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在南甯舉辦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 2024-04-26 20:42:08

4月26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遠景能源獨家承辦的第八屆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暨“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在廣西南甯舉辦。本屆論壇的召開恰逢醞釀近三年的“風電下鄉”政策出台,爲關心、關注鄉村風電的大批行業人士及時搭建了一個高端、高效又務實的交流平台,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開發企業的800余位政企嘉賓、院士專家齊聚綠城,圍繞“因地制宜,創新融合,爲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會議主題,共商共探鄉村風電技術設備和開發模式創新,打通中國能源革命“最後一公裏”,推動實現鄉村振興、民族複興。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處長陳永勝,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黨組成員、自治區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熊祥忠,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爲大會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等業內專家發表專題演講。

陳永勝表示,本次南甯論壇很必要、很及時,相信會議能成爲重要橋梁,爲全國各地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提供開發思路、技術創新及合作模式等方面的生動案例。行動關鍵,一是因地制宜、有序實施。以各地農村風能資源和零散閑置土地資源爲基礎,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電網承載能力和生産運行安全。宜建則建,試點先行;二是村企合作、惠民利民。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以村爲單位,各類投資主體與村集體探索形成村企合作風電投資新模式和共建共享收益分配新機制;三是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千鄉萬村馭風行動”不同于常規風電項目開發,需要開拓思路、創新機制,既要鼓勵優化管理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和技術,也需要在要素保障方面進行優化完善;四是生態優先、融合發展。重點關注項目對周邊生産生活生態可能帶來的影響,推動風電與鄉村風貌有機結合、與鄉村産業深度融合。

熊祥忠表示,本次“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聚焦“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項目開發建設的政策體系、組織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示範等具體內容,必將爲廣大鄉村風電發展描繪美好藍圖,通過創新開發模式,拓寬村集體和農民收益,使風電發展真正惠及“三農”,爲廣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注入新動能。廣西鄉村地域廣闊,多集中在海拔較高且風能資源豐富的山區和丘陵地區,截至2023年底,電力裝機總容量7507萬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將近4500萬千瓦,占比約60%。廣西將圍繞國家綜合能源安全保障區建設,積極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大力推動分散式風電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不斷培育壯大風電等新能源産業全産業鏈,加快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同時,發揮廣西作爲“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地位作用,努力建好面向東盟的新能源産業重要窗口,聚焦山地風電等領域,爲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能源領域更大的貢獻。

秦海岩認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政策的出台,是可以寫入我國風電發展史冊的裏程碑事件。行業需要從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深遠的影響上來認識這項政策。風電能夠快速提高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集體經濟收入水平,並形成長達20年的穩定增長來源。與解決村集體的收入問題挂鈎,是“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項目區別于其他普通能源項目的主要特征。政策最重要的原則是因地制宜。一是村集體分享收益的方式要因地制宜,可以與風電開發企業合作,以合資或土地入股等方式分享風電項目收益,也可以籌集自有資金投資建設;二是並網方式要因地制宜。政策並沒有強調要求按照分散式風電項目進行建設和管理,而是引導企業因地制宜靈活選擇並網方式:三是用地要因地制宜。通過創新土地利用機制,盤活農村存量土地資源,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四是風電機組技術要因地制宜。爲了讓風電機組保持安全、可靠、高效運行,應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體系。

