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城”佛山沖刺四萬億有本“武林秘籍”

尺度商業 2024-03-22 18:10:47

剛剛登上“工業三萬億”寶座,佛山就宣布了要沖刺“工業四萬億”的目標。

2023年,佛山規上工業産值突破三萬億元,力壓廣州、南京、杭州等省會城市和直轄市重慶,成爲全國工業第四城,以及廣東首個“工業3萬億”地級市,在全國城市“年度大秀”的秀場上盡顯風頭。

然而,寶座還沒坐熱,佛山市委書記鄭轲龍年新春就自我加碼,官宣佛山制造業當家的下一個目標,是到2030年規上工業總産值躍升到4萬億元。

工業四萬億意味著什麽?這是一個極爲稀缺的行列。

截至目前,國內能夠達到這一産值水平的城市僅有深圳和蘇州,它們一個是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一個是中國最強“地級市”,GDP連續10年蟬聯中國地級市第一。作爲中國經濟大市,它們不僅在工業總量上領先,更在産業結構、創新能力、開放程度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就連上海,這個中國經濟第一城,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去年也從“工業四萬億”梯隊掉了下來。沖刺工業四萬億的難度與挑戰不言而喻。工業四萬億不僅是一個量的增長,更是科技創新、産業實力和高質量發展的綜合體現。

作爲一個普通地級市,佛山憑什麽攀登上這座新的工業高峰?他的手中握著哪些底牌,又將如何出牌呢?

工業四萬億的含金量

回顧21世紀佛山工業發展時間線,每隔7-8年就會實現一個萬億的突破。

2008年,佛山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8年後,2016年,佛山總産值突破了2萬億元,7年後的2023年,佛山工業站上了三萬億的新台階。

那麽再過7年的2030年,佛山工業突破四萬億是否也應該十拿九穩?隨著內外部經濟大環境的改變,可能並沒有如此容易。

佛山工業跨越三萬億20年,也恰是中國工業發展、制造業騰飛的20年。2000年到2020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39570億元增加到313071億元。以不變價計算,年均增長10.90%。

即使是在中國工業發展的“黃金二十年”裏,想要跨越從三萬億到四萬億的台階,也並非易事,實現這個目標,深圳用了4年,蘇州用了6年,而上海則是用了整整11年。

而回顧2023年,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較2000~2020年平均增速低6.7個百分點。中國經濟、中國工業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將成爲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量和質的有機統一。如果沒有質的有效提升,那麽量的合理增長將不可持續。

從內部看,佛山土地、人口承載力等資源禀賦也決定了,接下來佛山工業發展必須依靠質的提升而來。佛山市占地面積僅約3800平方公裏,相當于蘇州的44%,地少人多,工業用地十分緊張。2023年,佛山工業畝均産值434萬元,如今全市土地開發強度接近41%,已經遠超過國際公認警戒線。在保持工業用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要邁過4萬億大關,佛山必須將畝均産值提升至5785萬元。

因此,佛山要追上差距,實現2030年突破“4萬億”,絕不能僅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數量積累,也不能只靠幾個優勢産業繼續支撐工業大盤。而是要提升産業質量,實現寸土産寸金,才能再造工業增長新空間、新優勢。

下一個萬億在哪?

毫無疑問,佛山下一個萬億必須依靠質的提升而來。

那麽,佛山新質生産力能否撐起下一個萬億?雖然還有七年之久,但是仍然可以從佛山如今的産業結構與布局中窺見端倪。

戰略性新興産業已成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絕對主力軍。2023年,中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9%,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資産投資6.9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比重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産業發展後勁十足。

而目前,佛山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培育已初見成效,必將成爲佛山沖刺“工業四萬億”的最強王牌。佛山已有3個千億級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除此之外,安全應急與環保産業集群規模接近千億級,新能源産業、高端裝備制造2個産業集群規模達500億級,激光與增材制造、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精密儀器設備3個産業集群規模達100億級。2023年,佛山氫能、機器人2個新興産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庫卡、大族、華數機器人等國內外龍頭機器人企業紛紛落戶佛山。

如今,佛山戰新産業發展增速已高于佛山工業發展增速,成爲拉動佛山工業增長的關鍵力量。2023年,佛山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累計實現增加值3278.27億元,增長7.6%,其中,先進輕紡制造業和新材料制造業均保持較高增速,分別增長9.3%和12.9%。

