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母豬還可以降低900元成本!如何實現?

豬好多 2024-05-07 05:46:09

近幾年,隨著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模化程度逐漸提升,養豬利潤也會逐漸回歸至微利水平。在養殖微利背景下,豬場之間競爭的根本是效率,成本領先便是激烈競爭中決勝的殺手锏。但是養豬成本到底如何去降?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降?還有多大的降低空間?如果養豬人能抓住牛鼻子,解決關鍵問題,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4月29日晚,由甯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甯波三生生物)特別策劃的“1天不浪費拯救900元”驚雷行動直播專場第二場在“甯波三生生物”視頻號進行。武漢華多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總監楊華威博士和甯波三生生物高級技術服務經理任廣輝老師分別從宏觀層次和實操層面圍繞豬場“提質、增效、降本”主題進行了深度分享與解讀,切實幫助養殖戶朋友攻克降本難題。

升維思考、降維執行、多維降本

在本次直播中,楊華威博士就《養豬企業在混沌形勢下的應對策略》這一主題具體剖析豬場成本難降的原因以及實現低成本養殖的方法。

楊華威博士開篇便指出,每個産業發展的背後都有相似的發展規律可循,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發展會經曆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整合期、涅槃期、收獲期和變革期幾個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呈現出的競爭態勢也是不一樣的。而當前的養豬業正處于成熟期之前的發展期,這一階段的重要表現就是“質量提升和成本領先”,所以當下對于豬場發展來說,持續降低成本仍是必修功課。

但爲何許多豬場成本難降呢?這是因爲很多人的降本方案太簡單粗暴,盲目的從“壓縮采購、減少飼料、清空豬舍、裁員降薪、弱化管理”等方面減少支出,結果反而導致“效益低下、管理混亂、人員不穩、疾病爆發、成本高企”等問題加劇,最終被淘汰出局。

要想有效降低成本,首先要明確影響豬場生産性能的限制性因素是什麽?在“飼料營養、種豬基因、員工技能、環控和硬件、健康水平、生産節律”等要素上,究竟哪個才是短板?須知水桶理論同樣適用于養豬業。

楊華威博士認爲豬場提質增效有三個層次,即“生産效率、運營效率、結構效率”,其中,結構效率是對頂層結構的變革和創新,也是豬場“增效”最有發揮空間的方向。

就生産效率來說包括繁殖效率、育肥效率、飼料利用效率等各個方面。對于繁殖效率來說,後備母豬管理是母豬場高效生産的保障;對于育肥而言,疾病控制、健康管理等都是重要手段。對于飼料利用率的提升需要把控好生理浪費、病理浪費和物理浪費。

在運營效率層面,需要把握好資金成本的運營計算、掌握好出欄時機、做好生物安全風險的防控等。經過楊博士測算,銀行利率每提升1%,則對應肥豬出欄增加7元/頭。對于不同的飼料供應模式成本也不盡相同,如果采用代加工模式,飼料單噸價格可節省80元左右(每頭豬可節約飼料成本30元)。此外非瘟、藍耳、腹瀉等重大疾病的影響對豬場損失影響巨大,這些都是豬場營運層面應該考慮的問題。

就結構效率來說,豬場建設模式、生物資産更新模式、合夥人模式、飼料配方結構、區域優勢、原料使用等都將對豬場效率帶來直接影響。而對于所有的影響因素來說,楊華威博士認爲——人是養豬的核心,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關鍵!

直播中,楊博士從多個層面分析了當前豬場低成本養豬的實現路徑和效率提升的模型,爲直播間的朋友們帶來了養豬産業發展的深度思考。

母豬生産一天不浪費,拯救900元

甯波三生生物高級技術服務經理任廣輝老師帶來《一天不浪費——母豬高效利用》的主題分享。

“220之翼”可實現降本760元

任廣輝老師提到,目前大部分豬場在補入後備母豬時存在入群日齡控制不當、缺乏情期管理等問題,造成了母豬産能利用率低、失配率高等問題,嚴重影響豬場整體效益。而隨著近年來我國種豬的性能改善,種豬達到100kg的日齡已降至約160日齡,使得後備母豬在220日齡參配成爲可能。

難得的是,如果後備母豬入群日齡由之前的250日齡縮短至220日齡,即提早30天,不但不會影響母豬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且更有利于提高母豬的整體利用率。

其中,對于早期精准入群來說,要特別注意的是,母豬初情期的管理十分必要。後備母豬在入群前需建立初情期,有初情期的後備母豬其整體利用率和繁殖性能更優。通過對7個引種批次(約6700頭後備母豬)初情期流程處理後,與之前(4個引種批次,2595頭後備母豬)對比,結果表明,後備母豬的參配率提升8.60%、受胎率提升5.62%、後備母豬群利用率提升11.93%;且初情期越早有利于提高三胎母豬留存率和增加母豬的使用年限。

