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後,蔣介石調遣嫡系精銳坐鎮蘭州,分割青海甯夏兩省軍閥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4-30 14:36:10

北伐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爲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但實際上只能掌控東南一隅,政令不出長江中下遊,其余廣大地區的實權依舊被被各地方實力派所控制。其中,遠在西北的青海、甯夏等省更是令蔣介石鞭長莫及,始終未能派入一兵一卒。

青海省主席馬步芳

蔣介石對青海甯夏馬氏軍閥委以重任

1930年以前,廣闊的西北地區一直由馮玉祥的國民軍所統治,後來由于國民軍陸續東調准備參加中原大戰,青海、甯夏甚至甘肅等省逐漸出現了權力真空。蔣介石趁機拉攏駐防于此的馬氏軍閥,任命馬麒爲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鴻賓爲甯夏省政府主席。同時,正在中原大戰戰場的甯夏部隊也在馬鴻逵帶領下投靠蔣介石,在津浦、膠濟鐵路沿線同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等反蔣派軍隊作戰,後來馬鴻逵因作戰有功升任所謂“討逆軍”第15路軍總指揮。

中原大戰結束後,蔣介石忙于剿滅南方逐漸壯大的紅軍,對遠在西北的馬氏軍閥依然無暇顧及,只好加緊拉攏以爲己用,暫時穩定局面。1931年1月2日,蔣介石任命馬鴻賓爲新編第7師師長兼甘涼邊防司令,15日又改任甘肅省代理主席。馬鴻逵在中原大戰後返回甯夏老家,也立刻被任命爲甯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5路軍軍長。這樣蔣介石采取委任軍政要職的手段完成了對西北馬氏軍閥控制的第一步,建立了松散的蔣馬政治聯盟。

甯夏省主席馬鴻逵

中央軍精銳進駐蘭州,分割青甯二馬

但蔣介石對馬氏軍閥也並非一味縱容拉攏,也時時刻刻防備。他雖然暫時任命馬鴻賓代理甘肅省主席,但從中原大戰後的亂局中騰出手後,立即調遣嫡系將領坐鎮蘭州以控制整個甘肅,把青海、甯夏兩股勢力從地理上分割開來。1931年12月,國民黨元老邵力子被任命爲甘肅省政府主席,當發現其無力應對當地複雜局面後,蔣介石親信、第6路軍總指揮朱紹良被緊急調來接任。

1933年2月,中央軍精銳胡宗南第1師等部先後進駐甘肅天水、隴南等地區;9月,甘肅綏靖公署成立,朱紹良爲主任,統管甘肅軍政大權。從此,西北的交通樞紐、戰略要沖蘭州被蔣介石嫡系中央軍完全控制,“青馬”、“甯馬”被分割開來,無法在軍事上聯合對抗南京國民政府。

蔣介石與愛將胡宗南

挑唆孫殿英與馬氏軍閥互鬥,坐收漁翁之利

1933年5月,馮玉祥氣憤于日寇在華北地區的步步進逼,遂在察哈爾省省會張家口組建“民衆抗日同盟軍”,召集舊部誓師抗日。爲了削弱馮玉祥的力量,防止其東山再起,蔣介石任命駐防在察哈爾省的國民軍舊部孫殿英爲青海西區屯墾督辦,率領所部41軍8萬余人假道甯夏向青海開拔。此舉實際上也是要挑唆孫與青甯二馬互相爭鬥,“待兩虎相鬥,兩敗俱傷時,乘機遣兵,一舉殲滅”。

果然,蔣介石發表了對孫殿英的任命後,馬鴻逵不惜率領甯夏省政府全體職員,以辭職相要挾電請蔣介石收回成命;青海省新任主席馬步芳也擔心祖輩數十年基業覆滅,組織各界群衆舉行“拒孫大會”、進行示威遊行。待看到這種非軍事的“拒孫”不能奏效後,爲了維護自己的地盤,青海、甯夏兩股勢力團結在一起,開始進行武裝抵抗,經過4個月鏖戰,孫殿英的軍隊徹底瓦解,馬氏軍閥損失也頗爲慘重。

抗日成爲全民族頭等大事

不過,由于此時日寇的侵略已經迫在眉睫,實在不能再起內戰、妄動刀兵,蔣介石對各地方實力派再也沒有機會徹底消除,只好派黨政大員到青海、甯夏進行安撫,繼續采用拉攏、收買的手法對諸馬軍閥進一步進行控制、利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