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劄記:工作的終結,事業的開啓

閑來一坐 2024-03-13 07:47:52

工作的終結,事業的開啓

——退休述懷

一個人體制內工作至退休,這意味著什麽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在我看來,退休就意識著你社會意義上的工作價值的消失與清零,同時也是個人自由自在生活模式的開啓。當然,就我本人而言,還有一項待正式開啓的事業,這就是投資。

是的,就是股票投資,雖然我個人家庭自2000年5月31日就開戶成爲我大A茫茫股市大軍中的一員,自己也有了近24年的投資經曆,但是在正式退休之前,自己仍然是個“業余”的投資者(自己多年來寫就的書籍、文章均是在晚上和休息日寫就的),而今邁步從頭越,自正式宣布退休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可以稱得上完完全全的“職業投資人”了。

所以,當那日傍晚(3月8日)接到通知,即正式退休了,自己的心理更多的是激動與期盼充盈心間,甚至當晚的自己有點興奮不已。于是當天晚上,自己即將所有的工作群全部退出(結果有一個“漏網之魚”,而在第三天退出),以一種重新回零的心態,面對著“自在”的現在,以及可預期又不可預期的未來了。

一、回顧過往

當一個人退休之時,如果說對自己的過往沒有些感慨,我想是不可能的。回顧自己的求學、入職、升遷之路,雖然有些坎坷,有些曲折,有些不如意,甚至一度曾經有些憋屈,但總體而言,可用十二個字概括,即:功德圓滿,終成正果,了無遺憾!

自己是1982年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作爲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那時被稱之爲“天之驕子”,自然那時考入大學,讓農家出生的自己個人命運實現了質的蛻變與躍遷。——四年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是自己一生精神的伊甸園。

在那個包分配的年代,在畢業分配之時,雖然因爲開始分配工作的不如意,有些小的波折(人生社會第一課),但終歸享受著時代的紅利,並受“學而優而仕”思想的支配,順順當當地進入了體制內工作。

“靠著一只禿筆打天下”(自己先前的戲稱),自己的職業生涯竟然七拐八拐地換了八個工作崗位,當然,最後一個崗位待的時間最長,21個年頭“基本原地踏步”!

在考入大學之時,自己以爲個人很“能”,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學霸”,然而現在想來,實際上是拜時代紅利所賜,再加上點個人的天賦與努力(從小老師就誇我腦瓜靈,呵呵)。試想,當年若不是改革開放,恢複高考制度,自己即便學富五車,又怎能改變個人的身份與命運?!所以,自己這一生是最感謝偉大的鄧公!

工作以後,自己提職、提級,並最後在這個職級順利退休,以前自己也以爲自己很“能”,但實際上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之勢合奏而成,當然這其間也有個人的積極努力。

人這一生是很有意思的,或者說是沒有辦法預料的,因爲有時一個突發事件就會改變你的職業走向。北宋宰相呂蒙在他的名篇 《寒窯賦》中,曾經感慨道:“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當然,自己遠沒有那麽“貴”,甚至也說不上是什麽“貴”,自己只是認同他說的這個道理。

總結自己38年的職業生涯,深刻的感悟有很多,下面擇要撷取幾條:

1、人生在世,先不要想著建功立業,而是要糊口謀衣。這並不是我說的,而是複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在一次視頻講課中說的,但我深深認同。當然,自己滿足了“糊口謀衣”之後,你理想的結局自然是建功立業,但是如果沒有這麽大的作爲,也並不大礙,只要堅持做一個踏實、本分的自己,堅持做對的事情,並把事情做對,也便好好。

2、你終將會成爲那個應該成爲的自己。這是投資大佬段永平說的,當然是就投資而言的。但我認爲,人的這一生也是如此,就是你的出身、你的性格、你的修爲、你的學識、你的能力、你的格局,以及你周邊的環境,最終會成就那個你應該成爲的自己。這些東西,恍如人生的內在羅盤(特別是你的性格、品性與修爲),最終會牽引出你的最終結局。這是不是有點超驗的宿命論,我不得而知,但依我的人生感悟,的確如此。

3、不要挑戰自己的人性。一如投資中不要挑戰自己的人性一樣,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也不要挑戰自己的人性。常有同僚感喟自己,似乎依他的本事和能力應該謀到某個位置,然而我說,上天之所以沒有讓你升至那個位置,實際上那可能是在保護你,因爲你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有時是無法接受那種種挑戰的。德要配位,而德不配位則容易讓自己遭受到人生慘敗的境地!

