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聽|男子獻血13次妻子用血卻被拒:莫讓熱血變冷血

猛犸視頻 2024-04-15 11:04:42

評論員  時風

“無償獻血,親人受益”。這句宣傳口號在現實中卻踢到了鐵板。

近日,山東鐵先生的鬧心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他在日照無償獻血13次,累計獻血量達到4900毫升,並因此獲得了國家級銅獎。然而,當妻子在濟南需要手術備血時,卻因爲獻血地與使用地不一致而被拒絕。

鐵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不少網友吐槽“異地用血難”“親人受益難”,幾乎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現象。“鐵先生們”的困境不僅讓獻血者感到心寒,也可能影響到其他潛在獻血者的熱情,無疑是對獻血者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精神的一種打擊。

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現行獻血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也引發了公衆對于獻血政策和實施細則的深入思考。

首先,獻血者的權益保障不夠完善。獻血者及其家屬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享有優先用血的權利,這一點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更加明確和便捷。其次,獻血地與使用地的不統一,導致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建立一個全省乃至全國統一的獻血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血站與獻血者之間的溝通機制亟需改進。鐵先生多次聯系血站未能得到有效回應,這種溝通不暢不僅影響了獻血者的權益,也損害了血站的形象。血站作爲獻血制度的重要執行者,應當建立更加高效、透明的溝通渠道,確保獻血者的訴求能夠得到及時處理。畢竟人命關天,決不可讓命等血。

鐵先生的個案雖然最終得到了解決,但其背後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深思。我們不能讓獻血者在奉獻愛心的同時,還要承受制度不完善帶來的困擾和不公。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以此爲契機,對現行獻血制度進行全面審視和改進,確保每一位獻血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獻血挽救生命,愛心傳遞永恒”。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漂亮的口號。

文章最後,附一首打油詩作爲結尾:

男子獻血堪英雄,

妻子受益遇困境。

異地用血扯皮多,

血脈梗阻要打通。

0 阅读:1