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衮死後順治朝出現理政三王,他們都是誰?爲何無一善終?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3-21 11:11:04

在康熙朝之前,清朝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擁有極大的權力,作爲一國之君也不得不受制于議政王大臣會議,皇帝提出的主張若是不能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同意,也是不能執行的。換句話說,皇權並未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爲此康熙設置了南書房來加強皇權。

但議政王大臣會議究竟是怎麽回事呢?爲何能淩駕于皇權之上呢?

01 議政三王的由來

議政王大臣會議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太祖皇帝原本將嫡長子褚英立爲皇太子,協助自己處理朝政;但是褚英得不到“五大臣”與“四大貝勒”的支持,爲了後金的利益,太祖皇帝便不得不廢掉褚英的太子之位,兩年後將其處死。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與皇太極(阿敏是太祖的侄兒)

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安費揚古、何和禮與扈爾漢(五大開國功臣)

褚英之後便是嫡次子代善被封爲太子,代善雖然德高望重,但是因爲與太祖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暧昧不清、不能善待自己與前妻所生的孩子而失去了太子之位,降爲和碩貝勒。

自此以後,太祖便不再立太子,而是“四大和碩貝勒”輪流執政;

天命七年太祖宣布實行“八王共治”,除了四大貝勒外,還有四小貝勒,八位和碩貝勒共同治理朝政。皇太極繼任大汗之位後,除了皇太極這位新大汗外,另外三大貝勒也一同南面而坐,無疑是在削弱汗權;皇太極在加強汗權的過程中,除掉阿敏與莽古爾泰,轉而自己南面獨尊。汗權得到了極大地加強,1636年皇太極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皇帝。

四大貝勒:太祖嫡子(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太祖之侄阿敏

四小貝勒:太祖最寵愛的大妃所生三子(阿濟格、多爾衮、多铎)與濟爾哈朗(太祖親弟弟舒爾哈齊的兒子)

此時的皇權已經得到加強,但是皇太極將原先的旗主貝勒全部封王,而且命除了八旗固山額真繼續兼任議政大臣外,每旗還需要增加三位議政大臣。皇太極此舉其實是想要削弱大貝勒們的權利,所以會挑選一些爵位比較低的宗室子弟擔任議政大臣,而便于加強皇權。

但即便是如此,只要議政王大臣會議存在,便是對皇權的削弱。

尤其是在年僅6歲的順治帝登基後,因福臨年幼,便由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衮輔佐年幼的皇帝,直到福臨能夠親政。但一直觊觎皇位的多爾衮,至死都沒有放棄爭奪皇位,讓順治帝做了七年的傀儡皇帝。

順治七年12月多爾衮突然去世,順治帝得以提前親政。

但順治帝此時畢竟只是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雖得以親政,但很多的朝政大事並沒有能力與精力處理;所以便打算從宗室親王中挑選幾位輔佐順治帝。

不管是資曆還是輩分,鄭親王濟爾哈朗都是當之無愧第一位的選擇,但此時的濟爾哈朗已經年過半百,身體與精力確實跟不上;而與濟爾哈朗同輩的親王中,禮烈親王代善也已經病逝,睿親王多爾衮、豫親王多铎先後去世,英親王阿濟格死于爭權奪利,至于威望較高的多羅繞余郡王阿巴泰也在順治三年病逝。

爲此順治帝與孝莊便不得不在下一輩中,選擇德高望重些的擔任理政王。

最終:

多羅郡王繞余阿巴泰第三子、端重親王博洛

禮烈親王代善第七子、巽親王滿達海

太祖嫡長子褚英第三子、敬謹親王尼堪

三位年輕的親王,全部都是順治帝的堂兄弟,“理政三王”不僅掌握議政王大臣會議,而且管理六部之事;成爲睿親王多爾衮去世後,順治朝僅次于皇權的存在。

但既然是“大家衆望所歸”的“理政三王”,但爲何無一善終呢?

