓練和其他常規運輸任務的C-130H,主要服務對象是北極地區的高緯度雷達預警站,南極地區的麥克默多和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除運輸任務外,2015年開始,LC-130H也攜帶特殊的科學吊艙,通過雷達、激光、光學傳感器,探測並記錄冰層的成分和密度等信息。

這些經過特殊改裝的運輸機一直在常規飛機無法起降的地區運行,並提供關鍵任務的後勤運輸,但它們的機體大多數制造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已經接近壽命末期。按照美國參議員的說法,盡管支出了高昂的額外維護成本,但連續不斷的可靠性問題和多發的故障,已經使該機型的任務能力率下降到只有50%。

這並不是美國政界人士首次發出相關呼籲。在2020年關于美國C-130機群的發展路線圖中,美國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就特別提出,要以C-130J型飛機爲標准對極地運輸機隊的LC-130H機群實施資産重組,並“鼓勵空軍部長在未來幾年的預算周期中爲LC-130H的資産重組制訂計劃和預算”。

C-130J是洛馬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對C-130進行重大技術升級的改進項目。相較于C-130家族早期型號,該機機體的70%以上都經過了重新設計和改進,主要維修性指標提高了50%,可以使一個裝備16架C-130飛機的中隊減少38%的人力需求。

極寒地區氣候惡劣,設施簡陋,人手有限,這些因素都導致運輸機比其他地區更容易出現故障、並且檢修維護起來格外困難。甚至不乏由于環境溫度過低,故障或受損飛機必須等待以季度計算的時間後,才能展開維修工作並有效回收飛機的情況。因此,對于極地運輸機來說,C-130J在可靠性和維護性上的性能優勢尤其重要。

但從近日的政經新聞來看,由于南北兩極在全球的政治利益博弈中處于邊緣位置,過去幾年中,美軍對極地運輸機隊都沒有給予更多的重視,而只是在維持基本運行能力的前提下,針對一些痛點問題實施了有限的必要升級。

LC-130的滑橇起落架特寫

C-130在極地地區的運營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其最早由C-130A改進而來,除了更換各種能耐受極寒溫度的液油、柔性密封件外,LC-130系列最主要的改動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改進機體的液壓系統,安裝可收放的滑橇起落架。這使得LC-130可以在未經壓實修整、存在大量松軟積雪的地表起降,同時也不妨礙該機在常規的硬質跑道上完成降落。但滑橇起落架在松軟積雪上形成的摩擦力,遠遠大于正常輪式起落架在常規跑道表面的摩擦力。這會導致LC-130的起飛加速非常緩慢,起飛需要極爲漫長的距離而且異常危險。一位曾多次駕駛LC-130在極地起降的飛行員就表示,曾創下長達5英裏的起飛滑跑距離紀錄。

LC-130使用助推火箭起飛,注意照片中還是老式的四葉螺旋槳。

針對滑橇起落架無法避免的缺陷,LC-130又在機身外部加裝了“賈托”助推火箭,以改善LC-130在使用滑橇起落架時的起飛性能。早期的LC-130上,助推火箭采用了可主動抛離的設計,以減小飛行過程中的死重和阻力。

但這個設計後來在極寒環境下被證明是不可靠的,出現了多次意外松動、脫離的事故,並帶來了一個“葫蘆娃救爺爺”式的故事。1974年,一架LC-130起飛過程中助推火箭松動,導致機翼起火和螺旋槳損壞,不得不終止起飛。駕駛第二架LC-130前來救援科學家和機組人員的飛行員因此拒絕使用助推火箭。結果第二架飛機在起飛中,松軟的冰雪直接導致起落架塌陷,救援行動不得不中斷,又增加了新的受困人員……直到第三架LC-130來到,才把前兩架飛機上的所有人員救走。

但故事沒有就此結束。前兩架被損壞的LC-130必須就地維修,恢複飛行能力。但由于極地的氣溫過低,針對飛機的救援維修直到次年才得以展開,並且需要空運大量的零部件、修理工具和人員。然而在搶修過程中,又有一架LC-130因爲助推火箭松動再次發生螺旋槳損壞。不過這架飛機的損傷較小,因此被優先修複。最終三架LC-130飛機都被成功修複和回收。經曆這幾次事故,後來LC-130的助推火箭都被修改爲不可抛離的設計。

換裝8葉螺旋槳的LC-130H。

現役的LC-130有兩個型號版本:7架爲LC-130H-2,還有3架LC-130H-3。

在2019至2022年期間,針對冰雪環境起飛困難的問題,LC-130H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大修升級,采用了羅羅公司針對C-130家族推出的T-56系列發動機3.5升級包。

羅羅公司宣稱可以將發動機的渦輪溫度降低100多攝氏度,並提高12%的燃油效率、提高22%的可靠性。此外LC-130H還換裝了柯林斯公司的NP2000型8葉螺旋槳,起飛推力增大了20%,並將駕駛艙噪聲降低了20分貝。

除了動力系統外,LC-130H還與基准型C-130H一致進行了很多其它方面的升級,包括數字化、具備多功能顯示能力的駕駛艙,現代化的多功能雷達、通信導航系統等等。

總之,C-130極爲優異的短距低速起降能力,使它在服役之後迅速在美軍極地運輸任務領域淘汰了C-124,並從1959年服役至今。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在未來的數十年內,C-130依然會是美軍極地運輸的絕對主力;但升級到LC-130J的步伐卻未必會很快,LC-130H大概率還要唱上好幾年、甚至更久的主角。

1 阅读: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