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醫養生,怎麽才能調節好生物鍾?做好“七個按時”

文化養生談 2024-04-27 14:27:12

現代人越來越講究養生,而傳統的中醫養生又是最受歡迎的。以《黃帝內經》爲代表的中醫典籍,爲我們的養生提供了不少的思路和經驗。

雖然,從《黃帝內經》至今數千年的曆史,無數中醫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令人目不暇接。但總結起來,中醫的養生,講究的就是一個天人相應。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比如內經提出的四季養生,也包括子午流注,這些都構成我們養生的基本思路。

俗話說,不積跬步,何以至千裏?養生實現健康長壽,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要做好自己的起居作息,以及飲食日常。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與休息,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歸納中醫養生的經驗,大概就有如下7個按時要做好:

1、按時睡覺:

現在很多人不按時睡覺,至少是自己不覺得困倦是肯定不會去睡的。他們認爲,困倦才是需要睡覺了的信號。

實際上,當你感覺都困倦時,大腦已經相當疲勞,早就應該獲得休息了。

因此,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不但能夠更好地保護大腦,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避免失眠,入睡也更容易一些。

2、按時進食: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按時吃飯,要不就是身不由己,該吃飯的時候無法抽身。

但不管是何種原因,不按時進食容易傷胃,也會削弱身體的抵抗力。

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在四到五個小時左右,當你感到很餓時,胃裏面早已空空如也,胃粘膜直接接觸到強酸性的胃液,容易引起各種胃病。

3、按時飲水:

你是不是不到口渴就不喝水?

其實,當你覺得自己口渴時,體內缺水的程度已經比較明顯了,雖然這時候喝水也是必須的,但畢竟已經有點亡羊補牢的無奈。

按時喝水的人,便秘、泌尿系結石的發生率會顯著降低,而心腦血管發生問題的可能也更小。

所以,老年人,心血管不好的人,以及孕婦、青少年和嬰幼兒,都更應該養成定期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

4、按時體檢:

都什麽年代了,還有誰諱疾忌醫嗎?

別以爲去醫院會有什麽晦氣的地方,按時去醫院體檢,就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一個健康習慣。

按時定期體檢,能更早發現自己身體發生的變化,很多重大疾病能夠在初期發現,處理治療的方法就更多,能痊愈的可能就越大。

5、按時上廁所:

廁所,在很多人眼裏是個不文雅的地方,上廁所更是一種不能大庭廣衆下說的事。

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有些人會憋著,直到有了明顯的便意、甚至憋不住了才上廁所。

這樣做對身體健康是很不好的。大小便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太長,首先就更容易誘發便秘,膀胱也可能因爲過度充盈而受傷。

其次,大小便都是代謝廢物,長時間在體內滯留,就會出現“二次吸收”的弊端,大小便裏的某些代謝垃圾肯能被身體再次吸收而進入血液,出現“自我中毒”的現象。

因此,養成按時上廁所的習慣,最好還是安排在早晨上廁所。定時排便既能防止便秘,還能養護腸道,預防痔瘡發生。

6、按時休息:

累了就要休息,有的人只要自己不覺得累就不肯停下來。其實,當你覺得自己累了的時候,再去休息就有點爲時已晚了。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累的事後,身體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已經相當疲乏了,需要更多的休息才能消除疲勞。

而過度疲勞對身體的傷害又比較隱晦,一開始可能察覺不到,但經年累月之後,全身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因此,我們有必要養成按時休息的習慣,注意勞逸結合動靜相宜,體內的陰陽氣血才能更平衡,不但能更快地消除疲乏,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7、按時鍛煉:

近些年來,三高問題日益高發,以前那些所謂的老年病,現在可能出現在更年輕的人身上。

這和現代人相對缺乏鍛煉是分不開的,很多人久坐不動,吃得好又吃得多,有的還煙酒不忌,長此以往,身體的健康自然就會變差了。

所以,我們有必要養成按時鍛煉的習慣,相信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古語,按時運動,還能提高我們的自我約束,從而改善工作效率。

總而言之,中醫養生並不是什麽奧妙或者玄妙的事,上述七個按時都做好了,健康也就降臨了。

1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