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你敢嗎?

車維度 2024-04-09 10:49:17

把自己完全交給汽車,這樣的信任,你敢嗎?

當智能駕駛已經成爲車企的必爭之地,且似乎得智能駕駛者得天下,它就成爲了我們繞不開的話題。

從最初的輔助駕駛系統到自動駕駛,幾十年的技術叠代和更新,讓未來已在眼前。

盡管時代的腳步推動我們前行,但對新事物的接納總是需要時間和過程。

有的人,接納新鮮事物很快,願意去嘗試和探索;而有的人則保守畏新,擔心許多。

其實沒有誰對誰錯,因爲我們通常生活在自己設定的條條框框之下。

正如今天锵锵3朵花想跟大家聊聊,她們自己對智能駕駛的信與憂。

把方向盤交給車機,這不是賭,而是未來

汽車行業發展到今天,智能駕駛是了不起的發明。

如果問我未來會不會把方向盤交給車機,我的回答是:會。

或許這樣激進的態度,會招來炮轟,但靈魂拷問一下,那些對智能駕駛充滿敵意的小夥伴,你試過嗎?

個人覺得,智能駕駛科普不到位,是很多人不認可的關鍵。

一方面是認知不夠,另一方面是沒有親測,所以純粹紙上談兵。

小蒼蘭是真真正正放開雙手雙腳,上車感受過的,所以絕對擁有發言權。

當下,很多車企的高階産品,都加持了NOA,即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極氪007、阿維塔12、小鵬G9、問界M5等都已經開通了城市和高速智能輔助功能,只不過大家叫法不一樣。

例如小鵬那邊叫NGP、蔚來叫NOP、極氪叫NZP、華爲則統一叫NCA。

小蒼蘭不敢說全部體驗過,但也試過不少。

最好用的可能還是華爲的城市NCA,特別是對于日常通勤來說,真心牆裂推薦。

華爲NCA已經強大到,沒有車道線也可以實現脫手脫腳輔助駕駛,當然根據當下的法律法規,脫手時間不能太長,駕駛者需要隨時和車機配合、介入,但遇到窄路、擁堵或高速時,這項功能確實省力不少。

而且最絕的是,這套車機系統有“800個心眼子”,它能夠自動學習路況和你的駕駛習慣,根據你的喜好加減速、刹車、變道。

時間久了,你走過的路,它會比你更熟悉,你開車的風格,會被它完全複刻,你介入的會越來越少。

一旦政策放開,OTA升級到更高階,在路上的時間,可能也會變成娛樂、生活場景的一部分。

有的人說,我不信車機,我只信自己。

但車機的雷達、攝像頭並不是吃素的,它們360°無死角地監控車輛周邊,甚至幾十米之外的路況,都能幫助預判,而且這一切還在不斷進化中。

車機已經做到了比人還要高效。

小米之所以一入局就拿捏年輕人。一方面是雷軍炸裂的營銷思路,産品穩扣市場需求。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雷軍從一開始就不單是賣車的思路,小米汽車只是小米一整套人車家生活圈的一環。

這一環中,智能駕駛一定是重要的存在。

不過,小米的智能駕駛要到8月份才全部打開,這一步慢了。

但也不排除,雷總在等L3放開。

中國的自動駕駛目前還停留在L2級,雖然昊鉑、奔馳、寶馬等都已經拿到了L3級證書,但政策還箭在弦上。

我相信,過渡到L3級自動駕駛以後,或許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熱情會再上一個台階,這也會倒逼車企的研發環節持續深耕。

試想一下,一旦跑在馬路上的汽車和智能交通網聯互通,我們只需要預設汽車來接送的時間,不需要的時候,它會自動停到郊外的停車空間。這樣的生態還會有停車難、堵車等等問題嗎?

未來買車,一定是智能駕駛大PK。

信智能駕駛?不如信我自己

至少在五年內,我都不能說服自己去相信智能駕駛。

不是我頑固不化,實在是“臣妾做不到啊”。

現如今的智能駕駛,一些領先的企業已經做到了NOA無圖智駕,問界、智己、小鵬、理想……越來越多的車企成爲了智駕的先行者。

小米SU7、阿維塔12、極氪001等大熱車型也都紛紛以智能加持。

雖然我們也深知科技在進步、科技也在改變生活。但智能駕駛這個事兒,說實話,對于我來說還是太早。

一方面,我沒有開車焦慮,雖然是女司機,但是我不怕停車、高速、甚至是擁擠路面。會開車的都知道,自己會開車,再坐別人的車就會緊張。那無論是誰,哪怕是車機來開,與我的用車習慣不一樣,我坐在上面也是如坐針氈。

另一方面,對于目前整體的智能駕駛環境來說,也沒有一個讓我完全可以放心的氛圍。

首先,有的車可以智能駕駛,有的車還不那麽聰明,那道路上的複雜情況就會變得更多,加上車機的算法在很多時候都是完全遵守法規的,遇到那些不遵守法規的車輛或者路況,智能駕駛有的時候未必能應對自如,需要接管,那大可不必。

