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芷》同樣是花家女,花娴憑什麽得花家庇護一輩子?憑這兩點

竹英的成長計劃 2024-04-15 20:50:25

花家有兩位姑奶奶,分別是大姑奶奶花靜,和二姑奶奶花娴。

可是同樣身爲花家的女兒,兩人的命運確實天差地別。

因爲最後花靜被婆家休掉,被娘家逐出族譜,兒子更是絕了科考之路。

而花娴不僅僅成功和離,還受花家庇護一輩子,兒子進花家族最終學成就一番事業。

同樣是花家女,花娴憑什麽能夠如此幸運呢?

我仔細分析了下原因,靠這兩點。

第一:花娴對娘家懂得返哺之恩。

其實在花家倒下後,無論是花靜還是花娴在娘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其實花娴的日子比花靜還要慘。

但是花靜卻將所有的怨氣發泄在娘家身上,不僅僅活生生氣死生母,最後被宋家休掉後,她尋死也要吊死在花家大門口。

她要拖著花家的人全部去死,讓花家的女子名聲盡毀,讓花家的男子永絕科舉之路,讓花家永無出頭之日,永無團圓之日。

花靜此舉不僅僅是歹毒了,更是一種惡。

只是她吊死在花家門口恰好被顧宴惜發現了,顧宴惜將她的屍體挂在了宋家門口。

而宋成祖因爲看到花靜吊死在宋家門口活生生被氣得中風不能動彈。

而宋家也被舉報虐殺妻子,從此宋家的子嗣也絕了科舉之路。

花靜自己作惡,最終害人害己,也害了她的兒子。

她的兒子之前對母親的遭遇也是冷眼旁觀,自私絕頂,宋家有如此結局也算是自食惡果。

而反觀花娴,最後不僅僅成功和離,恢複自由身。

她的兒子更是處處護著她,助她逃離楊家那個魔窟,雖然楊隨安被趕出楊家,但是他終究是姓楊。

而且他是楊家最有出息的孩子,他的父親糊塗,但是他的祖父卻是個拎得清的,所以楊隨安爲了母親離開楊家,但是他也是個懂感恩的好孩子。

而且他後來在花家族學學習,最後考得功名,靠自己贏得臉面,也狠狠地打了楊家人的臉。

而他的母親花娴也受花家庇護一輩子。

“花家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娘家會盡其所能的做你們的靠山。”

這話不止是對花娴說,同時也是對花家的幾個姑娘說的,花辛和花靈都到了議親的年紀,雖然現在花家要議親難了些,可總要嫁的,花芷希望她們都能記住這話。

花娴和離成功後,她重新做回了花家二姑娘,領著花家的月例,在花家有自己的房間,余生受花家庇護,她這一生只是花家的人。

她憑什麽比花靜幸運?

說起來她並不是家中最受寵的女兒,她的姐姐花靜是花家嫡長女,也是花家最受寵的女兒,最後卻落得衆叛親離的結局。

而她卻能夠余生安樂,是因爲她對花家有反哺之心。

花家落難,她自己也不容易,但是她從來不會將自己的不容易說給娘家聽。

後來花家搬到城裏,明明她自己的嫁妝差不多都被楊家拿走了,但是她還拿出自己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錢來補貼娘家。

原因是因爲她聽說老太太近來身體不好,她想要盡一份力,她想讓三夫人替她給老夫人買點補品,全了她做女兒的一份心意。

雖然花家現在生意好起來,也不需要她這點錢,但是她卻對三夫人說:

“我知道,這幾日家裏的日子好多了,但是畢竟都是女人,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還要拉扯著孩子,這錢啊,你先收著,好歹補貼些,也算是全了我一份心意。”

她自己常常受丈夫家暴,向來報喜不報憂,而且身上的衫子也穿了好多年 也沒有買新的,頭上連個像樣的首飾都沒有。

其實她自己並不常常見老夫人,每次去都是很低調的,不想打擾大家,她不去見老夫人,並不是因爲她狠心,而是因爲她身上有傷,她擔心老夫人看到她身上的傷會更加傷心。

所以她心中有那麽多委屈卻還是想著母親的身體。

花娴自己的日子都過成那樣了,卻還想著娘家,還惦記著老太太的身體,還想著花家滿門女人的不易。

她比只知道一味索要和責怪娘家的花靜強多了。

所以她來花家,大家都是歡迎的,她的兒子沒有錢請先生讀書,來到花家族學上學大家也是歡喜的。

因爲她爲人厚道,同時有反哺之心,她懂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將心比心,所以花家的嫂子們,小輩們都心裏亮堂著。

花娴在花家沒落後,沒有打壓,更沒有抱怨,她自己在婆家的委屈更是不讓娘家人知曉,怕她們擔心。

她的善心大家都看得到,所以花家自然歡迎她回家,也願意庇護她余生。

當花芷宣布從今以後所有的花家女都不是潑出去的水,娘家永遠是她們最後的依靠,所以以後只要花家女在外面受到欺負,在婆家過不下去,花家願意永遠庇護她們。

大家都是女人,也都爲人妻,爲人女,爲人母,都明白這樣的規定對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麽。

