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6G設備來了?先別急著興奮,這裏門道挺多……

網信天津 2024-05-13 16:00:25

近日,日本科技媒體INTERNET Watch報道,日本多家電信公司聯合宣布,開發出世界上首個高速6G無線設備。該事件引發各界對6G話題熱議。作爲新一代數字信息基礎設施,6G將成爲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助力實現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的跨越。按照移動通信産業“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的發展節奏,6G技術路線、場景需求等正在各方討論中日漸明晰。

“每秒100Gbps”

需在特定環境下實現

INTERNET Watch報道稱,日本全球首款高速6G無線設備,其數據傳輸速度令人矚目——高達每秒100Gbps,不僅遠超當前5G的峰值速度,性能也提高了20倍。相關研發從2021年開始,旨在實現大容量無線通信。

“日本全球首個6G設備速度比5G手機快500倍值得商榷,這個速度對網絡設備、散熱、成本等方面均有較高要求。”中國通信業觀察家、智能互聯網研究專家項立剛認爲,6G的速度比5G的速度有所提升,但沒有快500倍。即便實現速度提升500倍,也需要有特定的環境,因此這項6G成果中的“噱頭”成分更大。

馬來西亞媒體星洲網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該媒體認爲,盡管該6G設備提供更快的速度並有望用于商業化,但仍存在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滲透範圍較低”,6G技術網絡覆蓋範圍更低;另一方面,牆壁、雨水等環境因素,讓這項技術將面臨限制,降低其整體性能。

項立剛看來,這一“全球首個”並不會改變當前通信行業的格局。他說,日本早些年在通訊發展方面確實領先,比如在2G時代,其産業發展處于領先水平,但後來的3G、4G、5G時代逐步落伍,影響力大不如從前。

日本歐力士銀行在2022年刊載的文章顯示,近些年,日本政府積極參與6G的研發。日本提出“超越5G(6G)”的口號,日本總務省也在2020年公布了6G路線圖。該國政府還致力于創造一個讓私營公司更容易參與開發的環境,例如審查現有的《無線電法》並放寬獲得使用頻段實驗許可證的要求,鼓勵與國外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合作,提高日本的國際競爭力。

作爲本次6G設備研發主要參與方之一,富士通在官網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展望未來,四家公司將繼續開展廣泛的研究和開發,以利用亞太赫茲頻段進行移動通信,推動發揮各自優勢的各種舉措,爲6G的全球標准化和實際應用作出貢獻。

6G給智慧生活

帶來哪些變革

目前,業內普遍認爲6G通信能力將達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發展不僅是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它是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數字孿生”演變升級的過程。

在日前舉辦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表示,相比于5G,6G網絡在傳輸速率、時延等層面均有望顯著提升,6G用戶體驗相比5G也將得到大幅提升。

6G普及後,將會對個人生活産生怎樣的影響?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産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周君認爲,6G不僅將極大提升以人爲中心的沉浸式通信體驗,也將爲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能制造等場景提供巨大便利,加速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易芝玲更加看好6G在沉浸式體驗、數字孿生、元宇宙等領域的應用,也期待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新形態終端出現。易芝玲也坦言,在任何一項新技術從起步到大規模部署的過程中,高成本、高能耗等問題都難以避免,在6G部署過程中亦是如此。

全球6G建設

中國將發揮哪些作用

過去十年,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完成了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式發展。如今,在移動通信約每十年一代的演進中,“6G”通信技術又成了各國搶占的新高地。

“目前,中國在6G技術研發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項立剛認爲,多年來,中國在終端設備、業務發展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有助于在未來6G建設方面持續保持領先。

日本歐力士銀行文章也顯示,“中國在6G發展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華爲、中興通訊、國家電網、中國聯通等中國科技企業也在進軍6G行業,積極布局6G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尤肖虎介紹,2023年,紫金山實驗室6G研發團隊建立了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初步建成6G端到端實驗平台,6G技術在傳輸速率、頻譜效率、時延等方面走在國際前列,現已完成全世界第一個能夠支撐ITU(國際電信聯盟)6G發展願景的端到端的實驗平台。

中國電信首席專家、貝爾實驗室Fellow畢奇表示,6G與傳感技術的整合似乎是運營商最大的創收機會,其中最大收入來源可能是無人機服務。圍繞這片新興産業藍海,運營商已經開始了部署和嘗試。中國電信圍繞低空蜂窩系統覆蓋進行多方面探索,在8個城市進行了試驗驗證。

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表示,6G不僅是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也將爲廣大平台、物聯網和終端企業創造比5G更豐富的創新和商業機會。在發展6G時,要更加強調應用生態,加強産業鏈上下遊協同。同時,6G技術的高挑戰性對高水平標准的國際統一期望更迫切,需要集思廣益,爲6G國際合作創造更好的開放生態。

來源:光明網

審核:郦陳雪

編發:馬 凱

素材整理:呂昕洺、施嬌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