從佛山招商引資情況,能夠更直觀感受到佛山戰新産業這張王牌的強大。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産業;今天的招商引資,就是明天的支柱産業。2023年,佛山戰新産業項目數量占全部招商項目數量近五分之一,簽約投資額近2000億元,占全市簽約額近一半,其中五個百億項目爲戰略性新興産業,廣東甯德邦普一體化新材料産業項目、星源材質華南新能源材料産業基地項目、一汽大衆佛山新能源汽車發展躍階項目、電將軍先進儲能總部基地項目等赫然在列。

除了戰新産業這張王牌外,佛山還有“傳統産業”這張強大“底牌”。

佛山傳統制造業家底十分厚實,擁有裝備制造業和泛家居産業兩大萬億産業集群,傳統産業中也可以有新質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佛山狠抓制造業轉型升級,從存量中挖潛增量,從傳統産業中挖掘新質生産力。2021年起三年投入100億元,對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智化改造。佛山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擁有代表數智化轉型全球頂尖水平的兩座“燈塔工廠”。

2023年,佛山入選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新增國家“數字領航”企業1家、市級示範工廠25家,培育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11個,574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占比達58%。

通過發力制造業轉型,佛山進一步夯實了發展的根基。2023年,佛山完成工業投資1509 億元、增長31.8%,占固定資産投資比重提升至40%;工業技改投資892億元、增長33.7%,投資額高居全省第一;供應工業用地1.68萬畝,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創下廣東地市的新高。

實業基因源遠流長

是什麽支撐著佛山,讓其工業發展突破一個又一個萬億台階,並孜孜以求不斷瞄准更高目標,這背後的根源是什麽?

從明清發達的手工業,到近代佛山人陳啓沅成爲中國民族工業奠基者之一,再到如今的工業産值突破三萬億,制造實業的基因在佛山這片土地薪火相傳。

清朝時,佛山作爲“天下四聚”的商業大都市之一,就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缫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佛山制造基因就此萌芽誕生。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實體經濟、民營經濟更是蓬勃發展,佛山誕生了全國第一張聯邦椅、第一把鴻運扇、第一台雙門電冰箱、第一塊彩釉地磚、第一個直筒式自動保溫電飯鍋、第一台消毒碗櫃、第一台平衡式燃氣快速熱水器……此外,第一家生産分體式空調機廠家、第一家在鄉鎮企業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向社會發行股票的公司、第一家在海外發行股票的鄉鎮企業都出現在佛山,佛山在家用電器、機械裝備、金屬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等領域孕育出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成爲中國制造業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實體經濟、民營經濟也成爲了佛山最亮的底色。

如今,佛山智造更是響遍全球:一汽大衆MEB工廠,1小時下線66輛整車;海天工廠,1小時完成5.2萬瓶醬油;葆德科技,一個系統連接全球10萬台空壓機......據統計,全世界25%的電飯煲、33%的抽油煙機、43%的熱水器、48%的微波爐産自佛山。

在這背後,閃耀著一批批敢爲人先、勇于開拓、堅守實業的企業家們,何享健、方洪波、楊國強、唐灼林等一個個載入經濟史冊的企業巨子,帶領著本土企業由少到多、由低端到中高端,推動形成佛山今日的産業格局。30多年栉風沐雨,一批又一批像他們一樣的佛山企業家,用汗水和智慧,創造了如今佛山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稅收、八成以上的工業增加率、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成爲佛山經濟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而如今,佛山新生的民營企業家,正積極接過“老大哥”的交棒,在佛山大力發展戰新産業的浪潮中“趕潮”。美的董事長何享健獨子何劍鋒自主創業,打造了智能環境裝備及服務的龍頭企業——年營收超百億元的盈峰環境。格蘭仕集團95後“創三代”梁惠強繼承了父輩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選擇以科技創新爲企業新發展路徑,近年來,格蘭仕大步邁向開源芯片領域,並計劃投資超100億元推進工業4.0項目。

未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城市競爭格局,擁有制造基因和民營基因的佛山,若能一直堅持制造業當家不動搖,持之以恒改革創新、轉型升級激發活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工業邁上四萬億台階應該只是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

2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