02 滿清對明作戰中戰死沙場級別最高的將領——尼堪

尼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發妻佟佳.哈哈納紮青所生嫡長子褚英第三子,生母是褚英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嚴格來說,尼堪算是罪臣之後。

因爲尼堪的父親褚英是被太祖皇帝下旨處死的,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太祖努爾哈赤在接受漢文化的同時,便想要學習明朝“立嫡立長”,讓嫡子或者是長子來繼承汗位。而褚英作爲嫡長子,戰功赫赫,自然是太祖首先考慮的對象,所以即便是褚英殘暴、生性狹隘還是被立爲太子,太祖想給嫡長子一個機會。

但是褚英終究還是讓父汗失望了,被“四大貝勒”“五大臣”聯合一起傾軋,四大貝勒不滿褚英自私,讓諸位弟弟發誓不再分財産;而就連太祖都很是尊重的五大臣,在太子褚英這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面對四大貝勒與五大臣的狀告,太祖權衡再三,不得不廢掉褚英的太子之位。

被廢後,褚英不僅毫無悔意,私下裏結交黨羽,敵對自己的父汗,伺機報複;在父汗領兵外出時,居然對天地詛咒。太祖得知後,盛怒之下便將褚英圈禁起來;兩年後褚英仍舊不思悔改被太祖處死,年僅36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褚英因罪被處死,但“父之罪罪不及子女”,不管是褚英被圈禁還是被處死,都沒有牽連到自己的子孫後代。褚英的兒子們仍舊得到祖父努爾哈赤的重用,給予建功立業、封爵的機會。而尼堪作爲褚英嫡福晉所生的嫡子,自然更是不乏建功立業的機會。

太祖努爾哈赤在時,尼堪便多次跟隨後金軍出征,並多次立下戰功。

天聰九年,尼堪跟隨十五叔多铎一起率兵進入錦州、甯遠,來牽制明軍;

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後,將尼堪封爲固山貝子,這一年尼堪27歲。

大清宗室子弟爵位: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皇子最低爵位)、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

同年十二月,皇太極禦駕親征朝鮮,尼堪跟隨十五叔豫親王多铎一起負責追擊朝鮮國王李倧,並且大敗朝鮮援軍。崇德二年正月朝鮮國王歸降大清,清軍班師回朝;回到盛京後四月,尼堪便被授予議政大臣之位。

此時的尼堪已經進入到大清權力中心,成爲皇太極信任的侄兒。

崇德四年,皇太極禦駕親征明朝,尼堪跟隨十叔英郡王阿濟格一起攻打塔山與松山;

崇德七年,尼堪奉命駐守在錦州城。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極病逝後,順治帝登基。

順治元年四月,尼堪跟隨十二叔睿親王多爾衮一起入關,大敗李自成的農民軍;緊接著又跟隨十叔阿濟格一起追擊李自成的殘部;這年十月,尼堪憑戰功晉封多羅貝勒。

隨後尼堪又跟隨十五叔多铎一起從河南進軍陝西,大敗李自成農民軍的大本營;緊接著在陝州大敗農民軍。順治二年正月,尼堪同懷順王耿仲明、貝子尚善一起大敗李自成的騎兵;三月份河南全境被清軍平定。

五月,尼堪跟隨十五叔多铎一起南下,征討南明弘光政權,很快便攻破南京,並且將明福王活捉。在大軍班師回朝時,尼堪得了不少賞賜。

李自成的農民軍被平定後,接下來便是盤踞四川等地張獻忠的農民軍,肅親王豪格奉命征討張獻忠,尼堪跟隨一起出征。尼堪率領大軍到達西安以後,便消滅了賀珍的部隊,並且緊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圍殲流寇。

