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遊給大家夥包了頓「餃子」

遊戲葡萄 2024-05-06 17:40:42

米哈遊昨晚這演唱會辦得,真跟給玩家過年,約著一起“包餃砸”一樣喜慶……

這幾年米哈遊的演唱會,我去了3場。這場是我見過排場最大、塞內容也最多的一場。

不過相比排場,米哈遊這回有兩個點更值得關注:

一是壓縮內容——他們用2小時,就表達完了1個空間站+3個星球的冒險,堪稱皮薄餡大;二是融合風格——東西雜卻不亂,各個內容相處得夠融洽。

以前,我們也常說米哈遊擅長內容包裝。

但修煉一年後的《星鐵》,好像讓這個能力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01 音樂,包羅萬象的語言

這場演唱會一開始就在還原玩家們在《星鐵》的冒險經曆。

如遊戲伊始的場景,開場演奏的《卡農》被搖滾擠開,卡芙卡手握著小提琴登場,在重節奏的電子樂下拉響了她的角色PV曲四季協奏曲《冬》……全場被她的蛛絲纏繞,激光四處飛射。

我不止一次感受到《星鐵》對電子樂的鍾愛。

起初,我以爲那只是作曲人的個人偏好,但事實上,它還關乎《星鐵》世界的基底。

項目的音樂負責人宮奇給我說,《星鐵》項目設定特別,它是穿越星際的旅行,要容納的無數星球。所以,這個能兜住一切內容的框必須足夠大,能像宇宙一樣包羅萬象。

也因此,表達足夠自由的電子樂,就成了他們的選擇。

比如,在玩家與仙舟的BOSS幻胧對決時,音樂一極使用了侗族大歌這種原生態的民族元素,另一極則使用了電子樂編曲,改變著前者的音色、節奏、質感,使之變成了一種全新的音樂。

不是用音樂去給玩家搭一個空間,而是用更接近玩家直覺的方式,來講述一個世界的故事。

所以,《星鐵》的音樂更像是在找一種語言規則。

宮奇提到,電子樂,其實也給到了他們某種程度的創作自由:只需要撷取一段旋律,整個團隊就能發揮各自的力量——哪怕彼此的風格差異巨大,也能組成一個整體。

這種語言,對玩家來說夠直覺,對創作者來說也夠自由。

就這樣,HOYO-MiX讓電子樂先成爲宇宙,然後用它和其他音樂融合,形成一個個星球,逐步搭建出《星鐵》的世界。

02 世界,尋找生活和文化

我很喜歡《星鐵》各個世界的音樂風格。

空間站強調電子科技感,雅利洛-VI是嚴寒與蒸汽朋克,仙舟是中華文化與絲綢朋克;後來列車行駛到了匹諾康尼,這裏真是像上世紀的百老彙一樣。光是聽著音樂,就覺得自己生活在那個空間當中……

一位認識的朋友在演唱會結束後,激動地發了朋友圈:“我說HOYO-MiX真的可以用音樂構築世界,沒人反對吧!”

HOYO-MiX做世界風格,有個很有趣的技巧:

這幫人會去想象玩家在廣場能聽到怎樣的街頭音樂,在大街小巷能聽到什麽樣的百姓生活。就像采樣一樣,撷取一段,將它包裝變化,然後有了全新的質感。

雅利洛-VI的場景組曲就是如此:電子樂的打擊聲是礦洞的敲擊,人聲低吟是工人們的號子,《八十八度礦底》的咆哮說唱,是下層區的人們被上層區統治者抛棄後,用說唱來表達不甘。

在演唱會上,仙舟把仙舟人的生活場景給搬了上來:

在演奏《天下熙熙》《邀挽明月成宵宴》時,舞台用長袖舞表演,演繹了仙舟街市熙攘、科技宮阙的街景;

