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什麽樣的“開發商”可以活得好?住建部已經定調了

海藍聊房 2024-03-29 15:29:45

本輪樓市調整的力度相當大,過去“三高模式”運行下的各種問題逐一顯現出來,例如開發商高負債、地方財政過度依賴房地産等等。

在此背景下,最讓購房者揪心的有兩件事:第一是害怕自己的買房的期房爛尾或延期,第二是已購房人群害怕房價會一直跌下去。

然而隨著國家的定調,隨著救市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房地産肯定會企穩回暖,房價也會有所回升,那與房地産相關的定調到底有哪些呢?

第一,改革完善商品房基礎性制度。

基礎性制度是一個範圍極廣的概念,其中包括推進現房銷售、預售資金監管、房屋體檢、房屋保險等等。

這些制度可以充分保障購房者的權益,讓購房者不必爲延期爛尾而擔憂,讓購房者可以拿到質量有保障的房子。

第二,“保障+市場”雙軌制。

保障房是我國建設重點,根據中國房地産報的報道,我國目前擁有保障房租賃住房500多萬套,可以解決1500萬人的住房難題,這個數量看似很多,可我國存在住房困難的有3億人。很顯然,保障房數量是不夠的,所以在未來會加大建設和供給力度。

保障房的優勢是價格低,政府又要加大力度建設,說明商品房的價格並不會降到“白菜價”,意味著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或較差的家庭,想要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問題,優先選擇保障房,而經濟條件好的,想要更好的居住條件,可以選擇商品房。

第三,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的新機制。

該機制是指“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簡單來說是,根據當地的人口、供需關系、對住房的要求來供應土地。

若當地人口外流、庫存又大,就會暫停或減少土地供應,優先消化庫存,反過來是一樣的道理,而以房定錢是對開發商融資作出的要求,確保合理融資。

住建部的定調確定了房地産行業未來發展方向,那麽哪些開發商會有更好的發展呢?對此,可以用住建部部長倪虹的話來進行回答。

倪虹表示:新模式下,誰能爲群衆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有發展、有未來。

這番話已經說的很明確了,未來誰能用心建造高質量的房子,誰能給購房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自然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說來也是可笑,好産品好質量本該是一個企業應該做的事情,現在反倒成了要求。

另外通過這點,我們恐怕要接受一個現實:未來新樓盤的質量,普遍是好于現在的,尤其是近兩年的樓盤,爲什麽這麽說呢?

一個原因是隨著制度的完善,開發商不得不建好房子,二是因爲在現階段,開發商資金壓力大,國家又要求保交房,爲了節省成本,開發商自然會能省就省,比如精裝修小區,原本想要1000元一套的熱水器,但現在改用600元一套的熱水器。

因此在買房時,要擦亮眼睛,優先把現房和二手房作爲首選,期房可以先放一放。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