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就業故事|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生胡李楊:像胡楊一樣紮根邊疆

河北新聞網 2024-02-23 09:20:49

■ 編者按 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大舞台。去年,教育部頒發首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表彰他們在基層一線綻放最美青春芳華。即日起,河北日報開設《基層就業故事》專欄,講述河北省獲獎者的感人故事,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敬請關注。

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生胡李楊

像胡楊一樣紮根邊疆

2月19日,農曆正月初十,不少人還沉浸在春節的氛圍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嶽普湖縣艾西曼鎮和諧村黨支部書記胡李楊像往常一樣,天剛蒙蒙亮,就去村裏轉了一圈,檢查每家每戶衛生打掃情況。

胡李楊是河北農業大學2019屆畢業生。當年,聽完新疆喀什基層就業的宣講會後,他毅然決然舍棄了去北京工作的機會,不遠萬裏,來到了新疆。

“爲什麽非要選擇條件艱苦的邊疆?”時至今日,這仍是不少人對胡李楊最大的好奇。

“我出身農村,從小家境貧寒。自己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懷,學校、社會的關愛。”胡李楊說,2015年考入河北農業大學後,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並加入了中國共産黨。而且通過四年的學習,他更加覺得應該成爲一名有責任、有擔當、懂得感恩的人。

“相比北京等一線城市,我覺得邊疆更需要我。”胡李楊說。

2019年11月,經過三個多月的崗前培訓,胡李楊來到了喀什地區嶽普湖縣艾西曼鎮政府工作。初來新疆,胡李楊就被這裏艱苦但不怕吃苦、缺氧但不缺精神的幹事氛圍所感動。

“剛來新疆的時候,幹燥的環境讓身體很是吃不消,嘴上起皮,甚至流鼻血。”胡李楊回憶道,但他暗下決心要像自己的名字一樣,做一棵紮根邊疆的胡楊。

2020年9月,胡李楊響應黨的號召,再次請纓下沉到村,並擔任和諧村黨支部書記。

和諧村地處艾西曼鎮南部,現有村民1369人,是全縣有名的“三界村”。作爲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胡李楊對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做好群衆思想工作、化解鄰裏矛盾等工作都缺乏經驗,這使他倍感壓力。

“一個年輕娃能幹啥?”“年輕人靠譜嗎?”……上任伊始,不少群衆對這個剛走出校門不久的黨支部書記並不看好。

“心裏委屈是免不了的。”胡李楊說。

胡李楊心裏明白,要做好群衆工作,就得走進群衆;要贏得群衆信任,就要腳踏實地地幹幾件實事給他們看。

農忙季節,他每天到田間地頭,一邊勞動一邊向村幹部和村民請教農業生産種植知識,晚上再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彙總整理。農閑季節,他挨家挨戶入戶走訪,了解每家每戶的生産生活狀況,及時解決群衆困難訴求。

2021年9月底,被村民定義爲“門外漢”的胡李楊細心地發現,本村種植的外表看起來很好的紅棗裏邊卻生了蟲子,他通過技術人員檢查和及時處理,爲村裏挽回經濟損失300萬元。

村裏的老百姓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幾年來,他把自己當成農民,把農民的困難訴求和急難愁盼的問題,放在心裏、落實在行動上。

在他的帶領下,村委會拖欠村民的欠款還清了,鄰裏之間的矛盾緩和了。村集體收入也由之前的幾萬元增加到了現在的七十多萬元。

“有問題找書記”“這年輕人能成事”,漸漸地成了村民的共識。

看到幹淨整潔的村容村貌和逐步富裕起來的村民,胡李楊的幹勁兒更足了。春節剛過,他就盤算起今年村裏的發展規劃。

如何讓老百姓腰包更鼓,如何進一步擴大村民的養殖和種植規模,如何讓村裏的環境更美好……胡李楊正在一件件盤算著。(河北日報記者 陳 華)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