其次,無圖智駕已經是這兩年智駕領域最熱的點了。但無圖智駕也需要車機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並非直接上手,最合適的可能就是每天上下班通勤的路段反複行駛,但如果遇到上下班堵車,也並不能完全休息,把自己完全交給車機,那這樣來看,大可不必。另外想建議車企,車機雖然在學習,但是否可以讓其共享學習成果。畢竟他們的重複學習,也是浪費“生産力”。

第三,很多網上的智能駕駛中,可以畫畫,看視頻等行爲,其實在目前還是不被允許的,當下的智能駕駛,駕駛員的手還是不能離開方向盤的,要時時做好接管的准備,那與其我時刻擔驚受怕,不如自己好好開車。

第四,雖然我抗拒,但並非完全坐在房間裏面臆想。與同事試駕智能駕駛幾次,著實在很多情況下把我驚住了。比如高架橋右轉盤橋,前面有車故障停車,我們駕駛的試駕車遵紀守法也靠邊避讓停靠,因爲它識別成了堵車。比如遇到擁擠路段,它的“規範”讓它停靠等待,這一等,可能造成了更大的擁堵。再比如遇到窄路、無明確車道的路段,做不到真正的智駕。那這樣的智能駕駛,如果生活在市中心的人如何使用呢?

當然,這些問題都會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和細化迎刃而解,很多技術性的因素也會非常快的得到解決方案。但至少目前,或者說在五年內,我還是無法接受讓車機代替我來做出判斷。盡管有的時候它的判斷可能比我好、比我快, 但是尚屬少數。

很多車企的老大都說,我家的車,智能駕駛上比我開的好,比我開的快。

我是相信的,畢竟很多大佬不自己開車。

但是如果是一個成熟的老司機,我覺得把一切交給自己,還是最穩妥的。

當然,如果科技的未來已來,道路上都變成了無人駕駛車輛,那麽我也會將自己交托給科技,成爲那樣的一份子。

我被機器替代了,那我的樂趣呢?

智能駕駛解放手腳,可以信任,但是我的駕駛樂趣呢?

坐在車裏,如同被閹割一般,只看不動,對于我這種以駕駛爲樂趣的老司機來說,怎麽受得了?好像坐上牌桌只看別人打牌,心癢手癢加腳癢。智能駕駛不是讓我愉悅了,而是鬧心了。

汽車早已不是代步工具,是成年人的玩具、寵物、愛好。比起遊戲中的虛擬世界,馬路高速上的真實場景來得更刺激。每天上班路上我都能開出賽車感,爲了按時打卡,分秒必爭,馬路即賽道,哪裏需要智能來代駕?

手握方向盤,感受皮質的潤滑,輕打轉向在車流中穿梭,如遊龍戲水,學霸超越衆生的快感大抵如是。大幅轉向感受過彎時底盤的紮實穩健,升騰出秋名山車神般的自信;腳踩電門,聽模擬馬達聲轟鳴而起,激情瞬間點燃,爽徹身心。一騎絕塵、飛馳的人生誰不向往?

只有通過身體觸感才能充分體會到汽車帶給人的這些樂趣。脫離手腳的駕駛,只行“注目禮”,沒有人車合一的感覺,就像沒放調料的開水煮菜,索然無味。

有人說擁堵時,有智能駕駛太省力啦!老司機會不屑地說,這正是炫車技的時候,怎麽能依著車機的性子老實跟隨呢?

機器不能替代人,就是因爲人能創造意外,當然,這個“意外”不能是事故。從這方面來說,智能駕駛意味著人人都能守規則。

進入高階時代的智能駕駛會是真正的無人駕駛,人人都能當老板,配享司機。解放的身體可以練瑜伽、打遊戲、刷視頻,不會再有被栓在座椅上的壓迫感。只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還有待時日。目前這種半自動駕駛的過渡時期,車迷會感覺有點雞肋。

不可否認,科技的進步總有一個過程,用與不用,是個體喜好,有,總比沒有強。

愛與不愛,它就在那裏,招之能來。誰能總是滿血複活,身體總有打盹、懶散的時候。智能駕駛及時提醒,甚至介入接管,都能大大降低悲劇的發生。

對我來說,智駕最大的意義是安全等級提升了。我也相信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數據算法比我的近視眼和時常短路的大腦好使,只是我想保留對車的掌控感。

因爲安全感不僅來自于外界,更要源于內心的力量。

總而言之,目前還不是完全可以依賴智能駕駛的時候,脫手不能脫眼,它只是助理不是總裁,還要自己“長點心”。

1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4-04-09 14:49

    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2024-04-09 13:39

    這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因爲看上了智駕方案所以才買M7解放自我。

  • 2024-04-09 20:05

    問界的智駕我就敢開,因爲余承東敢親自試

車維度

簡介:汽車優質原創者!專業原創評測、汽車資訊、用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