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新一輪以舊換新(下):市場“活水”效果初顯

中國家電網 2024-05-13 17:49:43

各地 “以舊換新”政策的陸續出台,正在爲家電市場注入新活力。五一假期,蘇甯易購發布的銷售數據顯示,1-5日,蘇甯全渠道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70%,其中綠色節能家電增長110%,家電家裝局改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96%,空調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78%。而京東電器發布的五一消費報告也顯示,假日期間,京東自營大店成交額同比增長59%,其中廚衛、空調、彩電、冰洗、生活電器和手機等品類迎來客流高峰,家電以舊換新銷售貢獻度占比翻倍增長,包括一級能效空調、大容量冰箱、洗烘套組、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在內的智能品需家電迎來“換新潮”,而京東主打“一站置家”體驗的智能家居訂單同比增長超220%。

重壓之下,雲霭乍破

“當前家電消費市場面臨‘四座大山’的壓力”,奧維雲網總裁郭梅德告訴中國家電網。

首先是消費信心不足,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費信心指數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3月,消費信心指數徘徊在80~90區間,“消費信心指數代表著消費意願,低于100意味著信心不足,高于100意味著意願強烈。簡單而言,就是消費者手中有100元可支配時,是敢花110元還是只敢花80元的區別,而目前看,市場消費信心仍舊不足。”

第二是房地産紅利逐漸消失,“近年來,新房銷售面積持續下行,2024年一季度其跌幅超過30%。過去,拉動家電消費的兩大動力來源是新房帶來的新增需求和存量房帶來的置換需求,而今,新增需求有些熄火。”

第三,是極高的家庭保有量,“冰洗空彩等四大剛需家電在中國家庭的飽和度已經很高,同時家電是耐用消費品,短期內消費者不會輕易置換,這導致置換需求釋放將是一個緩慢過程。”

第四,則是企業經營壓力,“自2019年後,家電行業告別高增長時代,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進而導致研發等投入相對減少,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産品創新和叠代速度。而對于家庭原有家電並未損壞的居民,其産生置換需求的核心動因一定是叠代新品在功能、性能等方面能夠爲其提供足以打動人心的新價值,或者是提供諸如洗碗機、幹衣機等高成長性新品類。企業創新投入的減緩,在長時間段內會間接影響居民更新換代意願釋放。”

“四座大山”壓力之下,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出台爲行業提供了調整機會。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鹹建提到,“政府從今年3月份起就開始爲‘以舊換新’政策的出台吹風造勢,讓廣大消費者了解這件事。而從實際落地效果看,目前執行情況非常好,譬如上海等地,屬于相關財政資金配套到位較早的,對當地消費已經産生了較好拉動作用。另外,不少省市在上門收舊、社區設點等方面也展開了大量工作,以四川的家福來電器爲例,我們參觀了其物流倉庫,目前被部分改造成容納回收舊家電的庫房,他們還與拆解企業建立了聯系,舊家電達到一定數量後便會集中送往拆解廠,渠道收舊積極性明顯提升。”

吳鹹建告訴中國家電網,此次以舊換新強調中央和地方聯動,也充分考慮到各地財政狀況不同,如果地方資金充裕,鼓勵當地政府爲消費者提供直接補貼,如上海、重慶、黑龍江、廣東等地,都已出台了相應財政補貼舉措;如果地方資金不充裕,也鼓勵當地政府搭台造勢,引導、鼓勵家電生産和銷售企業積極展開以舊換新行動,“兩種情況均符合國家要求。而對終端市場而言,政府出面主導、支持以舊換新,將增強企業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公信力,有利于提升企業供應能力和實施效果。目前,全國各地都在談論以舊換新,這對家電市場而言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氛圍,起到了喚醒、激發消費需求的重要作用。當然,此次以舊換新是在尊重消費者意願前提下,並非強制要求,舊家電在使用過程中能耗、性能都會自然衰減,尤其是一些使用十幾年的老家電還存在安全隱患,藉此機會可以換新,是一項惠民政策。對于家電行業而言,以舊換新也起到很好的消費拉動作用,一改過去幾年行業消沉局面。”積極布局,暢通循環