所以將心比心,她們也有女兒,也有娘家, 也希望自己未來女兒也能夠永遠受娘家庇護。

所以人心所向,最後是花娴平時結下的善緣最後庇護了她一輩子。

第二:花娴本人有勇氣和離。

其實人活在這世上,“三分是靠別人,七分是靠自己的”。

但是花娴很幸運,因爲她七分都是靠別人,三分靠的是自己。

當然最後她能夠成功逃離楊家那個魔窟,最關鍵還是靠她自己的勇氣。

之前她對楊家對她的所作所爲都緘口不言,是因爲她覺得家醜不可外揚,是因爲她擔心這些會影響到兒子的科舉之路。

所以她一直是爲了兒子的未來忍氣吞聲,心甘情願在楊家過那樣的日子。

可是她就快要被打死了,楊隨安終于忍不住了,身爲人子,他沒有辦法頂撞生父,卻也沒有辦法眼睜睜看著母親受苦。

所以楊隨安來到花家求助,希望花家人能夠救救他的母親。

但是花娴能不能得救,關鍵還不在于花家,在于她自己。

花家自然是原因幫忙的,但是花娴如果自己不願意走出那一步,甯願死在楊家也不願意離開的話,那麽誰也救不了她。

花芷勸花娴和她一起回花家,從此再也不回楊家了,徹底和楊家和離。

但是花娴不願意,因爲她擔心兒子。

花芷:“姑母,您讓隨安每日看著您過著這樣的日子,他身爲人子心裏是什麽滋味啊!

況且他就算留在這裏,照樣要遭他爹的罪。

您不必瞞我,我都知道,我也知道您是擔心他的前程,舉告親父,不得舉孝廉。

但這是我站出來爲外嫁的女兒主動舉告,同隨安友什麽幹系?

他回去了,照樣可以上花家的族學,參加鄉試,于前程無礙的。”

即便花芷如此勸說,花娴還是猶豫,因爲她之所以願意在楊家忍著這樣的日子,一切都是爲了兒子。

所以最後其實是兒子楊隨安的話打動了花娴。

楊隨安望著滿身都是傷的母親哭著說:“娘,芷姐姐的話句句說在我的心頭,莫說無礙前程,便是有礙我也一千一萬個願意。娘,您就聽芷姐姐一句吧。”

是兒子楊隨安這番話打動了花娴,讓她下定決心和離。

但是他們的談話被楊隨安的父親聽到了,之後他把花芷關在家裏,而花家人看到花芷遲遲未歸,擔心她。

最後是顧宴惜假扮七宿司上門要人,同時給了楊家人一個教訓,更是幫助花娴成功和離。

其實顧宴惜就是七宿司的人,只不過這一點大家都以爲是做戲嚇到了楊家人。

顧宴惜差點掉馬甲了,但是即便如此鬧劇,起碼最後結局是好的。

所以我才會說花娴是幸運的,她能夠成功和離,因爲兒子的孝心,因爲花芷的勇氣,因爲顧宴惜的助力。

她太幸運了,當成她這份幸運又何嘗不是她自己平時結善緣,懂得感恩,懂得將心比心。

她也不會在如此落難時刻得到娘家人的庇護。

所以人和人之間的相處說複雜也複雜,但是說簡單也簡單。

因爲最純粹的不過是將心比心罷了。

你體諒我一分,我便疼你兩分。

這不就是人和人相處最簡單的道理嗎?

雖然道理很簡單,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做不到,比如花靜。

花家對花靜夠好了,但是她卻不懂感恩,便成了一個白眼狼,自己活生生氣死生母不知悔改,還詛咒花家永無團圓之日,更是要拖著花家入深淵永無出頭之日。

像花靜這種人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人最後衆叛親離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人活一世,做人要懂得留余地,也懂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理所當然的付出。

當有人願意對你好,願意無條件爲你付出,只有兩種可能,這個人很愛你,還有就是你曾經也這樣對他好過。

所以人與人的感情好不好,其實並不一定是因爲你們有著血緣關系,是至親骨肉,而是因爲你們之間的相互付出和體諒。

這也是一個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相。

所以花靜的所作所爲注定“失道寡助”,而花娴的用心交往注定是“得道多助”。

0 阅读:474
评论列表
  • 2024-04-16 05:22

    花家的家風真是讓人感慨,姐妹倆的命運竟然天差地別,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 2024-04-16 07:50

    花家的傳統價值觀在當今社會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姐妹倆的命運差異也引發了人們對家族觀念的思考

  • 2024-04-16 05:18

    和我的刻板印象一模一樣。。王李最多

竹英的成長計劃

簡介:勵志深度閱讀的95後小菇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