這年十一月,尼堪跟隨肅親王豪格進入四川,很快便平定了張獻忠主力,並且斬殺了張獻忠。從此刻開始,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便進入四分五裂的狀態,之後尼堪便同貝子滿達海一起,迅速進軍西南,平定遵義等地,四川被平定。

順治五年,尼堪的大軍班師回朝。

剛回到京城後不久,尼堪又跟隨十叔阿濟格一起平定了天津一帶的土寇,憑戰功晉封爲敬謹郡王。被封郡王後的尼堪,便可以爲主帥親自率兵出兵。

順治六年,尼堪被任命爲定西大將軍,討伐叛將姜瓖,此戰尼堪多次立下戰功,並且招降了姜瓖所設置的巡撫姜輝,緊接著姜瓖身邊的大將蔣英壇率部歸順大清。爲了能夠讓姜瓖也歸降大清,多爾衮親自前往大同,並且將戰功赫赫的尼堪晉封爲敬謹親王。

姜瓖被自己身邊的部將斬殺後,尼堪大軍班師回朝。

順治七年敬謹親王尼堪同簡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一起打理六部事務,多爾衮派尚書阿哈尼堪前去迎接朝鮮的王弟,但是阿哈尼堪卻想讓別人代替自己前往,此事尼堪是同意的;然而並未詢問多爾衮的建議,多爾衮得知後,便將尼堪降爵爲敬謹郡王。

這年年底多爾衮突然去世,順治帝得以提前親政。

因爲順治帝尚且只有十三四歲,沒有足夠的精力與能力處理朝政,所以尼堪、滿達海、博洛三人便被選爲理政三王,尼堪因此而恢複了親王爵位。

但是剛恢複親王爵位後不久,便受到英親王阿濟格的牽連,再次被降爲郡王。

朝廷命尼堪管理禮部,並且在五月又恢複了尼堪的親王爵位。

順治九年,尼堪掌管宗人府事務。

順治九年,尼堪被任命爲定遠大將軍,率兵前去征討南明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在尼堪出發之前,順治帝親自將其送到南苑。這年八月定南王孔有德在率兵攻打到桂林的時候,被南明大將李定國圍困,孔有德見大勢已去便自殺而死;孔有德的家人,妻妾全部自缢,兒子孔廷訓被孫可望活捉,只有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得以逃走。

消息傳到京城,朝廷緊急下令尼堪率兵從湖南轉戰廣西,剿滅李定國。

尼堪率領清軍日夜兼程趕到了衡州,結果在第二天還未來得及排兵布陣,南明軍四萬多人突然出現,尼堪大敗明軍,並向北追擊了二十多裏。此戰後,南明軍便設置了伏兵,在尼堪前往廣西的路上設伏,其他人勸說尼堪退兵,但是尼堪不肯退:我們攻打明軍不能有退兵;我是朝廷的宗室,若此時撤兵的話,當有何顔面回京城呢?

就這樣尼堪率兵繼續往前,進入到了明軍的包圍之中;在此戰中尼堪不幸中箭,戰死沙場。

就這樣尼堪以理政王、定遠大將軍、敬謹親王的身份戰死沙場,成爲滿清對明作戰中戰死沙場級別最高的將領。得知尼堪戰死的消息,順治帝辍朝三日,並打算親自參加尼堪的葬禮,但是被衆大臣勸阻,順治帝贈與其谥號“莊”。

因尼堪戰死,從征的諸多將領全部論罪。

本來戰死沙場的尼堪可以名垂青史,但是卻在順治十六年被朝廷追論罪責:在多爾衮死後私下裏謀取多爾衮的財物、並且包庇尚書譚泰(歸附了多爾衮);按照大清律尼堪應該被削爵,但是因爲尼堪是戰死沙場,順治帝便爲其保留了爵位。

滿達海:被削爵

滿達海的父親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嫡次子,雖然沒有坐到大汗/皇位上,但是他的威望極高,讓自己家族成爲滿清第一王族。作爲代善的兒子,滿達海自然不缺建功立業的機會。

