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企加大海外布局,能有效規避關稅壁壘,再造一個海外中華

照理拍案 2024-05-10 17:05:53

幾周以來,我們看到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相繼來我國訪問,但是他們一邊在和我國表示友好進行商務談判的同時,一邊在國際場合他們不斷地發表著所謂中國産能過剩的言論,什麽叫産能過剩?其實我們早就說過這妥妥的是個僞命題,你也生産包子,他也生産包子,我們生産的包子皮兒薄餡大,價格實惠,所以大家都過來買,沒有人去買他們生産的那個黑心包子,所以我們的銷量越來越大,他的銷量沒有了,他被我們擠垮了,他倒閉了。

然後他說你産能過剩,要不是因爲你天天做包子賣包子,我怎麽可能垮掉呢?沒辦法,市場競爭就是這樣激烈,美國今天口口聲聲說中國的電動車、中國的光伏産業産能過剩,可你怎麽不仔細去看一看曾幾何時我們的紡織品也産能過剩,到目前爲止,我們的家電我們的手機不照樣是産能過剩嗎?

尤其是世界造船業,到今天爲止全球造船業只剩下中韓兩大寡頭了,曾經世界的造船霸主,日本美國統統都退出了,以至于美國軍方自己下的判斷說,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那你怎麽不說我們造船業産能過剩?而且我們剛剛又拿下了別國巨大的LNG液化天然氣專用船訂單,實際上並不是産能過剩,恰恰相反這個世界的船根本不夠用,一方面俄烏戰爭之後,歐洲轉頭向中東買天然氣向美國買天然氣了,LNG船根本不夠,很多船東下訂單要等好幾年。

另一方面近些年來我國汽車出口大增,從三年前的100萬輛到今天的500萬輛,我們的運能不足,所以很多電動車廠商還找到了中國的造船廠下訂單造遠洋貨船,所以你能說我們的造船業産能過剩嗎?也不能,甚至咱們就說新能源車領域吧,相關專家分析說到2030年,全球的新能源車銷量將是現在的4.5倍,那你說咱現在這個産能夠嗎?當然不夠,所以産能過剩妥妥的就是一個僞命題,就是美國生産上不如我們了,所以它說你看看都是中國産能過剩把美國企業擠垮的,老美慣用這樣的雙標。

然而他這樣的胡言亂語我覺得是不會有人相信的,但是反過來講我覺得老美抛出産能過剩這個講法我們也得重視,爲什麽?因爲長久以來,我國商品的大量出口確實是會起到擠壓他國産業這樣一個效果的。大家記得特朗普上台時候他說什麽嗎,他說每一年中國賣給美國六七千億美元的商品,中國賺大了,但是中國不從美國進口,所以特朗普說美國吃虧了。

按道理講,我們把這麽多物美價廉的商品賣到美國去,美國付給我們的只是它印的花花綠綠的美鈔,應當是它占便宜,可是確實有很多美國人覺得過去十幾年間一直是我國對美巨大的順差,所以他們覺得美國吃虧了,因此特朗普要求搞貿易平衡,希望我們多進口一些美國的商品。

我們倒是能夠理解,所以我們大把的進口了美國的大豆,大把的進口了美國的天然氣,當然了我們還想進口美國的武器,它賣給我們嗎?它不賣,所以國與國之間確實有時候也要講貿易平衡。我們賣給人家很多東西,我們也得相應的多買人家一些,禮尚往來,而且還有一點我們甚至應當主動的在人家那裏去建廠,讓那些國家也分享到我們經濟成長帶來的喜悅,這其實是一個更好的穩定的大局。

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日本大量的車廠也積極主動地到海外建廠,到美國到歐洲到東南亞,爲什麽?其實日本當然完全可以把這些生産線都放到本土,所有的車都在日本制造,然後經由輪船運到各個國家,這樣它可能會賺到更多的錢。但如果它一直這樣做的話,很顯然也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反感,人家會覺得憑什麽錢都讓你日本人賺了,所以日本人很聰明的積極加大到海外去投資,這樣的話它可以在海外雇傭大量的工人,而且由于車是在海外的生産線生産出來的,即便那個國家增加關稅它也可以不用繳納這巨額的關稅,所以漸漸的日本的海外投資越來越大。

以至于近些年來每一次我們在談到日本經濟失落的30年,日本經濟未來有風險,日元狂跌這些話語的時候,就會有人站出來跟我們講說你們不知道,日本有一個龐大的海外日本,資産量特別的巨大。說實話海外日本資産量雖然大,但絕對沒有大到富可敵國的狀態,但是日本人的這樣一個做法也確實給我們一個思路就是經濟從來講究的就是共贏。