在演奏《片時酣》《浮槎竟天》時,他們又讓舞獅、轉碟、空竹等雜技輪番上台,展示著仙舟百姓的日常生活。

思路簡單又有效:你眼所能及的生活與場景,就是你所聽到的聲音。

不過到了神奇的匹諾康尼,這幫人冒出了一些新思路。

宮奇那天累得不行,但說到這個的時候,嘴角還是有點壓不住。他告訴我,他們在匹諾康尼琢磨了個新東西,那就是去想象生活在此的NPC們會享受什麽樣的音樂,然後把這個也展現給玩家。

如果說此前的音樂是描繪看得見的生活,那麽匹諾康尼的音樂理念就是描述那些看不見的文化。

相比于此前雅利洛-VI的蕭瑟、仙舟羅浮的生活,匹諾康尼的場景組曲完全就是這裏人們的文娛,你聽到的是他們所聽的音樂,他們所看的節目,他們拖家帶口去劇院看的百老彙,以及鍾表小子滴滴答答的碎嘴子。

也就是說,HOYO-MiX現在把世界音樂又分了一層,你能聽到他們的生活,還能聽到他們的文化,除所見即所得,還有那些超越視野所能捕捉到的“空氣”。

這個新思路其實挺有意思的,我覺得,它或許也來源于HOYO-MiX對音樂所能表現的生命力和情緒的關注。

03 情緒,創造生命力

後台見到宮奇的時候,他真的是一臉仙氣。跟從礦井裏出來一樣,一臉憔悴。還沒說上話,他就要拉著其他作曲老師去現場,讓他們聽聽自己的曲子在現場演得對不對。

我問宮奇,他們忙前忙後的到底要看啥。他說,音樂演得准不准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就是表達的感覺對不對,“每個人寫歌的時候肯定有一個很原初的念頭,我們得看看現場有沒有把這個念頭好好地表現出來。”

我擅自說得通俗點,那東西多半是:情緒。再俗點,那就是:人味。

第一次感受到這一點,是在《星鐵》中聽到《踏上旅途》的時候。

對于《星鐵》來說,星球那麽多,世界迥異,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總感覺HOYO-MiX除了依靠電子樂以外,還將更多創作投放到了“旅途”上,去思考大家在每個世界旅行的情緒,去討論玩家在宇宙裏旅途的意義。

這點在昨晚的演唱會被展示得更爲直接:

在雅利洛-VI的旅途中,演唱會需要在30分鍾內就演繹完一個世界,所以你能很明顯感受到音樂從下層礦井的生活區,慢慢向上爬升,在嚴寒中愈來愈壓抑……直到《野火》爆發,所有的情緒向嚴冬發起挑戰,直至沖破困境。

所以如何描述情緒,我想,就是HOYO-MiX用音樂搭世界時最畫龍點睛的一塊拼圖。

HOYO-MiX在音樂裏面做情緒很是熟稔了。

你從很多案例中,能看到他們做情緒的技法。

比如,相比影視配樂的線性,《星鐵》做情緒配樂會拆得更細一些:他們會把一段劇情的情緒拆分成許多段,然後每一階段的情緒還會有一段細膩的循環節奏。

在可可利亞BOSS戰音樂《野火》的案例中,如果玩家在即將進入關鍵戰鬥前停止不動,音樂就在蓄力爆發的位置持續蓄力,保持著情緒高漲,同時它又會像浪潮一樣不停循環,讓情緒有一些波動。

其實創作過程中,HOYO-MiX也有在刻意豐富情緒。

一位音樂人就和我說過,他尤其喜歡和《星鐵》合作,因爲在完成了既定的主旋律以外,他演奏樂器的自由度太大,他可以根據自己對角色或者內容的理解,加一些很有趣的演奏技法。

HOYO-MiX的說法則是,相比其他項目的音樂,他們給到演奏老師的樂譜會簡單許多,有意留了一些表演空間,想看看其他藝術家會對某段內容是否有更特別的理解。宮奇把這個叫做人味。