目前,家電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承接以舊換新政策利好。海爾方面告訴中國家電網,海爾對以舊換新進行了全方位布局,從供需兩端推動政策落地。在需求側,海爾擁有覆蓋區縣、鎮村的8萬余家海爾專賣店、卡薩帝店、三翼鳥店、量子小店等,目前海爾在其渠道網絡內全面啓動了“美好生活煥新季”活動,實現了從單品到場景的煥新全覆蓋。在産品上,海爾內部鎖定冰箱、洗衣機、幹衣機、空調等14大品類400余款以舊換新型號,通過爲用戶提供舊機殘值券、煥新補貼券、綠色低碳積分等滿足不同需求。在場景煥新上,海爾通過三翼鳥品牌爲用戶進行陽台、廚房等空間局改,並提供20%-40%的局改補貼。在供給側,海爾推動研發、制造、回收、拆解、再生的高效閉環,支持全産業鏈綠色可持續升級,以回收環節爲例,海爾在全國搭建了5000個回收網絡,覆蓋2482個區縣;在拆解環節,海爾自建拆解工廠,2023年拆解舊家電達673萬台,同時其不斷優化工藝,提升廢舊家電拆解再生價值。“在‘美好生活煥新季’活動中,我們投入專項換新補貼資源10億元,單品換新最高補貼1000元,還可與各地政府換新補貼疊加,最終最高優惠可達15%-20%。場景煥新方案中,我們推出了廚房、陽台、客廳、臥室四大局改方案,政企合計補貼高至30%。”

2023年年底,美的便以自籌資金推動以舊換新“綠電”行動;今年則在過去基礎上進行了升級。一方面,美的著重解決了消費者回收“難”題,整合10萬余家線下門店,形成了覆蓋全國所有省份的回收服務網絡,形成了互聯網+回收、社區回收、以舊換新活動回收、“送新、拆舊、裝新、收舊”一站式服務回收、售後服務網點回收、集散中心回收等多種模式混合回收體系。在換新方面,美的實現了“跨品類換新”,用不同品類的舊家電可實現消費者全屋家電一站式換新,參與換新産品覆蓋全品類。

格力方面則表示,從4月28日起,公司將投入30億元資金進行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主要包含格力和非格力品牌的空調挂機及櫃機。此外,用戶在享受以舊換新補貼同時,還可在“格力董明珠店”以及線下門店參與促銷滿減、直降、優惠券等活動,政府、企業、渠道多重補貼優惠可疊加。

華帝方面提到,目前華帝在線上線下均推出了相應換新優惠,如消費者通過京東“以舊換新”購買華帝廚電,最高可享受10%的換新補貼,同樣可疊加政府消費券,平台優惠券等。另外,4-6月,華帝在全國線下終端門店也開展了“淨潔套餐買2送1”換新福利活動,購買華帝近攏吸櫥櫃煙機J6059Z和分人浴熱水器ZC3i,可免費贈送華帝炬焰竈。

萬和方面表示,目前萬和已匹配專項團隊及專項資源包,將以舊換新作爲公司年度重點攻堅戰役來推進,“從總部到各運營中心、經銷商,我們將持續關注各地政府以舊換新工作安排。目前,萬和已與蘇甯簽署‘以舊換新’戰略合作;針對自營渠道,則通過社區清檢公益行、免費上門安檢、售後服務商帶單、小程序引流、新媒體推廣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在‘收舊’環節,萬和服務工程師可爲用戶提供多品類免費處理回收服務,並針對燃氣熱水器、采暖爐等多品類産品依據殘值給予用戶一定補貼或換新優惠。”

在企業以外,渠道平台也是本輪以舊換新政策的重要參與者,2024年京東大力升級了以舊換新補貼力度和服務政策,計劃拿出65億資金爲消費者提供更優惠的換新補貼和更高額度的收舊價格,並完善其回收和拆解體系。京東零售家電家居生活事業部服務業務負責人提到,目前京東全渠道初步設定的由以舊換新促成的家電銷售預期收入在360億元~400億元,“從目前趨勢看,這個目標非常有望達成,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各地政府、企業、媒體的共同推動下,消費者以舊換新意願相比去年大幅提升,線上消費者主動搜索‘以舊換新’關鍵詞的數量同比增長超300%,並有長期保持趨勢;預計京東2024年以舊換新工作將服務2000萬消費者。”