一方面我們固然應當每個國家都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幹最適合幹的事,然後通過貿易交換增加全民的福祉,但另一方面畢竟每一個國家也要考慮到本國産業的發展,所以中國企業積極的走出去建廠實際上是化解矛盾,化解美國給我們潑的這個所謂産能過剩髒水的一個很好的方案。而近些年來實際上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增加,根據彭博新聞社的相關報道說,中國企業目前正以8年來最快的速度在海外投資向海外布局,僅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就高達2400億人民幣以上,這是2016年以來一季度的最高數據,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13%。

我們什麽樣的企業是沖在最前面的呢?當然是我們擁有巨大優勢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這些投資在海外市場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而不是通過向這些市場大量出口導致當地生産商破産,從而可能有助于緩解貿易緊張的關系。是的,我們希望在海外生産從而減少貿易順差,貿易順差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我們的兩個鄰國,日本韓國在過去出現了長達十幾個月、二十幾個月的貿易逆差,所以它們賺不到錢,它們經濟越來越差,可是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龐大經濟體來講,我們也確實得考慮到咱們這個貿易順差不能太大了,我們手裏拿那麽多美元也是一個風險。

而另一方面也會讓別的國家有抵觸情緒,所以咱們的企業要積極的走出去,在人家那裏建廠和他們合資生産,讓他們也分享到我們經濟成長帶來的效果,自然他們會心悅誠服的接受我們的商品。大家想想4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汽車市場是個什麽樣子?幾乎每個發達國家每個汽車強國它的汽車都進入到我國了,但是當時我們就講你進來可以,但是我不允許你搞外商獨資車,你應當和我們本土的企業合作,我們搞合資車我們是用市場換技術的,這樣確實使我國的汽車市場迅速發展。

而且我們也感覺到雖然我們買的是外國品牌的車,但好歹這個車是在我國本土生産制造的,我們的資金沒有外流,今天我們的電動車其實也面臨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未來還能出口多少輛車?你想到2023年我們已經出口超過500萬輛車了,有很多專家估計今年700萬輛,明年可能超過1000萬輛,這樣迅速的成長已經讓很多發達國家害怕了。歐盟那塊要對我們的電動車進行反傾銷調查,美國那邊也開啓了301反傾銷調查,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很有可能會像馬斯克說的那樣用貿易壁壘來阻止中國電動車的進入。

很多人甚至還盤算過說如果美國西歐日韓這些市場都不允許中國電動車進入或者說給你加很高的關稅壁壘的話,那麽我們能夠攻陷的市場恐怕就是南美印度東南亞,所以我們要想到更好的方法。比如說,能不能我們過去投資,我們把生産線搬過去,我們在當地雇傭工人解決人家的就業,推動當地的經濟增長,繼而把中國電動車賣出去或許將來我們並不需要計算,我們每年出口了多少輛車,我們要計算的是中國品牌的車在全球生産銷售了多少輛。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是能夠利用它世界領先的汽車制造商的海外投資來緩和外交關系的,而我們今天也真的應當這樣做了。據相關媒體發布的另一份報告就顯示稱,我國對東盟的制造業投資激增,去年幾乎增加了三倍,是美國韓國和日本企業總和的近兩倍。中國企業在關鍵原材料加工領域,比如說印度尼西亞的鎳礦和冶煉廠投入了大量資金,奇瑞公司最近則宣布准備在泰國設立工廠,明年開始生産電動汽車。

而奇瑞最近還簽署了另一項協議收購日本日産公司,在西班牙的一家老廠並在那裏制造電動汽車,而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巴西的工廠上個月正式開工,這也是比亞迪在亞洲以外的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計劃在2025年初投産。而比亞迪在匈牙利也有一個大項目,換句話講中國的新能源車廠商正在積極的主動的向外投資,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逐步的占領南美市場、東南亞市場甚至歐洲市場。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我們要講究合作共贏,錢不是一個人能賺的,如果你總是想著自己賺錢的話,那恐怕久而久之人家就不跟你做生意了,因此中國企業加大對外投資把生産線遷過去,在當地生産我們品牌的商品,這就是一個雙贏。一方面我們真的擴展市場了,另一方面當地也因爲中國企業的到來經濟有所成長就業得以提升,而且他們會更加喜歡上在他們國家生産的中國商品,繼而它就沒有必要搞什麽關稅壁壘了。

日本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一個龐大的海外日本,而我們能不能也建立一個龐大的海外中國?畢竟我們作爲世界工廠和基建狂魔,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而恐怕只有這樣全球才能結合的更加緊密,全球才不至于被割裂成一個一個孤單的個體,全球化也才能夠得以真正的實現。

2 阅读:2101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2:08

    就是要砸碎歐美日韓的金飯碗,讓全世界享受到高科技和最平價的工業産品,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 xg 2
    2024-05-16 12:13

    所以,中國必須有10艘航母,保護我們的海外利益!

  • 2024-05-11 02:11

    沙雕菲律賓。希望它拉到了美日投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