田慶軍表示,千村萬鄉馭風行動正當其時。鄉村不僅可以給城市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産品,未來,鄉村還將給城市提供綠色廉價的電力,成爲城市能源供給的中心——既種莊稼又種“風機”,既打糧食又産“綠電”,自給自足、余電致富。處于用能末梢的農村是中國能源革命的“最後一公裏”,鄉村風電作爲中國風電發展的最後一塊拼圖,是目前最快、最有效、可最大化複制的鄉村振興模式,可以帶動當地儲能、充電樁等建設,在這場農村能源革命、鄉村振興中發揮巨大作用。以廣西爲例,如果該省區的1.4萬個鄉村都能夠按照最理想的狀態安裝2萬千瓦風機,全區鄉間地頭的風電總裝機將達2.8億千瓦,每年將生産超過6000億度綠電,相當于6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即便打個對折3000億度,也超過了廣西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2449.4億度。田慶軍預測,由于省去了征地、阻工、産業投資等非技術成本,鄉村風電建設成本會大幅下降,部分地區3—5年可以收回投資成本,未來很可能最先享受用地、保障性收購、隔牆售電等政策紅利,加之村集體入股經營,開發成熟度迎來曆史最好時期。杜祥琬指出,中國風電從微不足道到舉足輕重,未來擔當大任。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已達到中國發電裝機總量的50%,中國供應全球60%的風電設備。建議風電要和儲能等靈活性資源相結合,將間歇性變爲可控靈活性;電網要立足于風光建設智慧能源,在新形勢下發展新模態。電源和電網要共同努力,爲能源發展的綠色低碳、智慧安全作出貢獻。

針對“千鄉萬村”風電開發新場景下的機遇和挑戰,遠景在閉門會、專業論壇和展台中呈現了緊密契合鄉村風電開發需求的高可靠智能風機技術、商業模式創新實踐和典型項目案例等。在主旨演講環節,遠景能源分散式産品線負責人馮超帶來以《“穩”“靜”馭風——遠景的鄉村風電解決之道》爲題的專題報告。

遠景作爲鄉村風電開發的先行者,在適用于鄉村場景的節地型、低噪聲、高效率、智能化風機技術研發方面,有著近十年的深厚累積和實踐經驗。2017年,遠景領行業之先,在江陰成功開發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分布式風電項目,利用高塔筒和智能控制技術,讓江陰這個百米高度平均風速只有5米/秒的弱風地區具備了開發風電的經濟性,並在國內率先推出分布式風電白皮書,對分布式風機安全性提出更高標准。更加貼近村民日常生活場景的鄉村風電,對風機設備安全可靠、環境友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遠景基于全面主動防禦的智能技術樹立安全燈塔,以自研自制核心部件保障項目穩定運行,利用自研葉片翼型實現極致靜音,通過定制化彩繪塔筒融入地方文化和人文景觀,持續引領風機技術不斷進化,打破極致安全、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的能源“不可能三角”,實現鄉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通過不斷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投資建設新模式,遠景正在爲真正實現“村裏有風電、集體增收益、村民得實惠”創造必要條件。遠景結合千鄉萬村馭風計劃、百縣千站萬樁試點工程等最新政策,打造涵蓋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用戶側儲能、充電樁、綠電綠證交易、碳資産開發與碳交易、智慧微網管理及數字化碳管理的一站式鄉村綜合能源解決方案。遠景智慧儲能系統可以實現更高效的風儲協同,配置高階消防系統保障安全,爲鄉村風電規模化開發保駕護航、額外創收。

在鄉村風電的落地實踐方面,遠景也走在行業前列。廣西蒼梧六堡風電(一期)項目,一個安裝了20台遠景能源EN-141/2.5MW智能風機的“現象級”鄉村風電項目,目前已成爲集風力發電、觀光旅遊、環保示範于一體的風電長廊。自2020年投産以來,蒼梧六堡項目始終維持高效穩定運行,年發電量超1.17億千瓦時,每年可爲村集體經濟創收300萬元左右。結合當地六堡茶的産業特色,項目采用的遠景風機塔筒噴塗了茶葉花紋彩繪圖案,升壓站采用了古韻十足的建築風格,並配套設計建造了觀景涼亭,現已成爲每年國際茶博會舉辦期間全球茶友必來的網紅“打卡地”。該項目的建成有效帶動了沿途茶葉、柑橘等農産品的銷售,並催熱了農家樂、鄉村遊等第三産業。

大會同期發布了《關于穩妥有序推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倡議》和《風電與鄉村振興——“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項目實施手冊》。此外,專家們還圍繞鄉村風電開發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實踐、鄉村風電技術的創新與優化、鄉村風電投融資等話題分享各自的研發和探索經驗。

據悉,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暨“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已經舉辦八屆,一路見證鄉村風電的發展曆程,有力推動了中東南部乃至全國鄉村的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

來源:遠景能源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