愈多的解讀,自然會讓內容有更加豐富飽滿的情緒。

最終,這些情緒將無數的角色連在了一起,與玩家交彙,然後再去將一個個星球串聯在一起……旅途的意義也在此出現。

04 一個內容的轉折點

演唱會用2個小時展示了HOYO-MiX做內容的秘密:電子樂的自由,加上生活與文化的生命力,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們踏上旅途的意義……這幾個不同的層次就組成了「星穹鐵道」音樂的一切。

演唱會將旅途壓縮後,這一點變得更加直觀:量大管飽,雜而不亂。

音樂只是一個內容的切片,它其實也反映了米哈遊做內容方式的變化:

一來,米哈遊調度內容的能力是真的猛。這次演唱會也是把抽象的音樂情緒,具象成可見表演,也算從遊戲外直觀展示了米哈遊調度資源去做表達的能力;

二來,米哈遊還有著對內容再創作的能力。他們可以把一些玩家聽了成千上萬遍的作品搬上舞台,重新演繹,然後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質感——昨晚很多玩家就在音樂變調的瞬間一秒察覺,然後激動地歡呼。

三來,米哈遊做內容的方式,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進化痕迹:匹諾康尼的叠代基本可以視爲米哈遊做世界設計的流程發生了變化,從此前的探索場景,轉變成了探索內容——其實無論從音樂,還是從遊戲內外,都能看出這一點。

——這些能力和變化,或許已經改變了米哈遊的內容生産管線,並將在後續的版本或星球中呈現出叠代的成果。

最後,我想聊聊一些很個人的感受:米哈遊和玩家之間的關系。

昨晚的演唱會,應該是我參加的所有演唱會裏,玩家和舞台主動互動得最激動的一場了:

在卡芙卡演奏期間,場館內此起彼伏地回響著“媽”聲一片;

三月七出來互動的時候,我原本還擔心大家都是悶葫蘆,結果大家很快放開,全場大喊著三月七的名字;

更不提《水龍吟》副歌部分一出,更是將全場觀衆的情緒拉至最高點,整個場館完全被上萬人的合唱席卷著;

還有在《天地爲枰》的鼓點之下,景元將軍攜雲騎軍屹立于舞台中央,觀衆的情緒隨之牽動;在一聲聲“仙舟翾翔,雲騎常勝”的口號中,神君揮斧劈開雲層,全場瞬間熱血沸騰;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米哈遊真的將薩姆機甲也搬到了演唱會現場,薩姆出場後,觀衆席的熒光棒變成了點燃大海的紅色,周圍四面八方的男生低吼著掏出手機狂拍……

不過我個人印象最深的,還是演唱會在那些重新編曲的作品中,所想對玩家傳遞的強烈感情。

演唱會最後一首音樂是遊戲登錄界面的BGM《星穹鐵道》。音樂一開始是按原版演奏的:旅途漫漫,浩瀚的宇宙隨著管弦樂響起,在所有人的面前逐漸展開……

但漸漸地,《星穹鐵道》的編曲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樂器融入進來,你好像能聽到雅利洛-VI的聲音,仙舟的聲音,甚至還有匹諾康尼的聲音。你就好像在那數十秒內與曾在遊戲中相遇過的角色們快速擦肩而過。

最後,所有的旋律都在不斷發展,上升,變成更加宏大的史詩……至少對我來說,HOYO-MiX和這些所有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用這段旋律向我傳遞了足夠清晰的語句:

所有的音樂,還有伴隨我作爲玩家的一切,在曆經這些世界的冒險後,會重新回到那輛列車,繼續踏上旅途,繼續保持著開拓的心情與未曾謀面的一切相遇。

以前有機會坐到音樂人面前時,我總喜歡問,身爲創作者的他們和玩家對話的方式是什麽?

我覺得,昨晚《星穹鐵道》的音樂演奏推到高潮、玩家們被鼓舞到大聲歡呼的時刻,便是他們對話完成的瞬間。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