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三國最僞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仍被當英雄供奉

小曉榮 2023-11-21 20:19:12

古人道:“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充分說明了文字對于輿論的影響,所以孔子之前私人都是不允許隨便書寫曆史的,只有官方才會有曆史記載。不過東周之後,禮崩樂壞,就沒有這麽多規矩了。諸子百家都開始著書立說,到了後世民間的小說、劇本更是層出不窮。《三國演義》就是這樣的一本民間演義小說。孟子曰: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孔子尚且覺得自己改編的曆史會對事實進行一定的改編而導致人“罪”他,何況是羅貫中呢?事實上,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當中對當時的曆史人物、曆史情節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編,有的甚至完全脫離了曆史。比如:他才是三國最僞善的人,卻被羅貫中吹上了天,如今仍被當英雄供奉。

三國最僞善的小人是誰呢?以《三國演義》爲框架的話,我們得出的三國小人無非是那麽幾個。排在第一位的大約是司馬懿,這家夥也確實是個小人,他的一生就是抱定兩大“秘訣”,一條叫“苟字訣”,一條叫“坑字訣”,苟死了曹操、諸葛亮,坑死了曹家人,最後讓自己的後人做上了皇帝。

司馬懿算不算小人呢?算,但是卻也算不上三國最僞善的小人,因爲那時候禮崩樂壞,弑君謀國倒也是天下慣例,只不過曹操是“盜”天下,而司馬氏則是“偷”天下,看起來更惡心一些而已。而以《三國演義》爲模板,第二個容易被人認爲是小人的人大約就是曹操了。他的名言:

“甯教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

更是妥妥的小人宣言:我就是壞人,我驕傲。不過,曹操也算不上最僞善的小人,因爲曹操他不僞善,他是真小人。但是如果我們抛開《三國演義》,在曆史當中尋找,卻會發現一個既比司馬懿僞善,又比曹操小人的最僞善小人——他就是國舅董承。可能大家對董承還不是特別的清楚,我們說他的另外一個身份——衣帶诏主角。

董承是東漢外戚,他的姑姑乃是漢靈帝的母親,他的妹妹則是漢獻帝的貴妃。漢朝是一個外戚問題非常嚴重的時代,所謂外戚就是皇帝妻子那一幫家人的勢力。漢朝的外戚經常幹涉國政,乃至于操控皇帝的廢立,而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天子逃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外戚的原因。

所以董承的出身在當時來看就不是特別的“幹淨”。但是董承卻被羅貫中在自己的書中吹上了天。尤其是在衣帶诏一章的故事當中,董承更是作爲當時聯絡天下英雄對付曹操的關鍵人物。與此同時,董承還在天子落難的時候舍身保護,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那麽,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曆史上,董承的經曆倒確實如此,他曾經護衛過漢獻帝東歸,也曾經秘密謀劃過刺殺曹操的計劃,但是具體情況又與演義完全不同。首先,護送天子東歸其實是董承奉命行事,算不上特別的事件。其次,在東歸的路上,董承不僅沒有好好的保護漢獻帝,還與自己的同事爆發戰爭,導致漢獻帝行禮全失,威儀不在。

公元196年,因爲在與其他人爭權的過程當中戰敗,董承親自邀請曹操前來勤王——所以曹操其實是他一手拉過來的。最飽受爭議的是,董承的衣帶诏真的是皇帝親自賜給他的嗎?他的衣帶诏又真的是爲了拯救漢朝的天下嗎?衣帶诏對于漢朝的作用真的是拯救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首先,曆史上沒有任何記錄顯示董承拿到了所謂的“衣帶诏”,而且當時年紀尚小的漢獻帝又怎麽敢輕易寫這種會招致殺生之禍的東西呢?所以衣帶诏大概率是董承自己編出來的,從他前面的經曆也可以看出來他是個特別喜歡爭權奪利的人。自己護送皇帝,卻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得鬧事了。

所以他勸王子服時說:“呂不韋有了子楚之後得以富貴,現在我和你能這樣。”呂不韋難道是忠臣的典範嗎?他的本意其實也跟呂不韋一樣,就是想把漢獻帝當作一件寶貝,“奇貨可居”也。因此衣帶诏,本質上是他覺得漢獻帝“奇貨可居”。與此同時,他密謀曹操,也讓漢獻帝與曹操的矛盾徹底激發,再也沒有挽回的余地。

得知衣帶诏的曹氏家族,哪怕是想還政于天子,也不可能了。所以衣帶诏只是加劇了漢獻帝糟糕的境地。如此虛僞、自私的人卻被人稱作忠君報國的典範,豈不是三國最虛僞的小人?但是因爲羅貫中把他吹成了忠臣,如今他仍然被大家當作英雄一樣崇拜和供奉,可見文學作品影響力之強大了。

0 阅读:2

小曉榮

簡介:喜歡我的作品就多多支持下,關注我,不要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