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河北|傳承民俗文化弘揚文明新風

河北新聞網 2024-02-23 09:20:40

2月14日,甯晉縣民間藝人在民樂園廣場舞起祥龍慶新春。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盤點剛剛過去的春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不僅有非遺帶來的新年“老味道”,還有傳統大戲盛出的“精神食糧”,更有倡導文明的新風尚。

■ 在傳統文化裏體味年俗,在古老非遺裏體驗年味

鑼鼓爭鋒,铙钹爭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六,鹽山縣首屆“村鼓”大賽正式開啓。鼓手們身著盛裝、精神抖擻,铿锵的鼓聲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此次“村鼓”大賽共有110余個鼓樂隊參加。小組賽于2024年2月15日(正月初六)至2月24日(正月十五)進行,每天一場;總決賽由各小組賽冠軍參加,于3月11日(農曆二月初二)舉行。

第一場小組賽上,來自鹽山鎮、千童鎮、小營鄉等鄉鎮的10個鼓樂隊上台競技,精湛的技藝贏得現場觀衆連連叫好。過年能在家門口觀看比賽,韓橋村村民劉治強特別高興,“聽說有比賽,特意趕過來看看,真帶勁兒!”

民俗表演、新春燈會、體驗非遺……新春佳節,全省各地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活動精彩紛呈,氣氛熱火朝天,燕趙大地處處洋溢著熱鬧、團圓、喜慶的濃濃年味兒,讓廣大群衆在歡聲笑語中慶祝甲辰龍年的到來。

春節前夕,省委宣傳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地域實際,緊扣節日文化主題,豐富節日文化內涵,使傳統節日文化散發現代魅力,讓群衆在各類文化盛宴中,感受當地曆史傳承的文化底蘊,加深對家鄉的熱愛。

在涉縣,社火表演“耍”出幸福年。大年初五上午,平安街道上清涼村的新春社火表演中,舞龍、踩高跷、扭秧歌等節目紛紛亮相,現場鑼鼓聲、歡笑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街道上、廣場上擠滿了駐足觀賞的群衆。

此次社火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20支隊伍500余人參與,其中大部分節目是該村村民自導自演。村民王國斌說,“村裏每年都舉辦社火活動,有過年的氛圍,也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村看節目,一起熱熱鬧鬧過大年。”

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動,喚醒了古城的年味。春節期間,定州市以傳統非遺民俗展示爲基礎,融合多種文化旅遊活動,讓本地群衆和外地遊客享受特色體驗。

正月初五,該市開元寺塔廣場、時代公園、中山公園等地,中華響扇、擡花轎、挑花籃、扭秧歌、劃旱船、大頭娃娃等節目,爲群衆送上平安喜樂、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

博物館“尋龍”、拓印龍形圖案、體驗剪紙非遺……春節期間,博物館成爲熱門打卡地。2月14日,走進張家口市博物館,關于龍和春節元素的裝飾布置在大廳的多個角落。當天,“龍年尋龍”文化旅遊體驗活動正在舉行。

張家口市民梁女士牽著5歲的雙胞胎兒子,一邊走一邊教孩子們說著龍年的吉祥話。“過年來逛博物館,希望孩子們能夠多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美中接受熏陶。”梁女士說。

在傳統文化裏體味年俗,在古老非遺裏體驗年味。

從正月初一開始,“龍騰新時代 一起向未來”磁縣2024年“我們的節日·春節”群衆文化系列活動拉開序幕。訝鼓、背閣、舞龍、秧歌、跑旱船……各種非遺和傳統文化節目輪番展示,爲廣大群衆獻上了一場“文化盛宴”。

此次活動從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每天一個主題。在演出現場還設置了文創展示區、非遺展示區、惠民閱讀區、電影放映區等,爲群衆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