而天貓方面也宣布,計劃在2024年投入5億元,加碼手機、家電以舊換新補貼,並擴充團隊支持全國1800個區縣大件商品上門送新取舊等工作。此外,諸如重慶重百、四川家福來、包頭同利等地方性渠道也在積極加入以舊換新政策大軍中。

在執行中完善細節

通過與大、中、小型家電企業的交流,中國家電網發現不同企業對政策的反饋速度、效果期待等存在不同反應。相關行業觀察人士認爲,此次政策提到堅持以市場爲主導,鼓勵有能力的地方政府先動起來,這也造成很多地方是以市、縣、區爲單位來出台以舊換新細則,這種情形對于各地設有分公司的大企業而言更具優勢,可迅速對當地政策作出反應;但對各地分支較少的企業,則增加了與本地政策對接的難度。部分企業建議,希望政府未來至少能夠考慮以省級或直轄市爲單位,推出以舊換新細則。

另外,有中小企業提到,此次以舊換新在很多省市並非政府直接補貼消費者,而是企業先行墊款再憑借發票等進行申報返補,對于企業現金流形成了一定壓力。此外,在可調動資源方面,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不可同日而語,如白電三巨頭可以拿出數十億元補貼消費者,而某些小企業一年利潤尚不足億元。在同品類産品上,不同企業能夠提供的補貼力度也不同,如格力對空調以舊換新的最高單機補貼金額可達1000元,而同樣是1.5匹空調,某品牌官方小程序回收價僅爲220元,線上渠道僅爲120元。同爲補貼,卻補出了“價格戰”的味道。

對此,上述行業觀察人士認爲,本輪以舊換新與上一輪政策的顯著區別在于“以市場爲主導”,而市場的基本規律是優勝劣汰,只要企業拿出的資源能夠以福利優惠的方式真正傳遞給消費者,拉動家電市場整體消費,就是好事。“小企業想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可在其可掌控範圍內進行跟進。而據我們了解,不少家電企業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年度營銷費用調整,爲以舊換新留足份額。”

除了中小企業的一些顧慮外,吳鹹建提到了回收和拆解兩端還會存在一些實操性問題,“我認爲值得擔心的並非在消費端。此次,國家以舊換新政策雖著重提及回收體系建設,意在打通收舊環節堵點,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一些頂層設計還不完善。譬如某些鄉鎮賣場和西部地區,或者收舊體量不大,或者路途遙遠,他們如何將産品送至拆解廠,倉儲和中間運費由誰來承擔,這筆成本企業和經銷商都要計算。此外,從各地政府層面考慮,建立回收和拆解體系,要有相應的技術支持,目前我國規範拆解廠每年的拆舊數量在8000萬台,而市場回收數量每年在1.2億台左右,這當中有4000萬台甚至更多舊家電一部分流入二手市場,一部分可能流入非法拆解市場,很多零件拆解後又會售賣給一些小廠,組裝到新産品中,這其中涉及一條廣泛的灰色鏈條,僅靠市場力量難以遏制。”另外,他還提到目前舊家電回收多是“一口價”,無視品牌、品相、使用年限等,容易讓消費者覺得不劃算,如何明確舊家電的回收估值辦法,建立舊家電分級處理機制,也需在政策執行中不斷完善。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統計,五一期間,我國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7.9%,以舊換新活動較好地激發出消費熱情。對于即將到來的618,吳鹹建認爲,當前以舊換新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具有一定力度,企業即使進行其他優惠促銷,也肯定是在現有以舊換新基礎上調整,降價幅度相比現在不可能太大,“事實上,行業一致認爲,以舊換新不是一段時間的促銷活動,而是以國家爲主導的一場持續性便民服務。”

0 阅读:15

中國家電網

簡介:家電世界,由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