4、上帝給你關上了門,還會給你打開一道窗。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你的職業走向也未必如你所願,但要注意自己要與自己在心靈上進行和解,並且要智慧地選擇適合自己,或者自己擅長的事情去做。

是的,當你在心靈上與自己和解,有時你就會找到那個幸福的門和窗,因爲人這一生,在滿足了“稻糧謀”之後,保持內心的那份從容與淡定,保持內心的那片甯靜的清澄,才是你真正幸福的源泉。而在這種心境之下,你才不會被種種身外之物迷住心竅,才會看清那個真實的自己,並最終找到那個擅長的自己。

5、終身的學習。自己平生最大的愛好便是讀書。回顧過住,令自己最深感欣慰的是,自大學畢業之後,自己一直堅持不間斷地讀書學習(並沒有將讀書僅僅當成敲門磚)。如實說,自己的學習力,連自己的愛人都十分感佩!

是的,一個人學習與不學習,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一年兩年看不出來,但是十年八年下來,彼此之間就是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個人唯有保持自己的學習力,才會與優秀的人爲伍、與智者談話,才會開發出自己的智慧力。

一位同事給我的投資工作室寫了一幅書法對聯,他說是專門爲我而寫。

對聯曰:

守正笃實久久爲功,

真誠善良事事順遂。

雖然有溢美之詞,但我認爲確實也有對我“量身定作”的成份,至少也道出了我的心迹,故也記錄于此。

二、暢想未來

按照《黃帝內經》所說的天年,即120歲計算,人屆60,就是進入了人生的下半場。而且客觀的現實告訴自己,人生下半場的長度絕大多數人是“跑”不過上半場的。然而畢竟是理論上的下半場,未來仍然很長,所以也當作些籌劃。

總結起來,自己就是練好“四力”:

1、孤獨力

我們“智人”這個物種在幾百萬年的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群居的特征,即我們人類是個群居的社會性動物。所以,哲學家說,唯有神與野獸才能夠忍受孤獨。然而,人生最終又是一個孤獨的心靈旅程,哪怕是你的至親至己,最終也解脫不了你自己這種心靈上的孤獨。所以,隨著年齡漸長,練就自己的孤獨力是必須的。

何謂孤獨呢?複旦大學美女哲學教授陳果在一次視頻講課上說,孤獨並不是寂寞無聊、百無聊賴,而是一種“圓融”的高貴。當然我的理解沒有如此高層次,沒有如此詩情畫意。我與朋友說,當你能夠抽出很多時間來安安靜靜地獨處,能夠忍受只有騷擾電話的生活,就等于是練好自己的孤獨力啦。雖是戲言,但我覺得有幾分實在的道理在裏面。

好在,自己很佩服自己有這種超出常人的能力。

2、學習力

今天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不學習,這個世界就會從自己的身旁呼嘯而過。比如,當下正火的AI技術就令自己目眩神迷。所以,活到老、學到老,堅持終身學習仍然是自己孜孜以求的。

好在,自己很欣慰自己具備這種能力。

3、鈍感力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著有一本書名叫《鈍感力》,所謂“鈍感力”,渡邊淳一認爲,並不是遲鈍,它強調的是一種面對困頓的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一種能力。它仍然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本書自己並未讀過,只是看過有關的介紹。我這裏只是對這個詞感興趣,並借用一下。