在非遺展示區,遊客可以動手體驗磁州窯拉坯,在可看、可感中享受非遺的樂趣。同時,北朝考古博物館和磁州窯博物館讓瓷器和文創産品“走”出博物館,來到群衆身邊。在文創産品展示區,展示了磁縣剪紙、木刻版畫藝術、磁縣泥塑、磁州酒釀造技藝等,讓遊客在春節出遊期間接受非遺文化的熏陶。

■ 這個春節“不一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大年

年畫,承載著節日的喜慶氛圍,寄托著人們的美好希望。

2月19日至20日,遷安市在永順街道君和社區、晨曦社區開展“賞年畫·過大年”系列活動,依托文明實踐陣地廣泛展陳優秀年畫作品,豐富群衆精神文化生活,以傳統文化底蘊激活向上向善價值力量。

活動現場展出了20余幅年畫作品,展現著傳統手工技藝的獨特魅力,吸引了不少市民觀賞和拍照打卡。一位居民感慨道:“這些年畫作品真是太有創意了,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春節期間,全省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過大年”活動,豐富市民群衆文化生活。

“我們給您送餃子來了,祝您身體安康!”近日,衡水市冀州區長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工作人員給社區孤寡老人送去手工水餃,讓他們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

春節至元宵節,冀州區43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陣地陸續開展“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大年”活動,通過不同形式引導基層群衆積極參與。此外,該區還同步開展“傳遞文明·呵護生命”“傳文明·送科技”“文明實踐·助學育人”等主題活動,爲春節增添別樣色彩。

春節期間,望都縣開展了“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大年”系列主題文明實踐活動,通過文藝彙演、親子互動、節日慰問、廟會等群衆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 只要有需要,愛心永不打烊

“沈師傅,今天出車不,我們著急出門,可現在根本打不到車……”2月10日大年初一9時許,衡水市道德模範、衡水愛心車隊隊長沈殿青正和家人一起包著餃子,電話鈴聲突然響起。電話那邊焦急的聲音讓沈殿青放下手中的活,立馬出車。

接到3名乘客後,沈殿青了解到,他們想打車去殡儀館,由于是大年初一,根本打不到出租車。乘客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過愛心車隊的聯系方式,便試著撥通了電話,沒想到真約上了沈殿青的“愛心車”。乘客辦完事情後,又乘坐沈殿青的出租車返回市區。沈殿青按照打表標准收取了費用,感動得大家連連道謝。

這個春節,愛心不打烊,志願服務陪伴身邊。

春節假期,不少遊客來到2024辛集新春燈會,賞花燈、觀表演、品美食,這裏的志願者們也行動起來,忙碌在會場及周邊各區域,讓前來觀賞燈會的市民和遊客玩得開心、舒心。

一位75歲老人看完燈會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執勤民警發現後,立即聯系所在社區志願者,駕車把老人安全送回家,全程僅用了22分鍾;晉州母女來辛集逛燈會,返程時忘記車輛停放的位置,“小青辛”志願者幫助尋找,幫她們踏上了回家路。

志願者們當好燈會“活地圖”“好導遊”的同時,還當起了“文明引導員”“文明勸導員”,“請按路標方向參觀”“花燈不能觸碰,注意安全”,溫馨的提醒、貼心的服務,營造了文明旅遊的氛圍。

燈會期間,全市760余名志願者爲遊客提供線路指引、箱包寄存、熱水供應、手機充電等服務。截至目前,共服務遊客90多萬人,拾到並歸還遊客遺失物品20多件。

春節期間,一群志願者也在秦皇島博物館的各個角落,開展講解服務、文明引導、秩序維護,用熱情貼心的服務溫暖著參觀者。

爲進一步優化館內講解服務,提升觀衆的觀展質量,秦皇島博物館于春節期間推出志願者定時講解服務,講解內容爲主題展覽“海嶽明珠”。從正月初一開始,前來參觀的觀衆可以聆聽志願者的講解,從展陳的實物和圖文中感受秦皇島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

截至目前,秦皇島博物館志願者們已經爲近3萬名遊客提供文明指引、秩序維護、咨詢等暖心服務。(河北日報記者 薛惠娟)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