天聰二年(1628年),滿達海第一次跟隨後金軍出征錦州。

崇德五年(1640年),滿達海跟隨叔父皇太極一起圍困錦州城,大敗杏山來錦州的明朝援軍,以及松山的騎兵。次年滿達海便憑其戰功被封爲輔國公爵位,這年八月滿達海跟隨堂兄肅親王豪格一起包圍松山,並且大敗松山的明軍。

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救援松山,滿達海大敗其三隊人馬;但明軍實在是太多,清軍不得不撤退,滿達海負責墊後,擊退明軍的追擊。緊接著滿達海同其他諸王一起擊潰明總兵吳三桂的部隊,吳三桂連夜逃走。

崇德七年,滿達海跟隨叔父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起,將松山攻克;

崇德八年,滿達海再次跟隨清軍出征,並建立戰功;這一年滿達海被授予督察院承政一職。

順治登基後,滿達海跟隨叔父睿親王多爾衮一起入關,大敗李自成的農民軍;這年十月滿達海被晉封爲固山貝子,並跟隨十叔英親王阿濟格一起繼續追擊李自成殘部。

順治三年正月,滿達海跟隨堂兄肅親王豪格一起率領進入四川,征伐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此戰中滿達海語敬謹親王尼堪一起立下不少戰功,很快四川全境被平定;順治四年八月,大軍班師回朝。

順治六年禮烈親王代善病逝,其親王爵位由滿達海承襲。

這年七月,滿達海被授予征西大將軍率兵出征,攻克朔州、馬邑、靜樂縣、甯化所等地;緊接著同端重親王博洛一起攻克汾州,在姜瓖被部將所殺後,大同平定。爲了穩定周圍的局面,滿達海率兵圍攻平遙、太谷等地,並這些地方全部平定。緊接著屯留、榆社等縣也被攻下。奉攝政王多爾衮之命,滿達海率兵返回京城。

順治七年,滿達海同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一起管理六部事務;這年年底多爾衮去世。次年二月,滿達海便被選爲理政三王之一,輔佐順治帝處理朝政事務。滿達海的親王封號也改爲巽親王,並且奉命管理吏部事務。

順治九年,滿達海病逝,年僅31歲,順治帝贈與其谥號“簡”。滿達海病逝後,其子常阿岱承襲巽親王爵位。然而順治十六年,滿達海被追論罪責:在多爾衮去世後私下裏霸占其財物,並且庇護尚書譚泰。

此時滿達海雖然已經病逝七年,但是被削爵,將其子常阿岱降爲貝勒爵位。改由滿達海的堂弟傑書承襲祖父代善的和碩親王爵位,改爲康親王爵位。

博洛:被削爵

博洛的父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阿巴泰因生母是側妃的緣故,而地位低于皇太極等人(四位大妃所生才是嫡子)。因此阿巴泰至死,最高的爵位都只是郡王,哪怕是戰功赫赫也未被封爲親王。

值得一提的是阿巴泰雖未晉封親王爵位,但是他的兩個兒子被封爲親王:

一位便是博洛,被封爲端重親王;

另一位便是博洛的四弟,被封爲安親王。

博洛是阿巴泰嫡福晉納喇氏所生的嫡子,自然不缺乏建功立業封爵的機會:

天聰九年,博洛23歲時跟隨後金軍伐明,並且在錦州城外牽制明軍而立下戰功。

崇德元年,博洛被封爲固山貝子,並跟隨父親阿巴泰一起出征。

崇德二年,博洛得皇太極允許,參與議政。

崇德三年,博洛被授予理藩院參政一職;並跟隨皇太極一起攻打甯遠城,此戰中博洛表現非常勇猛,迫使明將祖大壽敗走。

崇德五年,博洛跟隨叔父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起出征,擊敗明軍追兵;緊接著又跟隨諸王一起圍攻錦州城。崇德六年,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救援祖大壽,博洛佟十叔阿濟格一起攻擊明朝援軍,並將明軍追到了塔山;緊隨其後博洛又大敗明總兵吳三桂等人。