是的,人到了一定年紀,最應該擁有的就是對生活的這種鈍感力,不僅要對自己過往的朋友、同事保持必要的“鈍感”,就是對自己的至親至己也應該保持一種鈍感力了。

比如,在職場時,常有人說,人走茶涼。但是我說,這個“茶”你不喝(其實你壓根兒就不應該喝),不就感覺不到“涼”了嘛?!——雖然當時有同僚對自己的這種說法略感不悅,但以後自己不會再直“怼”了,自己認爲這就是一種鈍感力。

自己在這些方面,要好好錘練自己。

4、自律力

我們人類這個動物,天生就是一個懶惰的動物。不僅身子懶,而且思想上更懶。所以,保持經常 性的運動鍛練,保持經常性的學習,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不旅鼠般的跟隨),這都是有違我們人的這種“動物性”的。而若想克服掉我們人的這種“動物性”,就必須具備一種超出常人的自律力。

人的自律性建設沒有天花板,同時,也因人而異。至少自己應該保持自己良好的作息習慣,讓自己與以前的作息習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此,自己認爲也有益于自身的健康。

在這個方面,有的自己做得好,比如堅持運動鍛練,比如堅持讀書,但有的方面做得不好,存在著一些漏洞和短板,自己力爭能夠做些必要的改變。——因爲有些習慣是至死也難以改變的了,畢竟我們人是習慣性的動物。

最後再說一句:練好“四力”,可保天長地久,呵呵!

三、專注一件事

一個人如果專注地做一件事做十年,就有極大的可能成爲那個方面的行家裏手,正所謂萬小時定律。然而股票投資這東東可能是個例外,不要說做十年,就是做二十年也未必能夠保證自己永遠成功。然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唯有熱愛才會找到巴菲特那種“跳著踢踏舞上班”的感覺,而自己就感覺著投資就是那麽有趣兒。

投資于自己,確實已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而且它還可以讓自己用自己的智慧掙幹淨的錢。終于自己可以從“業余”走向了“職業”,正所謂工作的終結,事業的開啓,這怎麽會不令自己精神昂揚呢?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人生最好的修行是讀書與賺錢,因爲讀書使人不惑,有錢使人不屈。自己誠爲以然也!

自己的崇拜偶像巴菲特、芒格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這也是自己人生之所願也!

去年的四月,我曾作過一篇《閑來劄記:人生願景》,其中提到,單純地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講,人生並沒有什麽意義,所謂的意義也就是生存和繁衍,然而完成這個“基本任務”之後,人生若想活得有點意義,那就是必須讓自己鼓搗出點有意義的事情來。或者嚴肅一點說,要讓這個“空空”的自己擁有一種價值觀,讓這個“空空”的自己種下一種人生願景。

而當下自己的人生願景便是:

“自己通過股市投資實現慢慢變富,並且以自己知行合一的投資實踐帶動和影響有緣人一起慢慢變富,我認爲這對于自己的人生來講,更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同樣是那個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前半生一直磕磕絆絆。大學畢業後找了份陶瓷廠的工作,工廠卻瀕臨倒閉。27歲創辦京瓷公司後,經營也是各種不順。直到40歲,京瓷成功上市,他這才成功翻身。談及自己逆轉成功的關鍵,他總結出兩個字:利他。

他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利他是一種高級的利己。

他的這種人生智慧,恰恰是與我們中國傳統的智慧(比如老子的《道德經》)是息息相通的。

所以,利己也好,利他也罷,自己認爲自己有這種一個人生願景,才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有些牽引和意味。這也是自己多年來一直筆耕不辍(包括出書、作文),並不斷分享投資心得的一種持久驅動力。

總之,自己最爲欣慰,也深感自己最有智慧的選擇是,擁有這樣一份永不退休,並且可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投資事業!

最後,自己再背誦一下曹操的《龜雖壽》吧: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爲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024年3月11日,完稿于“閑大工作室”。

0 阅读:0

閑來一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