任廣輝老師指出,後備母豬能否開配,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指標即:開配日齡210~220日齡;開配體重125kg~135kg;開配情期2~3個情期。豬場還需要根據配種計劃制定引種計劃,如果後備配種日齡設定爲220日齡,則最大引種日齡爲150日齡。

任廣輝老師通過實踐數據得出,豬場使用“220之翼”後備母豬精准的入群方案後,後備母豬在180-190日齡,通過初情期管理技術和精准入群技術,使其建立初情,實現後備母豬提前入群,將入群日齡由之前的250日齡縮短至220日齡,提前30天入群,利用率提高6%,入群成本降低760元左右。

後備母豬早期入群固然好,但是早期入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關鍵事項,任廣輝老師在分享中爲養豬人總結出了幾條早期入群方案實操注意事項:

1、參配體重,後備母豬220日齡至少達到125~130kg方可執行早期入群。

2、後備母豬早期入群情期管理十分必要。

3、合理、精確的引種計劃是實現後備母豬早期配種的基礎。後備母豬引種時需要引種多個批次場區,需做好引種日齡梯度規劃, 避免多個批次後備母豬都是同一日齡。

“保宮計劃”可實現投入回報率1:30

此外,産房問題也是豬場成本損失的“重災區”。産房炎症、分娩跨度大、弱仔護理、生物安全、白死胎(夜間)作爲産房管理面臨的五大痛點,制約著産房效益的提升。甯波三生生物提供的“保宮計劃”方案,可以讓母豬平均産程縮短80分鍾,窩均死胎率降低48%,産後炎症降低50%,斷奶7天複配率提升10%,受胎率提升3.45%,母豬白天分娩率達95%以上,窩斷奶成本降低140元左右。以5000頭母豬場,18天批次生産爲例,可實現投入回報率1:30。

總的來看,使用“220之翼+保宮計劃”可以綜合降低成本900元/頭。

直播間精選問題答疑

Q1:楊老師在分享中提到“豬場運營風險>種豬性能”,那麽規模豬場的運營風險有哪些?規模豬場之間最能拉開成本差距的是哪幾個方面?

楊華威博士:最大的風險來源于非瘟後帶來的生物安全問題,現在很多疫苗毒帶來的後果就是清群。第二,提升企業的經營能力,緊跟趨勢,及時調整節奏很重要。第三個風險是人才的風險,以後的養豬企業需要能掌控智能設備的人才,這是競爭的核心。此外非瘟、藍耳、腹瀉這幾大豬場重大疾病的風險對豬場成本影響很大,企業是否具備淨化的能力很重要!

Q2:220日齡後備母豬精准入群目前在國內的應用情況和實踐表現如何?

任廣輝老師:當下很多豬場都有220日齡入群的比例,但是比較難以做到平均220日齡入群,很多公司是在220日齡之前開配,開配後是陸陸續續入群,更多的入群時間在240-250日齡之間入群,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成本的淨增,一些大的集團公司也在向低日齡階段入群靠攏,經過驗證的豬場,效果和效率是更好的!

Q3:楊老師在剛剛的分享中提到了關于二次育肥的內容,那麽楊老師對當下的二次育肥市場怎麽判斷?二育是未來中小養殖戶更好的出路嗎?

楊華威博士: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需要根據每個豬場的飼料消耗,人工,水電及財務費用等現狀核算,飼料成本3.6元/kg,可以算出肥豬在不同上市體重,不同毛豬價格下的邊際效益。應根據市場價格和自身成本控制能力,來決定何時出欄肥豬更具性價比。

Q4:如果將後備母豬的入群時間提前至220日齡,對應的免疫程序需要怎樣調整?

任廣輝老師:是的。隨著配種時間的提前,後備母豬的疫苗接種時間也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前移。例如適當縮短疫苗與疫苗間的免疫間隔時間,使用多種疫苗的聯合免疫等等來調整後備母豬疫苗接種時間。但是豬場在做引種規劃時,對種源的品質把控也非常重要!

Q5:豬場的超期不發情後備母豬比例較高,PG600處理效果也不好,怎麽制定有效的處理方案來提高配種效率?

任廣輝老師:針對這類問題根本原則是減少這類母豬的比例。那麽現有的超期豬如何處理?需要先了解母豬的情期,母豬的情期是21天時間,有12-14天的黃體期和幾天時間的卵泡期,在黃體期用任何藥物幹預都不會有任何發情,所以用藥物處理的時間點非常重要。

如果不知道處于情期的哪個階段可以用定時輸精的方式先找到情期,讓其處于卵泡期再進行處理。

當下,生豬行業整體行情較爲低迷,全行業都在“深挖生産潛力、著力增效降本”,對于養豬人來講,降本也是一項必修課,本場直播兩位老師爲豬場提質增效運營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徑。

0 阅读:17

豬好多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