順治帝登基後,博洛跟隨十四叔睿親王多爾衮一起入關,大敗李自成的農民軍;並且憑戰功晉封貝勒爵位,緊接著便跟隨十五叔多铎一起出征河南。河南平定後便轉戰江甯,博洛率領一半的清軍,招撫了常州與蘇州,並直接將杭州攻下。

順治二年,博洛跟隨叔父多铎一起征伐南明弘光政權,平定湖州、甯波等地,明淮王朱常清歸降大清;緊接著博洛又率兵攻克嘉興、江陰等地,憑戰功得了不少賞賜。

順治三年,博洛被任命爲征南大將軍,同開國功臣費英東的兒子圖賴一起領兵南下福建,五月份到達杭州。六月到達浙江金華,七月攻克,並斬殺了明蜀王朱盛濃,緊接著攻克衢州、浙江悉平。十一月,博洛率兵進入福州。

順治四年,博洛班師回朝,憑戰功被封爲多羅端重郡王。

順治五年,博洛跟隨十叔阿濟格一起行軍到大同,討伐叛將姜瓖。

順治六年,多爾衮親自前往大同招降姜瓖,並且將博洛晉封爲端重親王。這年四月博洛被封爲征西大將軍出兵征伐叛軍,多次潰敗叛軍。這年八月姜瓖被部將斬殺,九月博洛率兵攻克永甯州等地。

順治七年,戰功赫赫的博洛同滿達海、尼堪一起管理六部事務。後因得罪多爾衮而被降爲郡王,這年年底多爾衮去世。

順治八年順治帝親政後,便恢複了博洛親王爵位;

三月受英親王阿濟格的牽連,而被降爲郡王;

不久博洛奉命分管戶部,並恢複了親王爵位。

順治九年,博洛病逝,年僅40歲。博洛病逝後,由其子齊克新承襲親王爵位。

順治十六年,博洛同滿達海、尼堪同罪,被削爵,其子齊克新也被降爲貝子爵位。

結語

清初理政三王滿達海、尼堪與博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建功立業的經曆都非常相似:

都是太祖的孫兒,父親都是大清戰功赫赫的親王/郡王

曆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四朝,多次建功立業,憑戰功被封爲親王;而且三位理政王的爵位從貝子、貝勒到親王都是經攝政王多爾衮之手。可以說理政三王的加官進爵跟多爾衮有分不開的關系,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多爾衮在順治朝初期的權勢與地位,爲順治帝與孝莊所忌憚;多爾衮病逝後順治帝得以提前親政。

雖然理政三王得以輔佐剛親政的順治帝處理朝政事務,但是對于順治帝而言理政三王始終是威脅皇權的存在。而且理政三王跟多爾衮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日漸長大成人、掌握換氣管的順治帝而言,理政三王的存在就是在弱化皇權。

所以理政三王從一開始便決定了不會善終,至于理政三王貝論罪的理由,如出一轍:都是因爲私下裏霸占多爾衮的財物、包庇尚書譚泰的罪責(譚泰背叛了順治帝,投靠多爾衮),便克看得出,理政三王的威脅。

很明顯,在多爾衮活著的時候,理政三王並沒有堅定地維護順治帝的皇位。

之所以在順治帝親政後任命理政三王,是因爲年幼的順治帝確實需要幾位德高望重的親王;一旦順治帝坐穩了皇位,理政三王便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這便是王權威脅到皇權的必然結果;多爾衮去世後,理政三王的羽翼若是更加豐滿,便是順治朝的“另一個多爾衮”。雖然理政三王早早去世,但其罪責必須要追問,若非尼堪戰死沙場的話,也會同滿達海、博洛一樣被削爵。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