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和胡宗南的關系,遠遠不是老師和學生這麽簡單

曆史客棧 2024-05-06 11:05:23

我們都知道,胡宗南是周恩來的黃埔學生,不過,兩人的關系絕不只是學生和老師這麽簡單。

1924年,28歲的胡宗南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幾個月後,26歲的周恩來也來到了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

學生28歲,老師26歲,這個年齡差距,讓胡宗南不可避免地對這個老師産生了輕視的心理。

而且,在胡宗南這些學生的心裏,上黃埔軍校就是學習軍事知識的,至于那些空洞的政治理論,可有可無,沒有人在意,所以,胡宗南一開始對周恩來是沒有放在眼裏的。

但是,有能力的人從來都不怕別人的輕視,你現在輕視我沒關系,等你見識到了我的能力之後,就會對我轉變看法的。

周恩來無疑就是這樣的人。

在周恩來到黃埔軍校之前,政治部主任已經有過兩位了,一位是戴季陶,一位是邵元沖,但是兩人都是傳統的封建思想,講的還是“忠君報國”那一套東西,讓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毫無興趣,直到周恩來上任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是精神屬性還是表現形式,都有了極大的變化,讓學生們非常喜歡,精神倍增。

胡宗南就是其中一位,經常跑去向周恩來請教問題,還參加了周恩來創辦的“血花劇社”,與陳赓、蔣先雲等人一起創作了很多革命劇目,廣受好評。

可以說,當時的胡宗南雖然是國民黨員,但是在思想上還是更傾向于共産黨,這一切,都是周恩來的功勞。

1926年3月,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後,周恩來不得不離開,很多人爲了避嫌,都沒有去給他送行,只有胡宗南去了,讓周恩來也大爲感動。

從此,兩人分處不同的陣營,勢同水火,胡宗南在圍剿紅軍上面也很積極,但是,周恩來一直對這個學生充滿期待,到了1936年9月,還親自給胡宗南寫信,勸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在這封信中,周恩來寫道:“十年來,兄以剿共成名,私心則以兄尚未成民族英雄爲憾。今春紅軍東向,曾聯紅軍中黃埔同學多人,致書左右,以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爲請,惟未蒙即予贊同。然私衷總以兄絕非勇于內戰怯于對外之人,時機未熟,在兄或亦有難言之隱也。

“兄在黃埔爲先進,亦爲蔣先生所最信賴之人,果能立排浮議,立停內戰,則頌之者將遍于國人。此著克成,全國抗日戰爭方能切實進行,西北禦侮行動,亦必能統一步驟,不致爲日寇各個擊破,陷民族、國家于萬劫不複也。”

胡宗南收到這封信後,雖然對周恩來的話很有觸動,但是他處在那個位置,已經不允許他服從內心的選擇了,就把這封信保存了起來,沒有回信。

很快,西安事變爆發,各派勢力劍拔弩張,何應欽甚至下令,讓胡宗南率軍攻打西安。在這個關鍵時刻,周恩來再次給胡宗南寫信,曉以大義,胡宗南也深以爲然,最終按兵不動,確保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在全面抗戰時期,我黨在延安紮根,而延安就在胡宗南的勢力範圍,雖然當時是國共合作抗戰,但蔣介石一直都想對我黨除之而後快,因此,周恩來就派熊向晖打入胡宗南身邊,及時掌握胡宗南的情況,確保延安的安全。

那些年,熊向晖向延安傳遞了不少情報,要說胡宗南一直都沒有發現,其實是不可信的,胡宗南還沒有傻到那個程度,他之所以一直都沒有揭穿熊向晖,有好幾個原因,一是當時國共合作抗戰,雙方還沒到劍拔弩張的地步,自然也沒有什麽需要保密的;

二是胡宗南在將計就計,假裝不知道熊向晖的身份,讓他傳遞一些虛假的情報;

還有第三,就是周恩來的關系,胡宗南是周恩來的學生,熊向晖又是周恩來派來的,要說胡宗南一點不念舊情,也是不可能的。

1943年7月,周恩來路過西安時,胡宗南特地舉辦宴會,宴請恩師,而且,胡宗南還特地派熊向晖去迎接周恩來,周恩來走的時候,又是熊向晖去送行,其中的關系其實是很微妙的。

解放戰爭爆發後,在蔣介石的命令下,胡宗南一度攻占了延安,但是,我黨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在長達一年的轉戰陝北期間,胡宗南的部隊跟在後面“緊追不舍”,卻總也“追不上”,明眼人其實已經知道答案了。

那幾年,周恩來一直沒有放棄策反胡宗南,直到1949年9月,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周恩來還特地派胡宗南的親信張新去做最後的勸降。

張新是胡宗南的老鄉,深受胡宗南信任,在解放戰爭中被俘後,張新棄暗投明,被安排在彭德懷的一野總部工作,這次周恩來派他去勸降胡宗南,是抱著很大希望的。

張新見到胡宗南後,對他曉以大義,詳細介紹了共産黨的政策,只要棄暗投明,洗心革面,就會既往不咎,重新重用。

兩人見面時,已經是1949年10月了,新中國已經成立,國民政府已經落幕,所以,胡宗南的心情也非常複雜,一方面,他也知道國民黨不得民心,失敗是必然的,共産黨走的才是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又抱有傳統的“忠君報國”的思想,認爲蔣介石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不能對不起他。

于是,胡宗南就問了張新一個問題:“共産黨是如何看待文天祥的?”

張新說:“文天祥不向異族屈服,爲民族盡節,當然是好的,人民也尊他爲民族英雄。但是你我現在所做的事,並不是爲民族盡節,所以,我們不可能成爲文天祥。”

張新的回答是很有道理的,文天祥之所以被稱爲民族英雄,是因爲他不向異族屈服,爲民族盡節,如果胡宗南是在抗日戰爭中這麽做,那他無疑也是民族英雄,但現在是解放戰爭,是中國人之間的內戰,只有站在人民一邊,才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胡宗南還是過不了這一關,哭著說:“士爲知己者死,我不能對不起校長!”

就這樣,胡宗南拒絕了共産黨的勸降,跟著蔣介石一起離開了大陸,再也沒有回來,最終在1962年2月14日去世,享年66歲。

1965年7月,李宗仁回到祖國,周總理和他談起了很多老朋友,當說到胡宗南時,周總理說:“我和他打過交道,他一生反共或者主要方面是反共的。但聽說他進黃埔前當小學教員,蠻有點正義感;進黃埔後,他和蔣介石搭上了老鄉,跟著蔣介石跑,這當然不好;但在上海、在黃河流域,他也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兵敗大西南,也對抗過蔣介石。要寫好他們,還是魯迅總結《紅樓夢》的經驗,敢于如實描寫,不要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

可見,周總理對胡宗南這個學生還是非常惋惜的。

(參考資料:《胡宗南大傳》《周恩來與國民黨將領》)

16 阅读:7176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0:09

    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美男子,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 2024-05-07 12:58

    周總理敵人都尊重的人

  • 2024-05-06 19:33

    中國上下五千年,周公恩來是聖賢。二十八年解放日,二十七載途奉獻。永遠緬懷周總理,致敬!

  • 2024-05-06 16:04

    新中國成立,周總理居功至偉!

  • 2024-05-07 02:00

    周總理對人對事既有人情味又有堅定的原則。令晚輩欽佩。

  • 2024-05-07 02:51

    說起周恩來,有講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贊美

    用戶83xxx11 回覆:
    總理幾乎就是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