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受傷,五髒遭殃!一個中醫食療古方,專治脾胃虛弱

養生雜志 2024-02-20 09:45:39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出現各種亞健康的狀態,去醫院卻又好像沒事,中醫一問就知道了,是脾虛。

脾胃虛弱分爲: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胃陰虛。

脾氣虛的症狀主要是氣短乏力、頭暈、大便溏瀉,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髒白;脾陽虛主要表現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胃氣虛主要表現在: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幹、容易饑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看舌頭的表現就能辨別你是否脾虛

舌可劃分爲舌尖、舌中、舌根、舌邊等四個部分,舌中反映脾胃的病變。張開嘴,看看舌頭,顔色、形狀就能大致的了解健康。如果你的舌頭呈現出這樣的表現,就要多注意了,你可能脾虛了。

脾胃虛弱的舌頭表現

(1)舌苔白厚膩

健康人的舌頭上有一層淡淡的薄白苔,而且是濕潤的,不燥不滑。

如果舌苔厚膩,而且白苔滿布,這就說明你的脾胃虛弱了,因爲脾胃虛弱之後,不能運化水濕,水濕之氣就會凝聚在舌頭上,于是舌頭就會白苔滿布,厚重而滑膩。

(2)舌體胖大

脾胃虛弱者舌質最大的特點是,舌體胖大,如果舌頭圓圓的,胖大,往往一伸出來有兩條唾液線,說明體內有脾濕,且濕氣很重。

(3)齒痕舌

因爲脾胃虛弱之後,不能運化水濕,水停留在內就會將舌頭泡大,胖大的舌頭與牙齒擠壓,于是便形成了齒痕。

脾虛本身雖然不會導致我們身體出現大病,但脾胃虛弱會導致免疫力虛弱,導致其他疾病的入侵,從而縮短我們的壽命。

那要怎麽對付脾虛呢?

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現在的人往往吃得太好,補得太好,卻又動得太少,脾胃就像一個滾在泥沙裏的輪胎,根本轉不動了,怎麽吸收你吃下去的補品?

所以,這時候祛濕,消食,健脾才是真正修理小脾的三件法寶。

健脾養胃八珍糕

八珍糕是禦用健脾方。明朝中醫外科大師陳實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養,壽命達到了80多歲,他留下八珍糕這個方子,並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清朝禦醫將這個方子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經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沒有了,還親自朱批讓太監們趕快去做,可見非常重視。後來,慈禧太後也是這樣,非常喜歡這種糕點。

著名中醫學博士羅大倫先生,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特意推薦過這個清代宮廷裏禦用的美食“八珍糕”。

八珍糕中的藥材功效

(1) 茯苓50克:滲濕利水,健脾和胃,甯心安神的功效。

(2) 山藥50克:清熱,解毒。《滇南本草》:清熱,滋補助消化。

(3) 蓮子50克:蓮子性平、味甘淡,有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之功效。

(4) 白扁豆30克:味甘,性微溫,有健脾化濕,清肝明目等功效。

(5) 薏苡仁80克:薏苡仁能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6) 芡實50克:補脾止瀉。

(7) 黨參30克: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

(8) 白術30克:健脾益氣,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

在八珍糕這個方子裏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黨參和白術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

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而且這些材料都是藥食兩用的,非常安全。

八珍糕做法

1、所有食材打碎之後用篩子過濾食材粉末,因爲有時候機器磨粉會剩下一點粗糙的顆粒,要用篩子過濾幹淨,口感才會細膩,綿軟;

2、用稍微熱一點的水和面,比溫水稍微熱一點,手感摸起來溫熱即可,把所有食材放到一起,和好了要醒30分鍾,靜止放一會。加糖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多少隨意;

3、揉面團,把模具嵌入面團中,做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4、做好後依次擺好,上鍋蒸,注意要等水燒開了放到熱水鍋上蒸。蒸40分鍾即可。

【貼心提示】八珍糕雖然是好東西,但是也不能當飯吃,每天吃一個是沒問題的,大人可以每天吃兩個,然後一次不用做的太多,一周做一次,吃新鮮的最好。

若覺得自己制作麻煩,可以食用成品。

13 阅读:1074

養生雜志

簡介:命貴千金,養生有道。傳播正知正見,解答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